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见面礼仪:礼由心生,面面俱到

在国内外交往中,身处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面对不同的场合和情景,置身于不同的角色与身份中,我们不仅要掌握世界通用的握手礼仪,很多时候我们还要“入境问禁”“入乡随俗”,以表敬意。所以,我们很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常用的见面礼仪,以便游刃有余,应对自如。

据记载,在清朝的乾隆年间,中英两国之间有过因见面礼而发生冲突的事件。1792年,英国乔治三世派马戛尔尼率领庞大的使节团访华,以给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来扩大双方的通商。当马戛尔尼被带到紫禁城太和殿,要求他向乾隆皇帝行跪拜礼时,他却拒绝,而坚持要行英国的礼节单膝跪地。

这次“见面礼之争”,无疑给两国首次通使往来造成了负面影响。

见面礼是人与人见面之际、向交往对象表达尊重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是见面礼的表达形式,而尊重对方是见面礼的核心所在。

虽然各国见面礼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各有千秋,但目的都是表达敬意。礼由心生,尊重由心而生为之敬,因为敬,所以很有必要灵活选择见面时的表达形式,做到因人而异,面面俱到。

既高效又便捷的见面礼

点头致意礼

行礼时,面带微笑,眼睛看向行礼对象,轻轻点一下头即可,幅度不必太大。点头致意礼是特别简便的礼节,当遇上人多的场面,受时间、距离、空间等因素所限制,无法一一行其他见面礼时,都可以用简单方便的点头致意礼代替,以示尊重。尤其适用于不宜交谈的场合,如严肃的会场、剧院、影院等。

举手致意礼

举手致意礼与点头致意礼的适用场合大致相似,也是很简单有效的致意方法。特别适合向距离较远的熟人打招呼,行礼时面向对方,伸出右臂,右手掌心朝向对方,五指自然并齐,手掌举起高于肩部。

举手致意礼

起立致意礼

一般用于比较正式的场合,面对德高望重之人到场时,在场者起立致意,表示欢迎和尊重之意。

充满民族特色的见面礼

拱手礼

拱手礼是中华民族特色的见面礼仪,也是华人最经典的行礼方式。行礼时,双腿站直,上身挺立,面带微笑,双手互握,一般情况下,男士右手握拳在内而左手在外,女士左手握拳在内而右手在外,双手合抱于胸前,有节奏地晃动两三下即可。

拱手礼广泛应用于农历新年期间,华人向亲朋好友拜年时。也常常用于向长辈祝寿,向平辈恭贺结婚生子、晋升乔迁等。此外,外国友人来到中国“入乡随俗”,与我们见面时也使用拱手礼表达友善。

拱手礼

拓展阅读

在行拱手礼时,很多人纠结于到底哪只手在内,哪只手在外。这个问题在古代是特别讲究和重视的。据《说文解字注·手部》记载:“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凶拜反是。九拜必皆拱手。”意思是,行拱手礼时,因为中国古人以左为敬,所以行礼时通常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以不敬人。若遇丧事,行拱手礼则正好相反,左手在内,右手在外。女子行拱手礼时,左手在内,右手在外,这是因为男子以左为尊,女子以右为尊的缘故。

碰鼻礼

行礼过程中,主人与客人必须鼻尖对鼻尖,连碰两三次或更多的次数。因为碰鼻的次数与时间的长短,往往标志着礼遇规格的高低,也就是说鼻尖相碰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即说明礼遇越高。

行碰鼻礼时,要重点注意一点:在鼻子前伸的一刹那,眼睛要微闭。因为碰鼻时睁着眼,是一种不信任对方的表现。

极具东方格调的见面礼

鞠躬礼

鞠躬礼主要表达“弯身行礼,以示恭敬”的意思,见面行礼时,身体正站,双目凝视受礼者,然后上身鞠躬弯腰行礼,男士鞠躬双手最适合贴放于身体两侧的裤线处,女士鞠躬双手最好下垂搭放在腹前,以示敬意。

鞠躬礼

鞠躬行礼时,可根据对方的年龄、辈分等鞠躬的角度也略有不同,辈分越高,对对方鞠躬行礼的度数可以越大。

以腰部为轴,整个上半身向前倾斜,下弯的幅度越大,所表示的敬意程度就越大。鞠躬礼作为见面礼广泛应用于日本和韩国,在我国,一般情况下,鞠躬度数控制在15度〜30度即可,90度属于深鞠躬,仪式感最重,一般用于追悼会告别仪式,或传统中式婚礼的夫妻对拜,又或因犯了极其严重的错误而表示忏悔和谢罪。

合十礼

合十礼最初仅为佛教徒之间的拜礼,目前广泛用于印度、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尼泊尔等信奉佛教的国家的见面拜礼。

合十礼

见面时遇到不同身份的人,行合十礼的姿势也有所不同。按照隆重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三个等级:站合十礼、蹲合十礼、跪合十礼。

站合十礼:具体做法是行礼时,身体直立,双掌合于胸前,十指并拢,指尖向上,身体微微前倾,微微低头,以示尊敬。站合十礼就是我们常常看见的民众之间、平级官员之间站着相拜行礼。

蹲合十礼:常常用于地位低者向地位高者行礼,如拜僧人或尊长时要半蹲行礼。

跪合十礼:平民拜见国王或王室重要成员时,男女均须跪拜。常见于泰国的官员跪拜皇室成员、佛教徒跪拜佛祖时。

弥漫西方色彩的见面礼

拥抱礼

拥抱礼广泛流行于欧美各国熟人之间,是表达亲密感情的一种见面礼节。也多用于官方会见时领导人之间见面行礼的场合。

行拥抱礼时,通常是两人相对而立,各自举起右臂,右手搭在对方左后肩,左手扶住对方右腰后侧,但并非抱住对方的腰部,以免造成误会,彼此头部及上身向左侧相互拥抱。

在隆重的场合,一共要拥抱3次。首先各向对方左侧拥抱,然后各自向对方右侧拥抱,最后再向对方左侧拥抱。但在普通场合,不必讲究拥抱的次数,一般1次即可。

一般情况下陌生人之间初次见面不行拥抱礼。商务交往中第一次见面多以握手表示,但第二次见面时迎接的礼节很可能是拥抱礼。在我国,普通的社交场合一般不拥抱,而涉外交往中因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也会行拥抱礼。

贴面礼

贴面礼是常见于欧洲各国的见面礼。行贴面礼时,双方互相用脸颊碰一下,一般情况下嘴唇是不碰到对方脸颊的,只是嘴巴在空气中发出亲吻的声音。通常情况下从右脸颊开始,左右各碰一下。有的国家,比如荷兰贴面3次表达敬意,而比利时人的亲吻比较热烈,往往反复多次。

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行贴面礼,只有在有感情基础的熟悉的人之间,或者自己认为对方是很亲切的人才行贴面礼。男女之间行贴面礼要看女方的态度,一般情况下如果女方主动伸脖子向男方行贴面礼,男方才可以热情地和女方行礼。

亲吻礼

亲吻礼是西方国家常用的见面礼,往往与拥抱礼相结合,即双方见面时既拥抱又亲吻。关于亲吻礼的来历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古罗马时期,因为严禁妇女喝酒,所以丈夫外出工作归来,都要检查一下妻子是否饮酒,见到妻子时便凑到她的嘴边闻一闻、亲一亲,久而久之,便逐渐成为夫妇见面时的第一道礼节,进而演变成人与人之间见面时的亲吻礼。

亲吻礼会因为见面双方关系的不同,亲吻的部位也会有所不同。夫妻、恋人或情人之间,宜亲吻嘴唇;长辈亲吻晚辈,宜吻额头或面颊;晚辈亲吻长辈,应当吻面颊。

彰显贵族气息的见面礼

屈膝礼

屈膝礼是西方上层社会的一种见面礼仪,在西方宫廷中较为常见,而普通民众在见到王室成员时通常也行屈膝礼,表示尊敬和崇拜。在西方文化中,女性的屈膝礼是与男性的鞠躬礼节相对应的。所以,屈膝礼同鞠躬礼的作用是基本相同的,相当于柔和的鞠躬了。

行礼时,含笑低头,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膝微屈。女士如果穿着裙装行礼,双手应轻轻把裙子展开到两边,如果裙摆太窄不能展开,或者穿裤装的话,双手放于身体两侧或自然垂放,屈膝行礼即可。

屈恭礼

吻手礼

吻手礼是流行于欧美国家贵族、上层社会之间的见面礼节。一般情况下,吻手礼的受礼者是已婚妇女或身份地位重要的女士。

行礼时,男士走到女士面前,立正身体微微前倾致敬,然后男士以右手或双手捧起女士的右手,弯腰俯身用自己微闭的嘴唇,象征性地轻吻一下其手背或指背,行礼部位切勿超过女士手腕以上部位。一般情况下行吻手礼时,嘴不应接触到女士的手,应该保持1〜2厘米的距离,因为吻手礼的吻只是一种象征,所以也被称之为“闻手礼”。

时至今日,在社交场合,很多人都不拘泥于陈规,行吻手礼时也会用嘴唇触碰女士的手背。但不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吻手礼都不宜发出声响,不留“遗迹”在女士的手背上,以免失礼。

传说吻手礼是一种爱情文化的传承,起源于神话故事:宙斯爱上了凡间的丽达,于是将自己变成天鹅来与她邂逅。神话故事让天鹅变成一种爱情的象征,而因为吻手礼的动作与天鹅形似,所以吻手礼象征着爱情。与此不谋而合的是,吻手礼经常运用在求婚当中。求婚时,男士需要单膝跪地,请求女士伸出手来,如果女士答应求婚,男士将戒指戴在女士手上,然后,男士向女士行吻手礼。

脱帽礼

脱帽礼指见面时男士摘下帽子或举一举帽子,以表示见面时的致意或问好。现如今不太流行戴帽,但在古代的西方,戴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帽子可谓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更是所在阶层的标记。见面时,男士主动取下头上的“优越感”,表达敬意。社交场合,男士要行脱帽礼,但女士可以免礼。因为女士不脱帽子也不会被人认为是失礼行为,而男士则不享有此项特殊待遇。

脱帽礼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是制服脱帽礼,比如军帽、船长帽等,通常应双手摘下帽子,然后以右手执之,端在身前;第二种是便服脱帽礼,既可以在正式场合完全摘下帽子施脱帽礼,也可以在非正式场合只要用右手微微一抬帽檐即可。

脱帽礼除适用于见面时之外,还延伸到庄重场合。现如今,在庄重场合,比如运动会上升挂国旗、演奏国歌时,无论男女都会自觉脱帽,以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