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资家的思维导图:捕捉十年十倍的投资机会
- 姜昧军
- 1129字
- 2021-12-01 13:55:46
波动是成本:投资即使做对方向,波动也让目标难以实现
从投资的全过程来看,投资人即使对于高周期性股票的判断是准确的,仍然面临中间被“三振出局”的局面,这也充分说明了波动是投资过程的损耗,也许突破了投资人忍受亏损的心理底线,也许击穿了机构投资设定的止损线、风险控制阈值,但无论是哪种情形,波动都是一种成本,在投资人无力支付而放弃前,它还不是真实的损失。一旦投资人付不起这么高的成本,即使胜利在望,也会无奈出局。
高周期性股票具有高波动性,这是这类公司股票的普遍特征。其股价频繁大幅度波动的根源在于投资人对于周期理解的分歧,并且由于高周期性行业跟宏观经济、产业政策、产业供需息息相关,这些因素的变动都是中长周期的。如果大宗商品周期来临,经济也处于上行阶段,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往往意味着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投资人甚至非投资人都能同步感受这类投资波动带来的心理冲击,投资人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从众的心理而轻易放弃。因此,逆周期投资的核心在于对于波动这种成本的认知。
下行的股票就像是空中掉落的刀,逆周期投资相当于要徒手抓住下落的刀柄,一旦出现失误抓到刀刃,难免鲜血淋漓。逆周期投资也是逆人性的一种投资方式,人性趋利避害的特征在剧烈波动的市场中往往使人随波逐流,在低谷中大部分人都会选择放手。投资人要在波动低谷中投资,不但要克服客观上被“下落的刀”割伤的危险,还要忍受与“绝大多数”不一样的孤独和质疑,承受来自周边大众的心理压力,这就是波动带来的巨大成本。
回看上一轮高周期性大宗商品的高景气周期阶段,就要回溯到2006~2008年,彼时大宗商品展开了十年以来最大的牛市,从而带动全球股市,包括A股大幅上行,A股从最低点的998点一路上行至6124点,以大宗商品为核心的周期性股票涨幅巨大,远超过股市的平均涨幅。但好景不长,接下来大宗商品价格和股市就都进入了漫漫熊途,十年过程中大宗商品的股价平均降幅也远高于股市的平均跌幅,龙头公司的股价甚至跌去了95%以上,这就是以大宗商品为代表的周期性公司股价的波动。
科技股跟大宗商品的波动的来源和特征有所不同,由于科技研发的高度不确定性,公司对于科技走势的判断错误也有很大可能产生投资困境。投资人之间的分歧以及此类资产未来的不确定性导致表现在股价上的波动也更大,投资心理成本也更高。
但从纳斯达克的历史来看,这两类公司在过去创造了真实的价值,改变了世界,投资人也取得了高回报。能够真正取得高回报的投资人并不多,因为其短期波动非常大,短期价格往往可以从上涨几千倍到亏损98%甚至完全清零。在2000年的所谓纳斯达克大幅下跌中,大部分公司的跌幅都在90%以上,但经过20年,很多公司又上涨了几十倍,有的甚至上千倍。在这个过程中,真正能够完整取得高收益的投资人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