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传统舞蹈

火龙灯舞

黄龙溪古镇因龙而名、因龙而灵,具有悠久的龙文化传统。黄龙溪镇火龙灯舞起源于南宋时期,先民们根据神龙图腾文化,按照民间信仰吉祥的“蛇身、鹿角、虎眼、牛耳、象腿、马鬃、鱼鳞、兽须”等物,创作了火龙灯舞。在旧岁新年更迭之时送走秽气,迎来新运。每年从正月初二晚上出火龙灯舞,到正月十五晚上高潮后收灯。“龙”游古镇,大闹元宵,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幸福美满。黄龙溪火龙灯舞表演十分壮观,舞龙队员个个精神抖擞,宫灯、排灯、牌灯排列整齐,随着欢快的音乐起舞,漂亮的烟火把现场装点得五彩缤纷。

这项活动是一项大型民俗文化活动。通过群体参与,起到了释放感情。增强群体凝聚力的社会作用,火龙灯舞是老百姓祈福和信仰的表现形式,祭龙求雨、占卜丰年寄托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目前,火龙灯舞有代表性传承人李恩东。

火龙之缘

李恩东撰文

烧火龙时的惊、奇、神和众人欢喜的热闹场面,我在少年时期就有了深刻的印象。记得1964年农历腊月二十四,那年我刚满十一岁,我家卖了一头二百一十七斤重的肥猪,父亲把我们的老师都请到了家里吃夜饭。那时因为姊妹多,家里穷,能去读书的只有我和弟弟李恩南二人,教我珠算、体育的正好是德高望重的李恩情老师,按李氏家谱我该叫他三哥。吃饭时李恩情老师把我叫到他面前,要求我用立正姿势站好,对我父母说:“虽然恩东老弟是从小学二年级(第三册)开始读的书,但是目前他的各科成绩都很好,特别是珠算考试,十五分钟交卷而且全对,我给他打了一百分并当场给予了口头嘉奖。他是我教过的学生中比较聪明的一个,知道你们现在的家庭状况比较困难,但我愿意资助他上学,同时也想把我懂得的关于‘火龙灯舞’的知识教给他,虽然我们是弟兄家,但我比他大四五十岁,我把制作孔明灯和烟花的知识传授给他,将来也好让人晓得,我李恩情的事业后继有人。”

与火龙灯舞结缘是在1965年的正月初二,那天下午李恩情老师喊我跟他到黄龙溪(镇)街上去,那是我第一次搭自行车,加上是李老师亲自载我,当时高兴得不得了。到了当初的黄龙小学,就听到有人说等着李恩情老师制作烟花和孔明灯。那时烧火龙用的材料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记得除了用竹片夹着烧火龙的竹筒烟花,还有射丝箭、地蜂子、欢喜炮等各种各样的大小鞭炮,看得人眼花缭乱,给我留下的感觉是又惊又怕又喜欢。我记得那天下午四点左右,听到打川剧锣鼓的声音,跑去一看,是耍火龙的“先头部队”在挨家挨户地撒帖子。天快黑的时候,耍火龙的活动开始了,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个打红灯笼的小娃儿,中间是领队和乐队,李恩情和场镇的负责人应福根挨家挨户的祝贺新年、收红包。龙被举起紧跟其后,前呼后拥的是同我差不多大小的小孩。

火龙沿街拜年有些不公平(因为在有钱人家门口就多舞一会儿,穷人家门口就少舞一会儿),按黄龙溪人的说法叫“提刀割肉,看人说话”。李老师他们动了不少脑筋,费了不少口舌,才能取走主人家给予的红包和礼品。有些人家门口排兵布阵,打谜语、测字画符;有些人家邀请火龙到屋头走走,到堂屋头去作法事;有些人家还要烟花烧个十筒八筒的……一般情况是到人家门前收了红包就走的,所以难怪有人说闲话。因为我是李恩情老师带去的,身上帮他背了一个黄色军用挎包,加上他还有事无事地关照我几句,所以人家说:“星星跟着月亮走,沾光又沾光”。

沿街拜年活动结束后,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舞龙队伍集中到街中心的古龙寺台子坝内做准备。大约十多分钟后,场镇主任应福根站在古戏台上大声宣布:烧火龙开始!这时舞龙队员把龙抬到台子坝中央,均一字排开,左手叉腰,右手扶龙把,头戴小草帽(又叫“十八圈”),上身打着光胴胴,下身穿着各式各色的短裤,其中有三个人还在腰杆上捆了胡豆秧子和麦子苗苗,有人说他们没穿内裤是怪物。

烧火龙开始时,我爬到大黄桷树上观看,只听见鞭炮声、呐喊声、尖叫声响成一片,在空中飞舞的哧哧发响的是射丝箭,我在黄桷树上都挨了一火。更扯把子的是有的舞龙者提起点燃的鞭炮并围着火龙左右穿花,真吓人。不管好恼火,我都没有看到一个舞龙者丢下龙把跑了。他们给我的印象是,舞火龙的人真勇敢,不怕死。

烧火龙结束后快半夜了,参加舞龙活动的所有人员都换了衣服集中到当时刘俊波的饭馆里(现在的太白楼),大家拉拢四张方桌,开始倒口袋,拆红包,一起清点钱物,把香烟、糖果、玉米花、炒花生等分给大家下酒,钱留下来给饭钱,这叫“上山打兔,各人一份”。酒足饭饱后,我和李老师回到家时,鸡已经叫了。在回家的路上,李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现在还小,屋头(家里)又穷,一定要好学上进,多锻炼胆量,将来才会有出息。总之,记倒我一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也就是从1965年的正月初二开始,李恩情老师就特别关照我,他教了我很多关于烧火龙的知识,烧火龙前兑火药、装烟花、做孔明灯等,他都叫我去打下手。我有今天的成就,是与他对我的教育和帮助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在感恩之际,我也常产生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恨自己,没有学到他的一手好字,使他自称的“李氏恩情字体”在他去世后失传了。

1966年,我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永安中学,可惜“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进学校没上满三周课,“文化大革命”就开始了,好多领导、老师挨批斗,成了臭老九、牛鬼蛇神,而我也只好回家当农民。1967年我当上了生产队的记分员,1969年冬季征兵时,被接兵部队看中,同年11月2日穿上军装离开家乡,到北京军区当上了文艺兵。1976年复员回乡,1977年建党节前夕被调到黄佛乡农机站担任站长。

听长辈说,黄龙溪烧火龙的习俗从来没有中断过。(20世纪)六一二年的困难时期,只搞了正月初二晚上,“文化大革命”期间,反而搞得红火些。1978年正月初二,火龙舞到了古佛洞街上,可能是李老师的意思,专门到农机站表演了十多分钟。初三上午,李老师带着舞龙头的李国富、舞龙尾的夏世元、舞龙珠的罗清富到我家来邀请我参加火龙队,并让我拜李国富、罗清富为师,负责乐器组的工作。当时车辆很少,全乡只有3台拖拉机,那天我便开着“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火龙队到永安街上参加火龙表演。也就从那天开始,我就成了火龙队的小头头兼运输大队长,从此更对黄龙溪的火龙文化产生了兴趣。

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火龙灯舞这一民间瑰宝有了更多的活动场所。近年来,安徽、海南、贵州等地都留下了黄龙溪火龙队的足迹。1996年参加在上海举办的国际舞龙比赛,我们的火龙队获第一名,同年黄龙溪(镇)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火龙之乡”;2001年参加第二十一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的开场和尾声部表演,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受到国家领导人和一百多个国家的运动员的称赞。甲丁总导演在和火龙队合影时说:“感谢大家,你们表演得很不错,充分体现了火龙的惊、奇、神,结束后有很多外国友人要和火龙照相,说明外国人也非常喜欢我们中国的火龙。”2005年8月29日,黄龙溪火龙队代表成都市参加四川省第三届旅游发展大会展演时,引起全场轰动,当时在主席台就座的中共四川省委书记张学忠连声称道:“这个节目很好、很精彩。”当天的表演,火龙队编排的《金龙银狮》在此次展演中获舞龙组金牌;2006年世界客属第二十届恳亲大会在成都举办,火龙灯舞进行了多次表演并受到海内外华人华侨的好评,为“火龙灯舞”走出国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火龙队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激情广场》《同一首歌》的录播表演,与明星们同台献艺,进一步提高了火龙队的表演技能和演出水平。新闻媒体的报道和宣传使火龙表演走进了多部电影和电视剧,电视剧《家》里面火龙表演的场景,全都是我组队参与演出的。2007年春,中国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授牌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我带火龙队进京现场演出,第一场便让组委会等相关部门以及观众拍手叫绝,后来被组委会挽留,增加了四场专场表演。观众的称赞使我增添了弘扬火龙文化和传承火龙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2001年末,我被指派到生我养我的嘉禾村,兼任党支部书记。2002年春节前夕,我把当文艺兵时所学的知识用于指导全村的各类文化活动,并用我任书记的全部津贴组建了女子舞龙队,在村里培训年轻的火龙表演队员、少儿舞龙队和打击乐队,为黄龙溪每年举办的龙狮文化节注入了新鲜血液。我将传统的院坝烧火龙搬上舞台,由男人表演变成男女合演,由单一的川剧锣鼓伴奏转变成多类型的音乐伴奏,深受游客和当地内行的称赞,也为火龙队走进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东方卫视、四川卫视以及其他省市电视台现场直播夯实了基础。由于尽心尽责地开展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我获得了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三个代表”先进个人、成都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成都市劳动模范等荣誉。

2005年6月在双流县文化馆的鼓励和大力支援下,我接管了火龙队的全部工作,成立了龙狮艺术团。本着以火龙为根、竞技龙为茎、彩龙为枝、少儿龙为叶、乐队造气氛的工作思路,开展龙狮艺术团的工作,使黄龙溪的龙狮艺术节办得一年比一年精彩,也为参加国家级龙狮比赛创造了条件。2006年,黄龙溪龙狮艺术团代表四川省参加了全国第三届体育运动大会,取得了较好成绩;2008年参加全国第六届农民运动会时,赢得一金、一银、一铜的奖牌。

黄龙溪龙狮艺术团在双流县文化馆馆长周忠庆等内行的精心策划和耐心指导下,将传统的火龙表演与竞技龙、少儿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亮相于省、市、县各种文化场所,也为黄龙溪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近年来,为使火龙灯舞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我用自己的钱物培训了一批批的年轻队员并利用每年的暑假,对中、小学生进行舞龙、舞狮和打击乐的培训。目前,我培训的二十岁以下的火龙队员有四人,二十五岁至三十岁的有八人,少儿龙队、乐队加在一起共有四十八人,其中比较突出的火龙队员有付周康、李庆、李峰、李超,少儿龙队、打击乐队比较能干的有应婉琪、叶林丽、毛家伟、赖松、张雪梅、李蓉、应雪。他们除参加每年的黄龙溪龙、狮节配乐外,还经常参加省、市、县部分大型庆典活动,其中有四人参加了全国第三届体育大会和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会的舞龙、舞狮决赛,为省、市、县以及黄龙溪镇赢得了各种奖杯和荣誉。让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些火龙队员都喊我师傅,他们当中最大的二十二岁,最小的只有十二岁。在火龙烟花制作方面,我把李恩情老师教我的传统配方再加上我自己通过科研技术琢磨出来的东西都教给了徒弟。新生力量的诞生,为黄龙溪火龙灯舞的持续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