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裴政依理察案
“官官相护”这句话,也不知出自何代、何年、何人之口,然而,却道出了自古至今,尤其表现在断案问题上,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执法者秉公断案,对待普通百姓还容易,一旦牵扯到与自己地位相似,或属于自己的官员,就难了,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官运与仕途。
在中国,人治的历史很长,茫茫宦海,佞臣颇多,但也涌现出一批不畏权贵,秉公理案之人,裴政就是其中的一个。
裴政是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东北)人,从小就明察事物,博闻强记,经常纵论时政,为世人所称道。
北周文帝时,裴政官拜刑部下大夫。他在任时,察起案来干净利索,决断如流,使用法律宽厚公平,从没有冤案和滥判。犯人中有被判为死刑的,都说:“是裴大夫判我死罪,我有什么遗憾的。”
隋高祖杨坚执政后,裴政曾进宫为散骑常侍,后来转为左庶子,太子宫中凡有大事,都交给裴政处理。
当时的右庶子刘荣,专横顽固,说话不太负责任。军队中有事,太子责令刘荣赶造帐子。过了一段时间,通事舍人赵元恺要到军中去,就去辞别刘荣,顺便领取帐子,刘荣还没有造成。因为太子杨勇曾催促了好几次,刘荣只好对赵元恺说:“你去口头回答太子,就说不用造帐子了。”赵元恺去回复太子,太子问起造帐子的事,赵元恺回答说:“刘荣告诉我说不用造帐子了。”太子非常生气,就去诘问刘荣,刘荣却矢口否认,说他没说过这样的话。太子把这件事交给裴政审理,裴政还没来得及察明这件事,有对刘荣献殷勤的人先对太子说;“裴政想要陷害刘荣,推断事情不按实情。”太子又把裴政召来,责问他。
裴政回答说:“凡是推断事情有两种方法,一是审查情况,一是根据证据,由这两方面来断定事情的是非曲直。根据我对刘荣的审查,他地位很高,责任很大,即使真的对赵元恺说过不造帐子的话,也只不过是工作上的过失。按道理说,不应该隐讳。赵元恺受刘荣的管制,他怎么敢以无根据的话诬告刘荣呢?而赵元恺让崔倩等人作证,崔倩等人所说的情况与赵元恺说的相同。这样我的推断也有了真实的证据。我认为刘荣确实对赵元恺说过不造帐子的话。”太子杨勇听了以后,称赞裴政察案公平正直。
【简评】
秉公断案,出于公心,还要讲究方法,不主观臆断,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实物证据,不人云亦云,如此,才能作出公正的判决。裴政的可赞之处在于理案不畏权势,不讲人情,不讲关系,且重实情,重证据,公正无私地了结了此案。为此,受到太子杨勇的称赞,也应受到后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