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绅

作者简介

李绅(公元772-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唐朝宰相、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著有《乐府新题》二十首,已佚失。《全唐诗》录其诗编为四卷。其中《悯农二首》诗较著名。另有《莺莺歌》仍然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悯农二首[1]

原文

其一

锄禾日当午[2],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3],粒粒皆辛苦[4]

注释

[1]悯(mǐn):哀怜、怜悯。

[2]锄(chú)禾:给禾苗松土,并除去杂草。禾:禾苗,泛指庄稼、农作物。午:正午,中午。

[3]餐(cān):熟食的通称。

[4]皆:都是,全部。

译文

一直到正中午,农民还在田地里为禾苗锄草,汗水滴落在禾苗下边的泥土里。

可又有谁能知道这盘中的饭食,每一粒都饱含着农民的辛苦。

原文

其二

春种一粒粟[1],秋收万颗子[2]

四海无闲田[3],农夫犹饿死[4]

注释

[1]粟(sù):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称“小米”。也泛指谷类。

[2]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3]四海:指全国。闲田:闲下来没有耕种的农田。

[4]农夫:是指从事农业种植、生产的男人。农夫的工作是散播种子,种植能食用的植物。犹:仍然还有。

译文

春天播种一粒粟米的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千万颗粮食。

普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种的田地,可仍然还有种田的农夫被活活饿死。

赏析

李绅很小的时候就勤奋好学,父亲去世以后,母亲把他培养成人。他二十几岁时考中进士,皇帝见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封他为翰林学士。

有一年夏天,李绅回故乡探亲访友,恰巧遇到朝廷官员李逢吉回京都。二人久别重逢,特别高兴地一起出去游玩。他俩登上城东观稼台遥望远方,不禁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余,吟了一首诗,不过,他在诗中流露出想迅速升官的心愿,而李绅此时却被另一种景象感动了。他看到田野里的农夫,在火热的阳光下锄地,满怀怜悯地诵出《锄禾》这首诗。李逢吉听了以后连声赞叹。李绅仰天长叹了一口气,接着又吟出了第二首诗,依旧一诗惊人。这两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极其悲苦的生存状态,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感慨,由此成为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诗篇。

知识拓展

1.小朋友,你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谁辛苦种出来的吗?

2.我们学习了这两首诗,懂得了要爱惜粮食,那么说说你是怎样爱惜粮食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