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纸上得来终觉浅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严格说起来,这不是一本教人投资的书,只不过是我的学习感悟。我的博士专业是金融学,毕业以后在大学里教了十几年的投资课,自己也做了十几年的投资操作。在投资这件事上,回首十几年的科研、教学和实际经验,觉得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一知半解”。博士毕业之后的好几年,大概都处于这个阶段。作为新出炉的博士,看起来是饱读诗书,其实理解并不深。金融市场博大精深,不是上十几门课,发表十几篇论文就能完全理解的。融会贯通,需要很多的学习、观察、积累。博士毕业后的几年,其实就像高年级的博士生,是个继续学习、积累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毕业几年后,随着知识、阅历的积累,对金融市场的理解会加深,会进行一些独立的思考,形成一些独立的观点。这时候的困难,不是不理解基本知识、基本原理,而是在错综复杂的金融市场里,相关因素太多,很难抓住重点,做出准确的判断。

换言之,这时候的困境,不在于不理解市场的复杂性,而在于不能做到“大道至简”。所谓“大道至简”,是很多的思考之后,能够做到化繁为简,形成简单的分析框架。这个框架虽然简单,但是绝不幼稚,而是能够理清关系、分清主次,并且抓住要点、推演结论,然后再进行反复推敲。

要想做到大道至简,除了学科知识的积累,还要对经济的实际运行、对市场的实际运行有深刻的观察、积累。这时候,你就会真真切切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实际研究、实际操作的锤炼,你很难真正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那么多的重要因素,也很难分清孰轻孰重。化繁为简、以简驭繁,需要对真实世界的理解、体会、玩味。这个过程,遇到好老师可以帮很大的忙,但是不能替代自己的修行。

修行的过程,是一个犯错误的过程。在北大的课堂上,我也讲过自己的一些失败经历。比如2007年的时候,我卖掉了腾讯的股票,错失了财务自由的机会,就是没有深刻理解腾讯的逻辑。那时候我还处于“一知半解”的阶段,所以倒也并不自责。再比如,三一重工是一只明星股,可是我在三一重工上不仅没赚钱,还赔了钱。从2011年到2014年,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城市化有信心,所以大量持有三一重工的股票,但这几年恰好是三一重工股价大幅回调的时期。事后看,从经济发展、城市化到工程机械行业,中间还有经济周期、政策周期、行业周期。中国股市波动很大,周期因素的影响很大。

每每想起这些错误,我就更加明白一件事,所谓投资回报,是自己的知识、见识的函数。没有那份知识、见识,不仅赚不到钱,还可能赔钱。而且,知识、见识是没有止境的。因此,投资是一生一次的修行。要投资得好,就不能停止修行。

投资修行的第三个阶段,是“只缘身在此山中”。有时候,觉得自己看不清,除了知识、见识的局限外,还因为自己身在局中,不能冷静超然。理智和情绪不能分割,不能达到最好的状态,分析力、判断力也会受影响。

2021年初,A股在盘整之后大幅上涨,开始快速拉升。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沪深300指数涨了几乎20%,从5000点左右涨到了5900多点,创了历史新高。需要注意的是,股市已经连续大涨了两年,估值已经很高,这时候的上涨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该怎么办?是继续持有,还是规避风险、空仓观望?

类似这样的问题,教科书里没有答案,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判断,需要多年的修习、磨炼和积累。就像武侠小说里的功夫,是日复一日练出来的,光背诵口诀是不行的。至于武林奇遇,瞬间功力暴增,只是一种幻想。能遇到好老师点拨,少走弯路,就已经是奇遇了。因此,我对一路走来启发我的师长,始终心怀感激。

回到2021年初,当时我的判断是市场估值太高,尤其是市场认可的“白马股”估值太高,已经透支了涨幅。因此,年初的时候公开表达了谨慎态度详见“徐远观察”公众号2021年1月14日推文:直播回顾丨回顾与预判:庚子岁末话桑麻(内含直播课件)。,并且建议购买安全资产,比如债券,这样一来规避风险,二来也有不错的收益。到本书定稿的时候,也就是2021年8月的时候,股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波动,很多白马股发生了大幅回调,像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恒瑞医药、迈瑞医疗等之前备受青睐的消费、医药股票,业绩、质地都不错,但是股价都大幅回调。

和股市相反,债市则实现了不错的收益。我曾经在一年前提示过国债期货的投资机会:当时10年期国债期货的价格在98以下,我的判断是2021年底前会到100详见“徐远观察”公众号2020年8月29日推文:国债期货良机再现。。到了2021年8月初,国债期货主力合约的价格已经达到目标位100。如果只用10倍的杠杆,即保障仓位的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则相当于最少实现了20%以上的安全回报国债期货自带50倍杠杆,通过多放现金可以降低杠杆。

这时候,我决定清仓,只持有少量的中证500指数基金,并且在个人公众号上说了“休息是一种工作,空仓是一种投资”,算是和公众号读者分享自己的策略。

空仓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后市短期内看不到明显的趋势,大概率就是一个波动,风险大于机遇。二是秋天开学,教学任务比较重,有一门新课想仔细准备,并且写一本教材。认真教过书的人都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门课和货币有关,货币的问题我琢磨了近20年,可谓是魂牵梦绕,但是一直没能写下像样的文章,也可以说是一块心病。所以想仔细梳理一下,对得住课堂里的学生,也对得住这么多年的冥想。对于一个问题始终感兴趣,心里不愿放弃,其实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当时心里有过判断。第一,这个空仓不一定对。写这个稿子是2021年8月底,回头看空仓股票大面上是对了,因为股票回调了很多,2021年内至今大面上是亏损的。空仓债市是8月初,之后债市一直是震荡的状态,不排除后市向上的可能性,但是总体上看不清方向。

之所以看不清,还是“只缘身在此山中”。站在2021年8月,发现股市估值不低,债市也涨了很多,年内经济增速已经很高,没有保增长的压力。国际上,中美之间的关系还是很紧张,拜登政府想联合国际力量打压中国发展空间,不排除中美矛盾进一步激化的可能性,并波及金融市场。所以,稳妥起见,我选择清仓。清仓之后,相当于短暂退出金融市场,给自己一点冷眼旁观、理清思路的时间,等看清了再进去。有时候,一个超然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看清局势。

实在看不清的时候,跳出此山,是一种放弃,也是一种策略。

但是经济增速下行,宏观政策也有可能放松,导致后市向上突破。如果后市向上突破,这次空仓就错失了一些利润。但是错失的部分,是因为我看不清趋势,超出了我的能力边界,不属于自己能赚的钱。长期看,投资就是不断拓展能力边界,这样才能获得可持续的回报。而恪守自己的能力边界,才能在资本市场活得安稳舒适,并获得长久收益。

关于这个“只缘身在此山中”,还有一个更加通俗的版本:“只缘尚在赌局中。”投资是看长期的趋势,需要安全、稳固的逻辑。如果你发现看不清,感觉上涨、下跌都有可能,就很像是赌博,不是投资了。在赌场里,有这样一句话:不怕你坐下,就怕你站起来。站起来离开,你的利润才是自己的。

这本书的内容,就是反复在实战中积累知识,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如果看得清,投机就可以变成投资。如果看不清,投资就变成了投机。学会了,看清了,投机就变成了投资。在这个过程中,既需要学习已有的规律,也要留意规律的变化。所谓投资,就是不断学习的过程。

比如说,参与股市的老股民,都知道“小盘股效应”:平均而言,小盘股的回报率比大盘股高。可是,不管在A股市场,还是美股市场,小盘股效应都已经消失了,2015年以来就已经没有了。考虑到小盘股效应已经存在几十年,在美股市场上甚至已经存在近百年,这种消失很让人警醒,很可能意味着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变化。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露出曙光,平台经济正在替代传统经济的大背景下,这种变化可能是深刻的、不可逆转的。不学习新的规律或者规律的新变化,就很容易在市场上交很贵的学费。

投资的知识没有止境,而且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所以持续学习很重要。比如说,电动汽车是个新兴行业,这个行业应该怎么看?在这本书中,我通过分析特斯拉这个现象级的企业,加深了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比如,电动汽车降成本的关键,在于电池技术,而这个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还在演化中,行业格局还没定调。再比如,这个行业的一个卖点是自动驾驶,可是自动驾驶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法律问题,短期内很难落地。因此,依赖自动驾驶支撑的市值,有泡沫的嫌疑。

基于仔细的分析,我发现电动汽车这个行业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竞争激烈。不仅传统车企巨头都在进军这个前途远大的领域,新兴势力也很强大。竞争激烈意味着利润率不会太高。因此,我判断特斯拉1000多倍的估值有点离谱。这个估值,不仅蕴含着未来很多年都要高速增长,而且需要巨大的竞争优势,比竞争对手大得多的优势,这样才能有很高的利润率。然而,在这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很难有企业有这样大的优势。综合多种因素考虑,我判断特斯拉的股价存在泡沫,并做出“三年之内股价腰斩”的预测。

做出这一预测,并不是要做空特斯拉,而是因为估值明显偏高,不要去碰它。对于一个投资标的,除了做多、做空之外,还有第三个选择:不参与。其实,真正的投资者需要参与的投资标的很少,只有那些理解很深、很有把握的标的才需要参与。绝大多数标的,都是不需要参与的。

关于做空,可以加一句题外话。我自己的博士论文写的是“卖空机制”问题,知道卖空不仅要看对,还要求股价很快回落。换句话说,卖空不仅要看对趋势,还要看对波动,看对趋势已经很难,看对波动就更难,而且风险很大。因此,我是从来不做空的。

既然从不做空,为何要做这样的预测呢?这要从预测的目的说起。

做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分析,因为涉及对短期未来的一些判断,预测是一种很好的分析方法。为了做出判断,比如判断未来半年到一年的经济走势、政策走势、市场走势,你需要把重要的事情都梳理一遍,对未来可能的重要变化都要梳理一遍。这样一来,你对一段时间的走势会做到心里有数。这时候,万一出现重大的、没有预期到的变化,你也不会慌乱,而是可以重新计算影响大小,之前的分析可以作为参照系。知道错在哪里,也是一种进步。

所以,预测不能保证对,但凡预测总可能错。但是,预测不失为一种方法,提供了难得的思考过程和参照系统。更何况,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仔细分析之后,白纸黑字写出来,放在网上等待时间检验,是智力上挑战、心情上愉悦的事情。

最后做三点说明。第一,我做过一个线上课,叫“徐远的投资课”,是多年在香港大学、麦吉尔大学、北京大学教书的基础上,整理提炼而成。课程推出以后,又结合金融市场中的重要问题,做了12讲的“加餐”,都是针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这本书,就是根据这12次“加餐”的内容整理、补充而成。所以,如果你已经订阅收听了“徐远的投资课”,那么这里面的内容你都见过,除非想再看文字稿,否则不一定要买这本书。

第二,这本书是前一本书《徐远的投资课》的续篇,这两本书都是根据同名线上课的讲义整理而成。前一本书讲的是投资的基本原理,包括投资方法、投资工具、投资操作,这本书是在前一本书的基础上,结合具体问题的分析写成。

第三,本书的章节虽然相互关联,每一章也可独立阅读。如果你放在床头,每晚读一章或者读几页,大约一个月可以读完。希望我认真写的这些分析思考,可以成为你一次愉快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