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临危应变转危局

天下之事,本无一定之规,变化万端,令人揣摩不定。面对风云突变的形势,是以不变静观其变?还是主动谋变,以变制变?答案当然是后者。

变能求生,变能生存,变能转危为安。若临危不能应变,等于把机会拱手相让于敌人。因此“变”中自有锦囊在,无穷奥妙在变中。

后梁乾化三年(913年),末帝朱友贞命宁国节度使王茂章担任淮南西北行营招讨应接使,率军1万余人,进攻南吴卢(今安徽省合肥市)、寿(今安徽省寿县)二州。

南吴镇海节度使徐温,平卢节度使朱瑾率军迎击后梁军队。双方在赵步(今安徽省寿县东北)遭遇。这时,南吴兵马还没有完成集结,徐温只有4000余人迎战王茂章。双方交战之后,后梁军战斗力颇强,徐温寡不敌众,不能抵挡,只好向后撤退。王茂章乘胜追击,眼看追到峡谷入口了,南吴官兵见没有退路,都大惊失色。在这危急关头,南吴左骁卫大将军陈绍,急中生智,挥舞长枪,大声呼喊道:“诱敌深入,现在已经够了,可以开始反攻了!”

他一面喊着,一面掉转马头冲向后梁军队。后梁军听他大喊,以为中了埋伏,不觉惊慌起来,阵脚遂乱。陈绍奋勇冲入敌阵,他的部下起初还未明白,见他跃马还斗,也都纷纷追随,呐喊厮杀。后梁军抵挡不住,只得收军撤退。徐温见状,不由得大喜。他拍着陈绍的背说:“你真是好样的。要不是你的机智英勇,我今天真不知会遇到什么情况。”徐温赏赐给他金银绸缎,陈绍全部都分给了他的部下。

不久,南吴各路兵马全部到齐了。双方在霍丘再次会战,后梁军大败。王茂章率数名骑兵,亲自在后面警戒,南吴追兵不敢紧逼。当初,后梁军南下,徒步趟过淮河(冬季是枯水季节)时,在浅水徒步道上,都插上了标帜。南吴霍丘守将朱景,待梁军过后,派士兵把这些标帜接在木板上,把它们移放到深水地方。等到后梁败军奔回,依照标帜的指示,趟水过河时,又淹死了一大半。

【简评】

战争中的情况千变万化,常常难以预料。这就需要军事指挥者审时度势,根据战场上瞬息万变的形势,果断地采取应变措施。

《三国演义》是一部“智囊大全”,其中有许多权变之术。如诸葛亮在劝刘备作汉中王时说过:“今宜从权,不可拘执常理。”此话道出以变制胜的谋略思想。

陈绍临危不惧,随机应变,才得以扭转局面,使吴军反败为胜。而霍丘守将朱景将敌军的水道标志移到深水处,不费一兵一卒便使敌军损失大半,也称得上是出色的应变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