Part1 理论篇:企业要不要做数字化营销

第一章 数字化营销定位:这是一个“黑天鹅”遍地的数字化营销时代

定义 :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营销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指出,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数字经济由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和数据价值化四个部分构成,其中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产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不断普及与深化,我们可以把企业信息化到互联网化过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年到2005年的企业信息化时代;

第二阶段,2000年到2020年的消费互联网时代;

第三阶段,2015年到2035年的数字化经济时代。

因此,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行到互联网时代下半场,正在完成消费互联网时代到数字化经济时代的过渡。其所要解决的问题实质,就是消费群体和企业品牌联脉的对接关系,而产业数字化则是聚焦垂直产业链的运行成本与交易效率,这也正是在当下数据爆炸时代,企业转型中最为核心的内置所在,也是整个“中观”经济运行效率的核心内涵。

如今数字化转型,数智化变革,对于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工具摆在那里,不管你用还是不用,它的价值就在那里,不多不少。不管你看还是不看,市场就在那里,随时在变。不管你想还是不想,事实就在那里,从未消逝。但倘若你真正意义上洞察到它的作用,那么很可能在下一秒,一个世界的大跨越将伴随着数据的流淌应运而生,它将改变企业、改变灵魂、作用人心,它将超越曾经固有的一切惯性模式,成为一种深受大众追捧的时尚,将企业的文化与获益推向高潮,这或许是任何企业都不会拒绝的诱惑力,以最小的付出博取最大的利益,一切都是那么地符合商业水准,一切又是如此地顺应市场脉络。数据就像是摆在我们的面前的一块蛋糕,你可以任意地用自己的方式切割和享用,创造更多的玩儿法,而就此它所带给你的价值,早已经不是吃下去那么简单了。

产品是硬性的,可营销模式却是一种软实力,如果在数字化体系下对数字化营销进行定义,我的理解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核心营销要素,以数字化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作为营销关键的核心驱动力,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的载体,通过数字化技术与智能技术重构营销场景,提高全链路全网全景与营销效能的一系列新型营销活动与营销形态。

确实听起来有点绕口,那就让我们通过案例的形式对这一课题加以诠释,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是数字化营销的影子,它与我们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死板的教条,而是一种在细枝末节中体现的便利和改变。

倘若单一地让你去思考,啤酒和尿布这两件事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但经过沃尔玛的数字化营销策略后,这两样东西便成了一对亲密的伴侣,被同时摆放在显眼的货架上。很多美国新爸爸为孩子买尿布的时候,都喜欢顺手买几瓶啤酒。为此,沃尔玛就根据这个相关性的数据,把啤酒和尿布这两个看起来毫不相关的产品放在了一起,并因此获得了相当不错的销量。

现如今不要说大数据,即便是拿出某个单一产品的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只需要企业在营销经营上稍做调整,都很有可能赢得相当不错的营销业绩。这就是为什么当下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都如此钟爱于构建数字化营销战略体系的原因。

阿里巴巴对数据的忠实渴求,让他们喊出了:“数据就是除了石油之外的第一竞争资源”。也有人说阿里目前在本质上是一家数据公司,它不断地收购、投资线上线下各个领域的企业平台,一旦打通了这些平台之间的用户数据,用户画像就会越来越完整,对用户需求的洞察也会更为精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数据真实的前提下,谁占据的有效数据越多,谁拥有的数据内容最完整,谁把握营销市场的驱力分析就会越到位。在市场营销中人们迫切地需要精准明晰用户需求、满足用户需求又能节约成本,同时又能最大化地有效形成满足市场需求的边际效应,这一系列看似很难的问题,有了数据的支持,其实就不难解决,剩下的就要看企业自己的智慧和实力了。

其实数据化经营的核心并不在于数据化本身,而在于以数据作为助力依托,能够更有效地深入购买群体的内在需求,将原本单一的产品物质化经营,向更宽泛的网络维度和心理维度发展。此时企业更迫切地想要达成的,是对接于消费者心理的服务体系,创造更为优质的内容输出,并以此实现潮流化运营,为用户也为自己的品牌运营带来最真实的利益和价值,这就是数据对企业最核心的赋能价值所在。或许就数据营销的应用而言,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但对应于这个新的时代,数据化营销的思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2019年6月的一天,Vans中国在数据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消费者都在社交媒体上讨论一位历史名人“王安石”,而王安石的英文名也被戏剧性地改为“Vans”。这个“大开脑洞”的玩笑迅速爆红网络,让Vans中国捕捉到了头条热点。紧跟着,Vans的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布了王安石的卡通肖像,画中的王安石身穿一件基础款黑色Vans T恤衫,胸口印着Vans的品牌标识,LOGO下面的画板上则标注着Vans的广告语“OFF THE WALL”。Vans还发起王安石征集活动,鼓励年轻人表达创意,创作形式不限,你可以涂鸦,可以动画,可以手绘,也可以RAP。优秀作品的创作者会得到由Vans送出的一份大礼。

官方这么一玩儿,激发起网友更强大的热情和创作欲望,一系列有关王安石英文名的作品应运而生,壁纸、动漫的文创产品顺势成为品牌运营内容的助力,该话题的讨论度也一路高涨,讨论量最终达到了1.2亿,这样的推广运营效率,不用说,大家有目共睹。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这样的赋能实在太强大了。

尽管数据作为工具,有没有用,有没有价值,完全要看企业自身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但从客观角度来说,数据对目前的营销和企业经营来说,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要素了。不论怎样,有一点是不可否定的,那就是数据营销对企业和企业的品牌运营乃至于后续整体的营销战略体系,都是最有价值、最有参考意义的。

范式 :数字化时代,传统企业如何焕发活力

作为一个资深的企业经营管理咨询顾问,我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没有哪家企业的CEO、CMO或CSO会宣称自己没有战略,哪怕他们把经营计划、规划文件等一系列的内容看成是自己整个营销体系中的核心战略。说到“战略”这个词,营销战略大师理查德·鲁梅尔特在畅销书《好战略,坏战略》中说过一句话:也许没人会否认自己善于使用战略,但是你所采取的战略真的未必就是最好的战略。他在书中阐述道:“战略的核心目的就是选择一条对等创新,不断实现内心抱负的道路,确定领导力和决心应该服务于你和你心中的核心目标。究竟目标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根据不同的核心用户采取怎样的服务和营销方式?这些才是最为核心、最要考虑的问题,一切都要朝着这个方向运作,一切都是以自己欲望达成为核心目标来服务的。”

因为从事过多年哲学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我深知世界观对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启迪作用。对于世间万物,只需要问自己三个为什么,便可以马上进入一个高层次的思想领域,而战略思考就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达成内心期望的一种思维方式。围绕着内心不断反省和自我觉知,我们需要先把自己的逻辑调整清楚,既然一切都要围绕着一个或多个核心目的,那么至少我们需要先搞清楚三件事,那就是当下的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可做什么。下面就让我们结合上述的三个问题,好好地探讨一下:

一、想什么(起心动念,想要什么)

就数字化营销而言,我们首先要把握好的就是自己内心的欲求。我们想什么?我们渴望得到什么?如何兑现自己的渴望?这种精神意志不单单存续在消费体系中,还是整个企业经营成就中最为重要的内核部分。它往往是相对的,所以一定要将自我需求与用户的需求有效地连接在一起。老实说做出这样的判断很耗费精力,所以还是要有工具的助力。强大的数据能够帮你精准把握用户的需求,从而帮助我们更有效率地制定品牌战略,优化自身产品的创作初心,如果初心从一开始就很有凝聚力,自然会在市场运营中发挥出最好的效果。用户的心中所想,全部融进了产品本身,价值认同伴随着消费认同,直到最终的品牌认同。消费格局的改变伴随着效率的迭代,从一个点到一个群落,潮流就此孕育而生。

二、能做什么(完成夙愿的能力)

所谓能做什么,其核心就是你的能力,这个能力是多元化的,你能连接怎样的资源和能力决定了你市场体系的驱动力。世界之大,我们想拥有的东西太多,但很多内容都是暂时的,就好比我们看过的书、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情。这些琐碎的内容穿插进生活,形成了一段暂时的需求,而就长远而言,每个人的需求都是在不断变化着的。这个时候,再抱着原有的工具肯定是不合适的,与其恋恋不舍,不如开始自己新的选择,而这就是我们自我改变的契机。所有的工具都是时代脉搏中为我所用的“点”,资源在哪里,数据就在哪里。但是如果你想让自己越来越好的话,就不要总是安于现状,或是内心执着于固有的稳定,而是要将自己的内在资源好好地加以利用。怎样将这些可持续的“点”穿成一条线,形成一个最佳的方案,这才是作为一个企业,乃至个人在这个时代的思想大潮中最该做的事情。

三、可做什么(对眼前一切所进行的选择)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最重要的就是要看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行业,又适合什么样的自我经营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很多人都看中了数字化的价值含量,但并不是每一个人在面对它的时候,都能够真正切实地把握自己的生命脉络。当我们真正地选择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就会下意识地想要更多了解这一领域的个性和需要,而在这些个性和需要中,最富有建设意义的就是我们对于事物整体趋势的把握。就个人而言,我们需要了解领域的生命力取向,未来的前景和发展,而企业则更要清晰准确地预测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精准界定行业的主体需求,看看这些用户对于产品的真实需求是什么,这些需求的真伪辨别内在的生命力到底有多大。倘若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在产品特殊领域发挥优势,同时更有效地创造消费者内在需求动力的主体价值,树立好完美的品牌概念,那么很可能在下一秒,你将成为整个时代潮流的主导者,成为用户的青睐对象。而就产品而言,只要能够把握核心的主流,必然会有相当不错的营销前景。

数字化时代的企业营销战略,其核心的出发点在于用户的精准,而非企业本身。既然一切都可以重新定义,那就意味着一切皆有可能。不管在什么时候,身处于未知的状态往往就是创造巨大价值的开始。就数字化时代的战略而言,相比于往昔传统行业的战略思想,其内在的逻辑与过去早已大不相同。从旧时代到新时代,我们发现,工业时代与数字化时代之间是没有任何连续性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现在做得很好,也并不意味着你能在数字化时代里吃得开。曾经有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沿着旧地图,一定找不到新大陆。现在和未来很可能有着很大的一个鸿沟,不同的商业模式之间,存在着很多的浮动和断点,谁也不知道下一个未知意味着什么,但就逻辑来说,一成不变一定是缺乏智慧的,谁能顺应变化,把握变化,谁就能够在这个特殊的数字化时代把握机遇,占据绝对性的领先优势。我们在重新定义自己的同时,重新定义了自己的领域,定义了自己的行业,定义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开始。

比如零售与新零售之间,传统零售行业的核心价值点是人、货、场,就是一定要有客流、货品、卖场。很多传统零售企业经营者都很清楚这一点,在他们的概念中,选址、把握好产品的质地选择,才是最关键的。

但就新零售而言,彻底颠覆了传统零售的经营管理逻辑思维。原因就在于它将整个行业的断点全部打开了。新零售运用数据和智能技术等新科技,围绕线上线下解决的核心是人与货的效率问题和用户消费场景体验问题。这使得它的货比传统零售要多得多,同时提供支付与配送服务。它给予了消费者更多的便利。它不强调卖场,而是强调用户体验。因此我们会发现:新零售加上餐饮等更多跨界活动,使整个商业的运作逻辑体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数字化时代的战略变化决定了战略形式导向的更新。就核心而言,情况主要涵盖了四个方面,即连接器、重构者、颠覆者和新物种(见图1-1)。

1

图1-1 从竞争逻辑到共生逻辑

资料来源:本图及其理论源自北京大学国发院陈春花教授的研发。

一、连接器:跨界和连接,但没有赋新

连接器同时在跨界和连接上寻求突破,但并不赋予行业新的意义,或定义新的价值主张。比如“得到”这个教育平台,它没有重新定义教育,也没有重新定义知识学习,但它做了跨界和连接,把音频技术跟传媒连接起来,把所有词汇连接起来,产生了一个商业规模,这就是“连接器”。

二、重构者:赋新和连接,但没有跨界

重构者就是通过连接行业外部的新资源,给原有的行业带来新的格局和视角。它没有跨界,而是在原有行业里进行赋新和连接。

三、颠覆者:赋新和跨界,但没有连接

颠覆者是同时在赋新和跨界上突破,但不连接原有系统之外的其他资源。

四、新物种:赋新、跨界和连接

新物种是同时在赋新、跨界和连接三方面上进行突破,赋新、跨界和连接全部都做。这就需要我们重新认知数字化时代的战略逻辑,要清楚地知道数字化时代的战略逻辑跟工业时代战略逻辑已经发生了本质的蜕变,因此每个企业乃至个人都要学会调整自己,并在不断调整中寻求发展(见图1-2)。

另外,因为数字化时代战略的空间可以不断地重新设定,所以带给企业的空间更大,数字化时代就不存在空间不够的问题,你可以重新定义空间。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看到的变化。

2

图1-2 可持续数字战略的实施路径

资料来源:本图源自北京大学国发院陈春花教授的研发。

好的战略通常具有以下三点基本的内在结构:

1.诊断

即判断矛盾的本质。好的战略诊断会明晰地罗列出各种战略趋势和战略诉求业态,并抽丝剥茧式地抽离出形成未来趋势的核心要素与核心矛盾。同时结合自身所处形势的优劣势,确定某些问题为突破口及关键点,从而将通常较为复杂的现实矛盾化繁为简。

2.确立针对性方针与总体策略

即针对诊断中确定核心“问题难点”选择适合的应对总方针及其总体策略。

3.形成有条理的落地方案及其实施行动

即目标一体化的、相互支撑的、相互协调的,为支持针对性战略方针和战略实施方案得以顺利执行的若干实施步骤。

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崭新的数字化时代,在这个机遇与创新并存的时代,我们拥有了更多的发展形式和契机。网络与大数据的应用,将更多的信息系统地整合,使我们更为清晰地了解了用户需求,也更为清晰地了解了自己。

当一切全都在数据工具的形式下,呈现在我们面前,下一步的战略将变得更加精准,更富有前瞻性和方向性。我们不但可以在数字化产业链中不断地优化自身的格局和营销体系,还能不断地创新概念,不断地带动潮流,将自己的产品以全新的形态和品牌文化呈现给消费群体。而就营销理念而言,当服务取代了原有传统产业链中的产品价值定位,当一系列的新型快捷连接开始在智能化的机制中开辟出一个全能的市场,所谓的革新会伴随着布局一点点打开一个全新的战略局面。当下的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熟练地应用工具,掌握其中的评估技能和分析体系,从而更有效地把握用户的各方面需求,优化产品的内在科技含量并创新,这样才能更好地凸显自身的行业价值和生存价值,这也必然会成为数字化时代企业转型的必经之路。

模式 :以用户为核心的数字化营销模式

过去的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是很直观的,所谓相由心生,因为内心存在偏执,我们过分地在意感受,想当然地信任于自身的感觉。企业也是如此,凭借直觉,我们推行着自我认同的营销模式,可最终的结果证明,我们的战略是失败的。明明自己觉得已经尽善尽美,但就是吸引不了用户,其核心问题就在于我们猜错了用户想要什么,所有的潮流都是建立在需求的基础上的。不论营销体系多完善,如果需求把握不完整,只要对方说一句:“对不起,我不需要!”一切就都化为了泡影。

所谓的营销推广,核心是要把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这是一种需求的连接,而产品就是这个连接供给和需求的节点,其中蕴含的生意在于,我们该如何让对方最大限度地接受自己。让用户了解你的理念,认同你的玩法,对产品抱有相同的渴求和态度,这绝对需要一个巧妙的联结方式,让用户无形中成为自己产品的拥护者,对品牌保持深度的信赖,想要做到这些,就要在营销模式上做好功课。需求背后对应的是精准到位的服务机制,唯有在需求、服务、消费,认同的运营模式中构建闭环,才能更好地维系用户与产品之间的链接关系,打造自己的文化,树立心与心的共识,从而更好地经营自己的品牌,更好地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存活下来。尽管就营销行为来说,活下来的方式有千万种,但核心都是一样:得用户者得天下。没有了用户,也就没有了其他,说得再多,做得再漂亮,没人关注,便没有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究竟我们的数字化营销体系与用户之间的链接关系是怎样的呢?从理念上说,与其单一地与物质世界链接,不如将维度无限地拓宽。这时候你会发现,当产品投入用户市场,它所赋予的内容绝对不仅仅是使用那么简单。使用价值固然重要,但心理价值更重要,不论是发现产品,还是了解产品,乃至于购买产品,其中的精神作用和心理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从需求到寻找,从寻找到了解,从了解到认同,从认同到选择,从选择到青睐,从青睐到信任,从信任到专宠,这个过程是所有企业在营销体系中所追求的方向,那么这种结果究竟是在怎样的链接下达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图1-3的路线图来了解吧!

3

图1-3 用户购买行为活动路径

一、联接

产品的出现,以及后续营销体系的延伸,最重要的内容部分在于联接。所有的产品都是建立在有用的基础上,这也意味着它的出现必须与用户的需求画等号。或许当时,这种需求仅仅是一个潜在的意向,或许这种意向已经成为用户生活中对于物质世界的某种期待。一旦这种需求产生,其所连带产生的产品才能真正意义上获得价值。产品只有找到自己的需求群体,才能保证自己进入市场后的经济价值。它起初是一种精神的渴望,其次是整个产品多元化服务体系的创造,最后便是作用于内在欲求和外在行为的价值。达成了这种联接,才能有效地构建后续进一步消费体系的基础,倘若在这个基本点上出现了判断失误,那么很可能你所创造出的产品会因为联接体系的判断失误而失去市场。产品的质量再精,模式再新颖,如果无法与消费者的欲求联接起来,一切也只能是白费力气,这些很快会在市场中得到印证。

二、注意

有了需求意向的连接,自然就会在脑海中模拟出相应的雏形,这是一个人大脑自然的运作过程。我们会用自己的想象,去思考自己所需求的东西。这看似是一种创造,实际上是我们内心渴求的体现。我们会下意识地倾向于去关注自己大脑中渴求的东西,这是一种来自我们大脑最自然的连接,是一个内在意识自然的选择过程,因为有了触动,所以才有了后续的靠近,我们与产品之间的连接,就已经正式开始了。

三、兴趣

当自己的内在需求在潜意识中有了初步的筛选,核心内容就会在脑海中不断地浮现,接下来,我们的意识会自然地将需求的内容衍生成为某种兴趣。你会欣然将自己的关注点聚焦在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触动内心的需求欲望。这种需求欲望会因为内在的需要,而逐渐地强烈起来,以至于它的形态、构造,还有其所能发挥的功效和作用都在你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于是,我们的心中便因此莫名地产生了期待。“倘若这个时候,有这样一个东西的话……”此刻围绕需求的想象成了进行时,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个产品对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甚至还不清楚它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呈现,但在兴趣的推动下,这股信念慢慢凝聚成力量,它就是我们内在自然形成的欲望。

四、欲望

当兴趣作用于欲望的时候,我们内心的渴求将会变得越来越强烈。此时我们开始意识到自身欲念中所涵盖的内容,我们极力渴求着欲望被满足,而这种渴求变得越发的直接而强烈,以至于我们一看到相关的产品,或者一接收到相关的信息,整个神经就会因此被牵动起来。我们会因此而兴奋,会因此而眼前一亮。欲望在推动着我们寻找,倘若这个时候,与心中渴求的产品不期而遇,那么除了价格质量等多方面的考虑之外,它很可能快速地渗透进我们的思想,吸引我们的眼球,先入为主地形成内置,化作前期购买欲和购买选择的前期条件。

五、搜索

因为已经听说了这个产品,而这个产品的一切都与自己的内在欲求相匹配,此时在信念的驱动下我们已经有了欲得心。而出于本能,我们会进一步地对心中渴求的内容加以搜索。我们愿意花费时间去了解它,愿意利用一切资源去寻觅、搜索它,而此时这个产品已经成为自己意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的样子总是莫名地在大脑中招摇着,催化着我们自身的渴求,也不断推动着我们的了解欲。我们需要在搜索的过程中,将产品的内置、作用、功效与自己内心的渴求一一对应,因为有了搜索的环节,产品所有的一切都在我们苦苦地寻觅下变得越来越清晰。

六、了解

当我们终于搜索到了相关的产品,凭借本能的理智,我们不会立刻就为自己发热的大脑买单。我们会不断地思考它、了解它,直到真正意义地被它的内置征服,直到确定它就是自己心中所要选择的那一个。我们会在多元化的产品链接中对应自己的需求。我们会不断地深入产品,同时也深入自己内心的探求,就此开始意识到,有这样一种产品,确实是对应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把这一切融入自己的生活当中,同时也把这一切融入我们现实的购买选择里。因为有了这种深入的了解,我们会更坚定自己的选择,当然也会更容易被相关产品吸引。我们会乐此不疲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因为需要,所以这种了解会一直持续。

七、吸引

因为对产品有了深入的了解,它的功效、作用,乃至形态的要求,便一点点渗入了我们意识。当我们内心的欲求在这一刻与产品的功能一一对应,我们对这一切的渴求就会受到触动,并逐步亢奋起来。我们本能地被眼前的产品吸引了,无论是概念、文化,还是它的内置、功能,所有的一切都在不断地与自己内心的选择对应,一旦这一切在某种程度上有了一个可操作性的兑现或承诺,我们就会本能地对其产生兴趣,而这种兴趣促成了我们的靠近,而靠近之后,同时更深入地探寻就此拉开序幕。

八、问询

当自己心仪的产品就这样摆在自己面前的时候,内心所产生的渴求使我们很难抵挡诱惑。我们迫切地想要去询问它的一切,就好像遇到心仪之人一样。产品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功能,我们都迫切地想要对应自己的选择,寻求一个更深层次意义的肯定。于是我们会下意识地征询身边专业人士的意见,看看这件产品是不是与内心所想的对等,如若一切称心如意,后续的选择就会“不顾一切”,由此可见,这种“对号入座”的询问已经成为我们购买前的一道铺垫。

九、购买

当然“购买”是所有商家最迫切想要达成的结果。因为选择了产品,所以在购买的那一刻起,产品的价值,以及其所连带的品牌影响力,会悄无声息地渗透进购买者的意识,产品以及生产产品的企业才能有机会更进一步地与购买群体进行互动。购买意味着产品融入了购买者的生活,而下一步,将进入最迫切的体验阶段。不论是产品带来的体验享受,还是后续的服务,对于商家而言,与用户真正意义上的链接才刚刚开始,此时的用户才成为验证产品价值的直接参与者。

十、体验

就体验而言,每一个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时候都是满怀期待的。因为在购买之前,这些产品已经与消费者的欲求相对应,而接下来的内容,就是要验证这种体验是不是真的能够如自己心中所想,能给自己带来全新的享受和价值。产品与体验的链接,将最大意义上的验证其真实的价值。我们会在体验的沉浸中对产品的好坏做出自己的判断。如若它能够给我们带来理想的体验,那么这种美好的体验,就会迫使我们成为产品价值的宣传者,同时将自己的体会分享给更多的人。

十一、分享

因为产品的体验实在是太满意了,所以我们的内心会产生一种迫切的分享欲望。不论是出于内心的某种诠释的需要,还是要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遇到别人询问,甚至别人没有询问的时候,我们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产品进行分享。这种分享的感觉同样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快乐,而这种快乐也悄然地在传递的过程中在他人身上产生作用。大家会因为朋友的分享,而莫名地对这个陌生的产品多一分兴趣,即便是之前对此产品闻所未闻,秉持着对朋友的信任,也会下意识地产生购买欲。

十二、复购

因为有了美好的购买体验,所以用户会本能地对产品产生认同。我们会认同它的概念、它的形态、它所带来的感受,同时也认同它的价值。一切的一切都在这种不断的认同中拉近了距离,以至于最终产品成了用户生活的一部分,产生了复购的欲望。这种欲望伴随着认同使我们与产品、与品牌之间的感情更加地深化了。我们很有可能成为产品的忠实用户,成为产品的粉丝,成为品牌的拥护者,因为产品的质量实在太好了,所以我们会不断重复购买,而在这种重复购买中,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了解产品,也深化了内在的需要,以至于每一次购买,都伴随着一种美好的价值体验,而每一次购买,都将进一步加深用户与产品之间的链接。

十三、拥护

有了完美的体验,有了重复购买的经历,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亲密了。甚至每每谈到它心中就会产生一种特殊的感情,好像一个多年相伴的老朋友,俨然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当自己在这一领域产生欲求,就会直接想到它的存在。于是这种美好的经历成了用户所拥护、传播的对象。看到其他人对产品的肯定,仿佛是在肯定用户自身,心中不断产生的拥护之情,会让他们本能地对产品的品牌效应产生情感,而这种感情很可能会慢慢变为狂热,对于品牌的青睐让他们顺势接受品牌下产品的一切,以至于最终产品与内心狂热合一,自己也就无形中成了产品的代言人,甘心情愿地将它的价值与完美的体验传播给更多的人。

很显然,这十三个消费过程中的依循路径是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有了线上线下的空间和线下的搜索,整个流程便清晰地诠释了出来。所有的一切都在作用于消费者,而消费者的拥护可以说是整个流程中的核心。消费者作为最核心的元素,带动其他元素形成了产品营销体系作用下的活动形式,这就是营销模式中最为真实的呈现。它俨然成了一种营销的范式,伴随着消费体验与服务购买的流程变得日趋完善了。

建设 :从企业产品建设到用户生态建设

工业时代的产品链接用户的成本巨大,不得不依赖广告,而数字经济时代,产品链接用户的成本基本为零,产品本身就是广告。

当产品处于建设领域当中,我们不能绝对地相信自己的直觉。很多时候,我们自己认为当下的产品已经占足了优势,可最终在事实的验证中却总是会莫名地失效,因为真正的市场需求并不像我们想的那样。时下的产品多样,消费者们所面对的产品是否真的都能对应自身的内在需求?是不是都可以让自己买账?都不是绝对的。而这种对于需求的把控力,却是整个产品能够占据市场的关键。我们可以说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耐心的等待者,一旦你参悟不到点上,手里的产品就会顺势沉入大海,竞争如此激烈,用户的需求也在激烈的竞争中步步高升。所有的产品都无法在第一时间做到完美,而这就是所谓的不可知论,想要让自己手中的资本经得起推敲,产品质量仅仅是一方面,其所蕴含的文化、概念、运作模式也仅仅是其中的几个领域,而最为核心的内容在于我们究竟对用户有多大吸引力。倘若这个时候我们的产品无法顺应用户需求的变革,那么与其尽善尽美,不如转变策略,以小步快跑的策略,一边更新,一边试探性地加以修正。即便是产品在起初的运作模式上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只要不断地坚持,每天解决一到两个问题,这种循序渐进过程中的全新磨砺,迫使产品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只有经历了时间和市场的验证,这样的产品才是所有消费者眼中最好的产品。

从产品的设计到推广,其核心过程就是营销,而伴随着时代的推进,营销模式也在随着主流时代的变化而不断进化。它在产品与用户之间不断地链接涌动,创造了丰富的内容,提升了产品的格调和文化,同时也成了内容本身。它在时代的更迭中不断地翻新着自己,也不断地变更着自身的格局和体系。从市场演进的角度来说,它可以分为四个重要阶段:

一、营销1.0阶段

这个阶段是以产品为中心的营销阶段,它解决了企业有效实现产品交易的问题,通过诉求差异化卖点,成为帮助企业从产品到利润的核心。

二、营销2.0阶段

这个阶段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营销阶段,它不仅仅需要产品凸显其使用功能差异,更需要企业向消费者输出自身的情感和品牌形象,或许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在这一阶段出现了很多以品牌为核心的公司。

三、营销3.0阶段

这个阶段是以价值观为驱动的。它把消费者从企业“猎物”角色的行为模式,还原成了一个内容更为丰富的“人”。这一阶段产品的营销模式更趋向于人性化,一切都是以人为本的,因此这个阶段的营销是以人性化为核心的营销。

四、营销4.0阶段

这个阶段是以大数据、社群、价值观营销为核心基础的数字化营销时代。这时候需要企业与消费者建立更为密切的互动关系,让消费者更多地参与到营销价值的创造中来。在这个数字化链接的时代,洞察与满足这些链接点所带来的需求都是潜移默化的。如何帮助消费者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如何创建更和谐的购买服务关系,是这一阶段企业要面对的核心营销问题。而这一切是以价值观、链接、大数据、社区、新一代分析技术为基础成就的。

由此看来,就数字化营销时代的主流趋势而言,它最大的跨越就在于从单一的营销产品建设转化成为多元化的用户生态建设。就此产品开发洞察的营销技术,开始伴随着大数据的推衍而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的完善。此时,企业更关注的是用户的真实需求,其所深入调查的内容,也与消费者真实的需求内容紧密连接。这些真实的数据伴随着技术的不断精进日趋精准,且带有非常明确的标志性。这是一个进阶性的用户建设过程,企业利用数据不断地了解用户,也在不断地寻求将自身产品与用户相连接,尽管如此,我们还不能够完全保证产品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胜出。数字化时代的消费方式与消费行为的痕迹是时时在线,这种“在案可查”的反馈经营形式使得“循证”成为可能。

在数字化时代,我们的营销方式更为人性化、智慧化,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核心就是要迅速抓住用户的痛点与痒点问题,推出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的产品,不断地进行尝试、验证。

如今的营销相比于单一的产品建设,更强调市场的测试,而不是细致的策划,强调用户的反馈而不是自身的感觉,强调反复的设计和改进,而不是前期大而全的产品开发,在开发产品的时候则强调MVP(最小可行性产品)。

那么传统产品建设与数字化营销时代的用户建设究竟存在怎样的区别呢?以Dropbox也是典型MVP操作的产品思维为例。Dropbox的创始人德鲁·休斯敦编写了一个三分钟的视频,这个视频详细而生动地描述了其产品的功能,并在视频下设置评价和询问意向的模块,结果一天之内竟然收到了75000人的留言,而德鲁·休斯敦在收到这些反馈之后,对产品的性能、质量进行了更为细致的评估,最终才决定开始运作这款产品。目前Dropbox的公司市值已经增长到40亿美元。MVP的思维帮助他们先去证实了市场,然后又在运营产品开发的问题上做出了果断地调整。德鲁·休斯敦用这种“实证”的思维方式提高了产品在营销市场有效运行的成功率,并直接颠覆了以前从商业计划书到产品开发再到产品上市的思维。MVP模式会让你的产品管理同时具备想象力的落地性。

罗振宇说:“产品的本质是链接的中介,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的功能,互联网时代链接的是趣味和情感。”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前说:“苹果的产品糟透了。它们没有灵魂!”注意!他不是说制造糟透了。乔布斯完全没有提到功能。他说:“只有当我的产品打动人心的时候,我们的设计工作才宣告结束。”所以产品的目的是打动人心,而这也是数字化营销时代以用户建设为重的原因。

元素 :藏在数字化营销体系中的核心要素

万事没有绝对,到了落实的层面上,情况就会因为多变而显得复杂起来,即便是有数据的支持,就决策和战略而言,也是存在好坏之分的。数据只是一个我们进行规划和决策的工具,但能不能实现精准则需要另外的智慧。那么怎样能够在数字化营销体系中做到战略精准呢?我们必须明晰其中的几个核心要素,它们是构成数字化营销体系的重要环节,守住了这些关键点,才能从市场格局中实施定位,最终确保自己的战略目标能够有效精准地予以实施。

一、用户

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作者指出大数据时代给人类思维带来的最重要的挑战之一便是:用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来理解这个世界,知道“是什么”比“为什么”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过去营销团队进行消费者洞察的主要目的是要找出消费者行为背后的原因,即为什么购买或不购买某个品牌的产品或服务,为什么喜欢或为什么不喜欢,消费者是基于怎样一种观念或态度来决策的。这样的因果推断会成为我们营销决策的重要依据,而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消费者会对更多的相关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在海量数据中发现隐含的内容相关性。这就是数字化营销体系中全新的消费者洞察路径。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可以通过大数据的消费者画像来判断哪一款产品是消费者最为喜爱的产品(如表1-1所示)。通常情况下,大部分在购买了A产品以后,也会购买相对应的B产品,而整体的数字化营销运营体系的核心就在于要在最准确的时间、地点,给予消费者最切实有效、正确的产品推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将潜在的用户转化为现实用户,并利用数据作为其背后的驱动力,及时地进行判断,从而实现快速兑现价值、落实最为完美的交叉销售。

表1-1 用户画像区别

4

虽然现在有许多公司都在开发不同的消费者画像技术,但就消费者画像生成的基础而言,其大致过程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挖掘、规则挖掘、数据建模、有效验证、形成画像这五个步骤,它们依次成序、相互排列,组成一个整体,在体系的运转过程中不断地发挥作用,形成不同的阶段,并在阶段的逐级呈现中,构成企业自身最为需要的基础资料。消费者画像对整个的产品构成、研发体系,以及后续的渠道选择、文化挖掘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见图1-4)。

5

图1-4 消费者的画像生成过程

消费者画像的形成过程,就是要将这些碎片化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机整合,还原成企业视角下的每一个真实的用户,而不是根据我们的主观臆断进行整合,更不是根据经营与判断所建立的用户体系。这样的消费者画像是所有消费者资源判断体系中的核心,是最为现实的决策依据,也是整体营销决策战略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二、产品

讲到产品,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是产品。其实就产品本身的意义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有些人单纯地将商业定义为制造业,而制造的源头就是工厂上的流水线,倘若是食物,那眼前所浮现的不是养殖场就是一望无际的麦田,而产品的价值定义远远不止于此。从更深层的含义上说,产品的价值源自思想,源自其所创造的附加值的能力。它的产出带着鲜活的生命感,是一种让人看了就一见倾心,瞬间有了怦然心动感觉的东西。

产品的生产是一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制造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所有的灵感都是不断涌现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凝聚着怦然心动的创造力,制造不过是产品流水线上的一个分支,但这并不代表着产品的全部,因此我们可以说,具有物类心动感的创造才是真正的产品,单纯地生产只能说是一种制造,于产品本身的真实定义而言,它似乎少了那么点灵魂涌动的感觉。

针对产品的定义,著名经济评论家吴伯凡做了一个这样的魔力方程式:产品=功能×情感。在数字化营销的时代,一款好的产品已经成为时代的标配,也是一种人类需求的基础认同。除此之外,真正能够撼动人心的是情感,由于所有的人都对情感有所需求,所以情感对应的环节才会显得尤为重要,曾经一个朋友对我说:“现在生活好了,购物的选择多了,但我们却发现,很多商品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功能,而在于它给自己所带来的情怀。这种内在涌动的感情从过去走到当下,又从当下憧憬于未来,实在是太玄妙了,明明你觉得自己对它可有可无,却始终被它牵引着,直到你愿意买单,将它摆在身边,每天看着它才安心。或许这就是当下商家经营人心的智慧所在吧。买单买的是什么?买到的是感情,是自己舍不下的痛点情怀啊!”这或许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性能特征的重大变化所在,也是其价值的根本,是传统产品行业与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性能特征之间的重大变化。

三、价格

说到价格,这是所有企业以及企业产品的资源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价格是否合理与产品的销量和用户的选择有很直接的关系。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女孩子会频繁地出现在高档的百货公司,但却很少真正花钱买下一件价格不菲的裙子,相反在转有了一圈以后,她们会在家打开淘宝或唯品会,选择在那里淘换自己最为心仪的款式,其核心目的很明显,他们进大型百货公司的原因,并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能够了解时下潮流服饰的流行取向,再以最少的付出获得一款类似的,质量相当的商品。之所以这么做,无外乎是因为价格成本的问题,因为很多年轻的女性,对时尚有着很高的追求,但又不愿意付出高价格,于是她们在网上达成所愿。

数字化时代的定价事实上也是从这一标准渐进性地呈现出动态的数据呈现。动态的定价是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功能的设定来决定最终的价格。这一手段在住宿和机票行业也已经应用很久了,同时技术的革新也将它带入了其他的行业中,比如线上零售行业,通过大量的数据搜索,实现了快速地进行数据分析,甚至你在打电话叫外卖的时候,对方的服务生都可以很客气地对你说:“哦,××先生,您还是老样子点上一个辣鸡翅汉堡和一款卡布奇诺咖啡吗?”当经典搭配成为许多食客惯性的选择,其价格也将逐渐趋于稳定。事实证明,在数据一步步地推进演算下,用户所认同的价格定位便在反复购买的频率中得到了有效印证,而这一系列的价格设置在起初都是动态性质的。

通过动态定价,企业根据产品的购买历史,便可以有效地针对购物商户的具体位置和其他用户群体的不同来对产品的价位进行设置,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更好地优化盈利,也可以行之有效地把握市场。在数字经济中,价格始终伴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它的上下浮动源源不断地作用于用户的选择,而这对数据呈现状态下的价格判断,以及商家权衡把握的战略决策都是至关重要的。

四、链接

人与人的链接,有些时候不过是几秒钟而已,有些人让你一见倾心,有些人则让你嗤之以鼻。产品也是如此,它带给我们的内容不仅仅是它的物性,还有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意义。倘若此时,它给我们的感觉是美好的,那么很可能不出三秒钟,你就会因为“钟爱”而掏钱,但倘若这个时候,你对它的感觉并不是那么中意,接下来的选择将很可能是拒绝。看到了、接触到了、碰到了、感觉到了,但只要不作用于心,一切都是枉然。产品的内涵无法通过精神世界融于生命。即便是光线再美好,没有需求也不过是恰好的遇见而已。

那么就真实的产品与用户链接关系的核心是什么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同样可以将它设置为星系运作图加以论证。其中包含觉知、认知、认同、相信、信任、信赖和拥护等几个基本元素,下面就让我们针对这些内容来逐个进行分析诠释吧(见图1-5)。

6

图1-5 用户购买心理活动路径

1.觉知

觉知是一种初步的信赖关系,在觉知的过程中我们会对自己内在的需求有所了解。这是一个自我察觉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我们开始意识到,当下的自己,正在内心存续着一种向往和欲求,也许是隐性的,也许是显性的,但就我们的觉知而言,它是真实存在的。

2.认知

所谓认知,就是我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需要从认知的角度寻找到一个关键点,它或许是一种产品,或许是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但同时也是一种我们内心欲求满足的开端。我们开始认识到,想要更快速地满足内心的渴求,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快速有效地为自己寻觅到最为直接积极的助力所在,而这就是我们迫切渴求一种产品的开始。因为我们认识到它的出现能够最为直观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所以我们开始下意识地了解它、接近它,最终成为它的拥有者,并以此为依托,变为更好的自己。

3.认同

因为对产品有了一定的认知,便很有可能购买产品,最终成为产品的持有者,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体验会让我们对手中的产品产生进一步的了解和认同,倘若它真的切实有效地满足了自己的欲求,同时让自己在持有的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满足感,那么这份认同的喜悦就会加大我们对产品的青睐。不管何时何地,它都会成为我们购买的首选,而这种优先式的选择,就是一种对于产品的认同。而这不论是对于商家,还是对于产品的进一步优化和研发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4.相信

因为每一次使用都可以为自己行之有效地解决问题,所以用户便会很自然地对产品产生信赖感。这种信赖从淘宝、京东等平台的评论上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大家会留言说:“老用户了,买了很多次,奉承的话不用说,向来好用,一如既往,真是爱死你了。”当心中有了这样的判断,想必已经成为品牌的忠实粉丝。而产品能否运作成功,其核心就在于用户的信赖程度,它会提升产品与用户之间的黏性,让用户对产品的作用持续相信,以至于每到新品发布的时候,他们依旧会秉持着相信原则,大量购买,勇于体验和尝试,这就是相信所带来的力量。

5.信任

所谓信任,无外乎是对产品的质量和其所能解决的问题秉持着信任的原则。信任意味着更进一步的尝试,意味着可以提前付出代价,意味着对品牌文化的支持。不论出于哪一点,用户的信任对于一个品牌来说就是一副金字招牌,这意味着品牌将因此而受过更多潜在用户和显性用户的支持,而这份支持将会让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6.信赖

毫无疑问,相比于信任而言,信赖无疑是又上升了一个档次,意味着此时的用户成了品牌的忠实粉丝,秉持着信赖原则,他们会毫无疑问地将产品纳入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只要对这一领域有所需求,他们便会首先选择自己信赖的品牌,因为在他们心中早已经形成了真实意义上的性价比,不管别的品牌怎样推陈出新,也只选择自己认定的品牌,因为我对你足够相信,所以愿意在链接中忠实于对你的感情。

7.拥护

从信赖到拥护,意味着消费者已经成为品牌狂热的追逐者和宣传者,他们会主动宣传品牌的文化,会将品牌的成败看成是自己精神世界乃至生活世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品牌的发展时刻都左右着拥护者的身心,以至于不少粉丝喊话品牌:“不要再做广告了,即便不开发布会,走在大街上的任何一个人都知道你是谁,都知道你的新品是什么,这就是你背后坚强的后盾,这就是你产品的拥护者的功劳!”

由此看来,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现代商业市场中,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发展的关键是与消费者建立长期、稳定、良好的信任关系。而打造具有广泛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秀品牌则是企业实现与消费者连接交互的最有效手段。在一环接一环的连接过程中,用户的感情正伴随着商品,在心中占有重要地位,最终作用于他们的内心,成为他们本心的核心需求,也是他们感情需求的存在。当一份产品,真正把自己的地位作用于用户的情感需要的时候,其作用力往往要比其存在的特性价值本身更为强大。

五、整合

在诸多品牌塑造策略中,整合营销模式也许是最受企业青睐的营销模式之一。所谓整合就是将自己所有大的市场竞争优势进行整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长处,以此来更好地整合能量,根据具体的大数据分析,来更有效地制定自己的营销策略,深化品牌塑造的意义、价值和作用。

一般来说,整合营销是为了让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以营销传播管理为核心,对营销内部的各个因素以及营销因素与非营销因素进行有机整合,从而顺利地实施一系列的传播战略,将自己的营销着力点落在市场实处。

六、动态改进

这个时代是一个不断更新与升华的过程,所有的人、事、物都在这个总趋势中不断地改变着自己,产品也是如此,如果想适应大时代的需求,就需要在动态中不断地改进。

数据并非没有生命力,它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在数据的趋向把握中,一切事物都是鲜活变化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运用数字化时代的主流工具对自己下一步的目标进行核心把握,而这种把握往往是改进的开始,也是更新的初始。所有的策略都是要与时代相吻合的,一旦顺应不了时代,那么后续的一切都无法真正意义上的迎合市场,既然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那与其驻守着固有的逻辑,不如就此放开,以不变应万变,而万变之中所有的变化就都把握在自己手里了。策略和行为吻合,方向与动机相契,这样的营销方案才是最有效最合理的。

七、精准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营销手段莫过于要实现“精准”,因为心中的目标明确,所以需要最大限度地兑现价值。可就营销渠道而言,想要真正地将受众群体把握在手里,不但要把握他们自身的需求,还要把握他们的心理、价值取向,以及对生活的概念。倘若这个时候,我们仅仅想着产品的质量,一味地将产品偏向于自我内心的感觉,那么即便是产品在商家的运作中再完美,投入市场后想要顺利地通过市场消费群体的检验,很可能又是要经历一番周折。由此看来,单凭自己的想象闭门造车肯定是不行的,要想实现“精准”,就需要确切地把握其中的规律,而这个时候,将流动的数据融入自己的战略判断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我们需要确切地把握消费者的购买力。购买取向、兴奋点、有兴趣的消费区域,需要知道自己的市场到底在哪里。抛开种种复杂凌乱的内容,我们需要理清一条清晰的产品曲线,而当这条曲线伴随着富有条理性逻辑架构和巧妙的应对战略在市场中流动,这样的产品往往是用户最受用的产品,是在自我变革过程中脱颖而出的最佳产品。因为需求精准了,功能才会精准;功能精准了,价值才会精准;价值精准了,购买力才会有保障,而这才是数字化营销中“精准”的意义所在。

八、推广

说到推广,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有一个推广的对象,也就是说,当我们的内心有了一个产品的构造以后,我们首先想的是它的受众群体是谁,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制造出的产品卖给谁。事实上现在很多传统行业,对这一点的把握是不成熟的。固有的营销模式是暴力性的、普泛性的。品牌不断地用电视广告和广告牌,将自己的产品理念强迫性灌输到别人的脑子里,赚足别人的眼球以后,再强制性让他们对自己的购买进行判断。这一切都不是自主的,而是被动的。数字化时代的情况则完全不一样。如今的消费者崇尚自由,此时再按照传统理念去洗脑,对方显然是不买账的。

不买账就要做出改变。于是我们看到,现在的推广往往都是有强大的数据做支持的,它在虚拟的智能空间中发挥着作用。通过快速的数据演算,商家可以快速地了解到用户的惯用需求,并在后续的服务中,让用户享受到最为到位、最受尊荣的服务。因为一切都是自然流动的,所以用户无形中也成了内容的持有者和参与者。因为有了主动参与的感觉,所以这种营销模式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用户愿意接受的营销模式。数字化作用于无形,而数字化却又把产品的卖点与用户的需求有机地链接到一起,这便是推广中最富有智慧的核心。因为真正意义上知道自己的作用群体是谁,知道他们的心理取向,知道他们最受用的接受模式,所以才能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拥护,在营销的流水线上顺势而为、摒弃障碍,直达产品营销目标,实现自我品牌的核心价值,实现最终意义上的利益最大化。

九、体验

产品的核心在于要把产品卖出去,而卖出以后,更大的价值就是要招揽回头客,不但要招揽回头客,还要以回头客作为契机让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让更多的人秉持对产品品牌的信赖,成为产品的信赖者、拥护者,这样才能有效地增强品牌与消费群体的黏性。而这里面最为核心的一个重点在于产品是不是真正兑现了消费群体的需求,是不是真正意义上赢得了消费群体的青睐,而这些链接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重点,就是产品作用于消费者购买与使用过程中的体验价值。

当这种体验能够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时候,他们就会本能地成为产品的忠诚用户。一旦这种体验不符合消费群体,那么这意味着产品与用户之间的链接将出现问题。由此,产品的最核心价值在于是否能够给消费群体最完美的体验,让消费者的需求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释怀,能够让消费者从精神意志到物性行为等方面都得到满足。倘若这种体验实在完美,品牌就会顺势伴随着认同成为先入为主的认购信仰,所以就产品的数据化营销理念来说,如何能够最大化地了解相关内容,最大化把握相关内容,才是真正能够营造完美用户体验的核心。这看似是一种无形的作用,但事实上却是对于精神意识,乃至于身体直观感受的把握。所有人对于外部世界的感知是最为直观的。因为感受的真实,所以他们相信自己判断的真实。倘若从数据上能够有效地将理念渗透给消费者,并形成消费者自身的体验感受。毫无疑问,这种体验将是产品与消费者购买取向之间的最佳结合。

十、大数据

大数据看起来无非是一系列的数字,但真实意义上的数据是有生命的,而营销的取向也将伴随着数字的生成和延伸得以把握和验证。因为数据是市场真实的表现,所以不需要夹杂任何感性的内容,没有了感性的判断,一切才能更为直观地呈现出来。传统行业之所以在营销理念上把握不够准确,其核心就在于他们在面对产品营销体系的时候,夹杂了自我意志和感性判断。而就数据而言,一切的呈现都是真实的,当这些数据真实地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会本着把握格局的基本原则,自然地将感性成分降低,或是抛到一边,从而做出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不再会因为一时的兴起,一时的“灵感显现”,而制造出一个根本不符合消费群体接受和喜欢的并毫无价值的商品。

十一、智能

说到智能,首先是智慧,其次才是功能。智慧的功能就在于,它能够让消费群体青睐它,选择它,能够用它的自动化快速地寻觅到对方的需求,准确把握消费群体的价值取向,以至于在理性的运作下,切实满足他们的心理和物性要求,兑现他们的需求,优化他们的生活,直至全然接受,成为他们在某种生活领域乃至于工作领域的助力,让他们拥有一个更好的生活或是更好的自己。

因为快速地分辨出了消费者的选择频率,所以产品信息在推送的过程中就会更为精准,更富有效率,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心理需求和性格类型都存在差别,但是以数据的分辨率去作用于不同的消费群体,情况就要比以感性方式贴近对方有效得多,因为富有针对性,所以这种针对性更富有成交效率。

十二、迭代

产品为了更适应消费群体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是需要不断改变、迭代与进化的。不同的时代,必然会有不同的产品因需而生。因此,想要生产出一种什么样的时代都不会摒弃的产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不论是制造业,还是现在的智能科技,都要在推出产品的同时,不断地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良,在这个过程中就是需要企业不断利用数据的衍化,来把握产品需求的侧重点。现在我们眼中的苹果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苹果,我们眼中的世界也不再是过去的世界,眼前所有的产品看似熟悉,品牌看似没有变动,而其内置已经伴随着市场的推动力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产品伴随着新生的能量在不断地向前推进,这就是迭代对于一个企业以及企业产品的考验。

看到这些藏在数字化时代营销体系中的必要元素,作为企业营销操盘手的你是否对自己所在的体系有了一个更清晰的认识呢?世界在不断变化,但核心元素的标的却是稳定的,尽管每个标的的衍生都将伴随着时代的推演而变化,但其所占据的位置将伴随着核心趋势而长久地沿袭下来,这也就是这些元素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由推演出新型的营销模式,把握元素的核心,将核心的内容伴随着不变的真理和发展的市场需求趋势,才是在万变的市场需求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理念 :那些数字化营销体系中不可忽视的转变

世界每天都在变,营销的体系也在顺应着时代的变化源源不断地发生着裂变。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营销的形式在源源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但是营销的核心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其一,它追求的是利益价值;其二,它是一种物性流通于市场的运动。而数字化营销,首先看的是数字化,这是一个理性的数据显现和工具显现,而营销则带着感性色彩和策略色彩。两者之间的合并在不断的碰撞中,组成了多样化的产品营销体系模式,并以此寻觅到了产品作用于市场的受众群体。这不是简单的A或B的选择题,它是一定意义的数据化精准演算,其中的变与不变,都是有着精准性、智能性和科学性作为核心价值依托的。

从理论来说,数字化营销,本质上是以企业与产品为核心转变为以用户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营销思维模式,通过数字技术与智能技术更好地贴近消费者、服务消费者、赋能消费者,最终全方位提升消费者的产品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产品购买交易的成功。因此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更不是一种新销售方式的创造,而是企业在市场大环境下,通过特定的数字技术、智能技术和经济组织优化而进行的整体商业模式的创新。也就是说,不论是从传统的线下销售,还是说从新型的线上销售,其核心的转变多半是以用户和数字为中心的,它所力求打造的内容,是一种更为敏捷、高效的线上线下体验运作,它是一种整体化联络全网境遇的一种“互联互通”的互动形式,企业通过这种形式,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营销体系,从而有效地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营销范式结构,并依托这种结构为产品量身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品牌文化,既从质量上让消费者认同,又能从精神内容层面让大众一见倾心。

那么在具体的数字化营销实现中,究竟有什么差异性和特别之处呢?

一、由原子论到比特论

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聊天,说到了数字化时代企业运作转型的趋势问题。想不到此时的他竟然激动了起来:“你知道为什么传统行业的人看起来对互联网、对数字化一窍不通吗?就是因为他们存续在一种固化的世界里,将自己的所有理念,都装在了一种原子物化的世界里,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都在经营眼前的原子上,却忘记了在这些原子的背后,有更为广泛的存在,世界的体系不仅仅单纯的只有原子,还有原子以外更为宽泛的领域,倘若只揪着某一自身的痛点没完没了,便没有时间去瞭望更为广阔的世界,这样的感觉就好像一只青蛙坐在井底,总是看着眼前那么小小的一点天空,却忘记了在井盖圆圆的形状表象之外,真实的天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听到他的肺腑之言,我的内心顿时起伏跌宕,世界是多元的,空间是无限的,而就这样庞大的背景而言,只需要我们进行无限创造,就完全可以以此为依托,建立起无比庞大的营销范围体系,以最小的投入,构成利益最大化和价值收益最大化的完美弧线。

数字化的营销演变开始从作用于产品向作用于服务演变,而其整体的运营方式也从直接打造硬实力转变为打造更为鲜活的软实力。当产品与软实力在作用于物性和精神的世界中珠联合璧时,企业对于价值的把握和对于多元化标的的实现也因此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聪明的商家不再仅仅作用于原子,而是看到了原子背后更广泛的天地,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可以由自己定义玩法的世界,我们可以任由自己无限量地设定格局,并在格局的设置过程中源源不断地实现自我价值、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我们不再纠结于事物的某一个点,而是将自己的眼光转移到点的背后,这就是从原子论到比特论的体系转化过程。

所谓的原子,就是物性,所谓的比特就是虚拟空间,也就是更为广泛的维度空性,它作为虚拟形式作用于万物,却又是一种真实的存在,我们可以在空性中任意地定义于自我,也可以利用它宽广的维度,作用于大众的内心,衍生出一系列多元性的新型营销体系和营销模式。而这往往是一种创新者对于消费者心流的把握,因为有了数据,有了心流频率认同的测度,所以在新形势下的衍生中,总会有一些产品获得极大的市场关注,人们在作用于物性的同时,也在内心的价值取向中找到了契合点,以至于最终产品成了一种作用于身心的创造,认同产品的过程就是认同于自己。它是一种消费者精神领域的代言者,而消费者也在无形中受到感召,成了产品理念的参与者、推动者、传播者和经营者。

二、由物质论到关系论

起初很多企业把产品只当产品,认为产品是一种物质经营体系,因此他们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了物质角度的完善,不断地优化产品的功能,不断地净化自己产品的质地,却从来没有想过怎样能够让它切实有效地作用于市场。其实产品与市场之间,本身不是物质论的呈现,而是一种关系论的呈现,其核心就于它是交易关系的呈现,却不仅仅从属于一种交易关系,人们通过交易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种不断互动的过程是一种多元维次的显现。而后续的内容,将会是更加宽泛的,与其说交易的过程是产品与用户之间发生的作用,不如说是产品衍生出的多元化取向与用户的精神层次、物性需求达成了某种难以拒绝的共鸣。这种关系早在产品研发之初就已经潜移默化地作用于群体,从营销体系战略的研发、测评,再到后续用户的自我觉知、意识需求、内在精神活动,种种的一切都促成了他们成为产品潜在用户的可能。世间的万物都有无限量的可能性,但所有的内容都需要彼此互相作用才能碰撞出因和果,这就是促成关系的过程。想要让自己的品牌营销体系得到最大限度的认同和完善,其最大的核心就在于关系的优化,将每一个关键细节做到极致,无论是企业与企业、产品与用户、用户与用户、内容与社群,每一个关系内置中都有很庞大的量性和内驱力,其中的空间范围是广大的,所产生的关系碰撞也是多元的,碰撞得越是激烈所产生的内容就越广泛,而其中所衍生出来的机遇、所带来的多角度营销内容都将作用于关系本身,也将作用于产品体系的价值和潜在价值,关系无形地操纵于思想,又从思想作用于行为,产品无非是表达内心活动的一种物性标的,之所以想拥有它,为的不是拥有物质,而是物质以外更为深远的内容链路和关系链接。

三、由掌控论到概念论

对于企业而言,迫不及待地想要掌控市场,想要追逐最大限度地产品垄断,它们对于企业的把握力是很强的,它们想要牢牢地把握市场,堵死所有可能与自己产生竞争的产品渠道,这种暴力性的营销模式,在市场营销运作的传统推广维度领域中曾经占有很大一部分的空间。企业的经营者迫不及待地想要把所有的用户资源垄断在自己手里,他们企图让产品成为用户的唯一选择,但事实上,这是根本做不到的。用户的要求在变化,时代的变革促使企业产品和营销体系的变革,一旦此时产品无法兑现用户的要求,就会在市场中陨落,人们会寻觅更适合自己的消费产品,而新鲜事物的产生必将伴随着旧事物的陨落。

但有一点却可以在营销体系中逆转全局,那就是将数据融入产品研发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大众,了解消费群体,了解他们作用于生活的诉求和痛点从而通过多维度的营销模式将这些内容巧妙地与产品进行衔接,最大限度地获得消费群体的认同。此时,产品不仅仅是一种物性作用于经济价值的把控工具,而是一种概念的代言者,它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的趋势,代表着一种生活概念的价值取向,它的呈现无形中作用于生活,同时又是一种有形的存在,以至于每当大家看到它的时候,就会精准地与自己生活概念的某一部分进行衔接,它通过概念的方式成为消费群体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成了他们反复购买产品的直接理由,概念让他们无法拒绝自己,而无法拒绝自己的同时就是无法拒绝产品,在这种概念与行为的巧妙链路下,人们开始越发地对产品产生了青睐和冲动,他们从中寻觅到了自己的最佳状态,因为对这种状态的渴求,才会甘心情愿地为它买单,这就是过去传统营销与现在数字化营销理念的最大不同。

四、由机械论到进化论

曾经的产品市场运作逻辑是一味地机械化大生产,因为当时是供不应求,所以只需要源源不断地生产产品,机械化地运作就可以了。但当下的市场营销体系早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随着世界经济的前进,人们的需求也在源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由于需求改变了,购买产品的理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要购买产品,如果产品在功能与质地相差无几的时候,我为什么一定要选择这一款。由于眼下的产品已经不是生活内容中无可替代的必须,所以其存在的价值与曾经的价值意义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这毫无疑问是一个蜕变的过程,而蜕变就是进化的开始,唯有那些能够不断顺应市场要求,把握消费者需求规律的产品才能在庞大的竞争维度中得以生存。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大规模的机械化产出某种商品,而是要结合市场和时代的需求推陈出新,不断地在尝试与体验中改良产品的内容,不但要提高产品的功能和品质,同时还要提升产品的精神和文化理念,而这些有形无形的进化内容,将源源不断地作用于产品,也源源不断地作用于消费群体,直到将这种彼此的契合连接起来,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赢得价值的最大化、盈利的最大化、传播的最大化、认同的最大化和用户量变的最大化。

由此可见,数字化时代的营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改变。这种量性维度的转化伴随着理论体系的转变一步步地落实于实践,不断地在产品与用户之间缔造着链接,固有的营销模式在一点点地濒临弱化,而新型的营销体系正在源源不断地在广大消费群体中形成势不可挡的传播趋势,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科技、区块链等新型数字技术的衍生,伴随着消费者的选择和参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营销景观,这个时代时刻都在用数字改变着,新型的营销体系伴随着理性的数字推理,在万物间源源不断地传递新鲜的内容,这对于产品的研发和发展而言,越是在这个竞争激烈、共鸣于新意的时代,越是要优化好每一个转化细节,唯有一切尽在掌握,唯有真正意义上将量性的转化作用于产品本身,才能最终实现供需各方利益最大化。

蜕变 :变与不变,那些数字化营销体系中的时代特色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旧动能转换、模式交替,数字化与智能化加速应用的新时代。当今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犹如当下产品的推陈出新,速度惊人,多少产品昙花一现,能够延续下来的品牌也已经不知道经历了几代的变革。而对于一个觉醒的人来说,面对世间变革的一切,唯一能够恒定不变的内容就是量子世界背后的基础,也就是世界本源的核心。一切事物看似不规则的生灭,其实只要定性观察就会发现,每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都是存在一定客观规律的。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字化营销时代的变,什么又是数字化营销时代的不变呢?关于这个问题,还是让我们有针对性地分别加以论述吧!

一、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导向发生变化

传统营销,大多以产品成本价格和市场需求之间的差距为核心出发点,进行营销规划与营销设计。常规的市场竞争方式,也常常以价格战拉开序幕。就产品的属性而言,价格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元素。价格的导向将直接影响到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盈利能力和主流策略方向。但是时至今日,市场竞争已由价格导向转为价值导向。这也就意味着,产品的市场属性不仅仅单一以价格作为核心意义的标尺,其内在的价值导向有了更为多元化的内容含义。价格仅是价值的一个方面,而价值的内涵中包含了情感的元素、心理的元素、产品概念的元素,以及购买动机的元素。这些元素成了产品价值内置中更为核心的内容。这些核心内容成为一种无形的创造,作用于产品本身,作用于无限的市场价值空间。因为这个市场情感与思想空间是无限的,可以自我定义的,所以产品在创造的过程中,与消费者的需求信念合二为一并不断碰撞出火花。这种碰撞既赢得了市场机会,又可以源源不断地盈利。这种过程改变了生活,蜕变了自我,带领人们进入了一个截然不同的营销世界。

二、由经营产品向经营用户转变

企业在过去,只单一地注重于产品的功能与质量,在营销方面的选择相对单一,传播上一味采用“洗脑”的营销模式让用户被动地接受信息,从而被动地接受自己。但在数字化营销时代,这样的状况发生了转变。数字化时代不再是先生产后销售的模式,而是先有用户价值和用户需求的“先销后产”或“产销同步”的模式,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实现同步链接。这样的数字化营销模式就使用户从被动转为了主动,用户从产品设计与规划之初就成为产品的参与者和经营者。企业开始由单一的经营产品转向更为人性化、亲民化的自己经营用户资源。他们不断地挖掘用户心理需求,同时通过大数据寻找与产品相匹配的购买群体,形成消费社群体系,再将品牌文化与情感体验等软实力融入其中,最终深化成用户的购买习惯,将用户的物性需求和情感需求牢牢抓在手里,直到将他们变为自己品牌的拥护者和忠实粉丝。

三、从经营市场向经营数据转变

曾经的传统式营销,其主要经营的标的就是市场,市场说明一切,但只有将产品投入市场以后,才能真正验证出产品在营销体系中的价值,才能真正从消费群体的反馈中测评出它的受众群体和匹配的消费需求。但在数据化时代,则截然不同,通过一手的数据,企业可以在产品研发之前就进一步把握用户所需要的一切——他们的内在需求,他们对新型产品的概念,他们对未来产品的期待。或许那仅仅是一种觉知,但只要用心体察,就可以从数据上看到端倪。数据成了企业不可多得的营销工具,有了它,在把握设计产品之前,就可以达到先知先觉的效果,这样在产品研发与设计过程中,就可以得到最为完美的体现。可以这样讲,数字化时代的数字资产将成为一个企业的核心资产,其核心能力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是否拥有海量的大数据;二是企业是否有自己独特的算法;三是企业自己是否有强大的算力。拥有了这些,企业就拥有了新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说,数字化的大数据科技时代,企业必须由单一的经营市场向经营数据与经营市场总体发展。

四、从经营企业向经营生态转变

我们过去的企业是封闭式的。以往的企业经营者,大多认为想要经营好产品,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经营好自己的企业,实施好自己的品牌战略。

发展到今天,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成为孤岛。当下的所有企业已经置身于社会与市场经济的大生态之中,企业必须在这个市场生态体系中找准自己的定位,此时企业进入了经营生态的状态。所以说在数字化营销时代,企业市场经营的核心由经营自我要转向经营生态。市场生态中的各个业态是由多元化的形式组成的。数字化营销模式由于市场业态多元化的特质而不再单一,各种媒介在企业的数字化运营中都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因为营销模式发生了改变,传统的营销媒介也悄然地发生了变化。由于营销业态和营销策略实施状态的改变,它所对应的用户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单一满足需求,到不断创造需求。这一切说明由经营企业到经营生态的转变,不但需要有长期价值主义,还必须是利他共生的,否则没有人愿意加入到你的生态中。未来的企业一定是跨界的,企业在生态体系中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长板优势,如何通过开放、融合、合作,去整合市场的全要素资源,是企业从经营自我为中心向经营生态转变的核心所在。

五、营销重点从终端运营和渠道运作转变为消费者服务

曾经的企业产品输出方式是很单一的,产品从流水线,最终到达营销渠道,最后到达销售终端。整个过程犹如机械性的流程,单一地将信息倾注在消费者身上,然后再简单地通过催化成交达成利益。实话说,十多年前很多企业都是以这样的形式来运作自己的营销体系的。但如今的数字化营销时代则不同,与其说企业完善的内容是产品,不如说产品不过是一种自我品牌推广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和形式,其中更重要的内容是服务。如何有针对性的、以最大的限度作用于消费者,如何在达成交易的同时留住消费者的心,才是当下最重要、最核心的价值所在。企业要做的不仅仅是经营一次性的用户关系,而是要把用户转化成自己品牌的拥护者,这个过程才是整体营销渠道中最重要的核心。它不再是泛泛性的,而是有针对性的。或许它仅仅是小众的,但这种小众社群的品牌信仰也足够能够托起他们对品牌的信任、信赖和信仰。将自己的产品运营成一个企业的神话,再将这种信仰的神性作用于消费,这才是企业接下来在营销体系中需要完善的内容和道理。

六、营销无边界,跨界营销与异业联盟成为常态标配

曾经的营销体系既单一又清楚,作用于消费群体无非是一买一卖的过程,而后有了传播的需要,也是泛泛式的传播,产品绝对不可能超出自己对应的市场需求领域。一旦超出了自己的领域,它背后所承载的品牌效能就会因此而失力。但是就数字化营销时代而言,因为营销模式的变化,市场需求群体的关注点也越发多样起来。一个简单的辣椒酱可以同时演绎出各种内涵作用于多重市场,甚至连带性地成为其他产品共同作用下消费者心中的首选。这一系列的内容,无疑是一种产品功能领域范围以外的跨界与革新,产品的内容变得越发广泛了,相比于单一的营销体系渠道,它所蕴含的经济价值、内容价值都衍生成了更多的利益价值,单从这一点看来,不论是以大博大,还是以小博大,产品作用于营销的玩法、形式都变得更加多样了。

七、消费者的行为发生改变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千禧年之前,人们接收信息的媒介是存在一定限制的。因为接收信息的途径与领域只有这么多,所以领域之中的产品就成为人们能够做出的唯一选择。购买商品的行为也因此单一化。随着时代的变化,市场变得更为宽泛了,消费者接受信息的路径更是多元化了。自然而然消费需求也呈现了多维度、多层次的多元化。伴随着消费者对产品物性需求和心理情感需求的提高,产品所表达的内容外延、文化、精神信仰等也源源不断地反作用于消费者的购买心理。消费者选择的范围多了,愉悦感反而是最重要的。人们从物性需求转化为了心理需求,在满足心理需求的同时,将物性作用于自己更高维度的娱乐需求和享受需求。需求的改变导致了与前者截然不同的行为改变。同样是购买,其购买的意图、购买的心情、购买的真实需求,已经和以前纯物性需求截然不同了。

八、做生意的模式发生了变化

从阿里巴巴竖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面大旗,到当下的数字化时代,市场已经呈现出了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需求方式。企业的经营理念伴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曾经的生意理念就在于产品质量,而现在的生意模式中产品质量只是标配,更加重视的是产品内容。同样一个橙子,新鲜的口感没有区别,只因为一个是“褚橙”,是有故事的,另一个没有故事,产品整个的价值定位和销量就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个销量百万,一个无人问津,这就是企业在生意运作中新型经营模式与传统经营模式的不同。产品精神与情感内容作用于消费心理,作用于经营思想,代表着消费群体一种新生活的自我诠释和价值概念,而物性只能作用于产品形态,作用于消费者的使用价值,作用于一时的消费体验,却无法产生精神作用,这就是生意经中最为核心的转变之一。当物性得到相应满足的时候,人们会因为精神层次的需求而更愿意选择有思想、有个性的产品。谁能顺应这种情感需求,谁能真正意义上将这种思想个性作用于产品,创造并赋能于新的需求,谁就能够更好地完善自身的生意,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将服务、文化、内容、生活理念等多元化的内置嵌入自己营销体系之中,并形成最核心的卖点。在这种企业软实力的作用下,消费者基于精神与情感的需求,不得不将这种产品作为自己的唯一选择。

九、营销工具、营销方法发生了改变

数字化时代,传统的营销工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市场和作用于市场。而真正能够赢得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内容,往往已经不再是某种产品的功能,而是它们作用于产品的心理活动。过去的营销模式作用于产品的时候,是依靠产品的功能和对产品的直觉。但是现在的营销工具体系,在大数据和算法的推演下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具备人性化的设计,更加符合市场营销需要。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数据工具作为支持,秉持着消费群体的精准和遵循消费体系中的惯性逻辑,在把握市场需求的时候就不会因此陷入盲目。产品不再是普遍性的推广,而是更富有精准性的推送与沟通。从这一点来说,数字化时代的营销方法和营销内容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十、企业服务用户的手段发生了改变

过去企业针对用户的服务是非常单一化的,而用户的体验也是一个极为简单的过程,因为选择商品的区域、类别、产品都有限,所以其所能带来的真实体验的媒介也是有限的,所以商品选择会因此受到局限。但是现在企业作用于用户的服务媒介与传统的媒介截然不同,不仅仅在价格上有所体现,还在后续的一系列数据演算中提前得到了验证和诠释。比如说,企业在作用服务的时候,会根据数据提前分辨出用户的喜好,以及在选择产品中的惯性直觉,最终有效地把握用户的买点和痛点,从而更好地完善产品细节,让用户不论是从物质享受,还是精神享受,都能有一个很好的自身评价,时间一长,优质的服务就会成为消费群体的不二选择,最终的群体黏性也得到了有效开发,产品营销变得更为高效。

变是永恒,不变是恒定。数字化时代的营销范式和营销体系,既有变的核心要素,也有不变的常识原理。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宗就是源头。不管我们的营销知识、传播与沟通媒介、营销模式和营销体系怎样朝着多维度多层次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就数字化营销而言,总有一些核心的内容是恒定不变的。

1.产品营销的本质永远是以消费者为核心

制造产品的原因是为了获取价值,而获取价值的方式就是将它们转化为商品,而想要将商品推销出去,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搞清楚自己要把这些东西卖给谁,谁是自己的消费群体,谁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忠实用户,谁是最青睐最需要产品的人。无论是传统营销模式,还是数字化智能化的营销模式,其内容驱动力的根本都在于用户,在于更好地锁定消费群体,而这就是核心的核心,从产品研发到品牌运营,再到全部消费模式体系革新中恒久不变的灵魂所在。

2.市场营销中满足用户需求与创造用户需求的目的永恒不变不管是传统的营销模式体系,还是新形势下的营销模式体系,其核心内容不会变化。产品对应的是用户的需求,产品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产品有自己的受众群体,正因为如此,企业必须立足于需求创造产品和产品价值,所以品牌经营成了一个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创造用户价值的核心运作模式。就这一点而言,数字化营销时代的营销与传统时代的营销并无差异,同样是在作用于用户,同样是最大化创造用户需要、满足用户需求。企业以此为基础,最大化地赢得市场。

3.创造用户与创造市场的企业经营本质恒久不变

产品之所以称之为产品,在于它所创造的价值可以源源不断地作用于市场,源源不断地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品牌宣传效益,这是一种作用于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收益。传统的营销体系如此,数字时代的营销体系也是如此。它是在传统营销体系作用下的锦上添花,而不仅仅是一种作用于市场,单纯的商品交易、产品研发、生产再到推广,它所要经历的内容不仅仅是创造产品,其更深刻的含义是在创造用户、创造市场、正所谓机遇不是等来的,是创造来的。所有的市场起初仅仅是一个概念,谁把握住了概念,提出了这个概念,最终赢得了概念的拥护者,谁就能使自己的产品作用于这个概念的消费群体,作用于市场的营销体系,从而有效地创造用户,创造市场,赢得更广泛的经济价值和更广泛的作用于社群消费,让更多人成为铁粉和更广阔消费空间的支持者。

4.市场营销的所有行为都为追求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最大化的发掘产品价值,快速满足市场需求,创造产品运营效率与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一直是企业市场营销的核心目的之一。产品犹如信息,谁最快地把握它,最有效率地运用它,谁就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最大化,而这个价值最大化中所涵盖的内容无疑是一个效率问题,谁能最大意义上提升自身的产品效率,谁能快速对应用户的需求,谁就能切实有效完善自己产品的功能,提升产品的价值,拥有最丰厚的产品效益,将营销体系落实成为产品运营中最完美的结果呈现。不论是数字化时代还是传统营销模式,其核心的内容与价值取向都是恒久不变的。

这些变与不变清晰地构成了数字化营销的逻辑体系,尽管数字化技术和智能技术使我们所面临的营销维度变得更为多元化了,我们所要面对的产品经营内容也变得更为丰富了,但是市场营销体系的核心永恒不变,永远是以消费者为中心,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创造消费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