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进阶:职业生涯规划与面试宝典
- 刘佳 何芗
- 2805字
- 2021-12-09 12:09:09
不喜欢自己的工作,除了辞职你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1.另辟蹊径:把喜欢的环节做到极致
2013年毕业之后,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一个知名的招聘网站做招聘专员。其实这是一份跟我的人力资源专业直接相关的工作,我也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会非常喜欢和适合这份工作。
但是,当我上班第一天看到密密麻麻的岗位职责列表和无数份工作简历时,就已经产生了抗拒和厌倦的心理。后期每天需要打100通电话,看二三百份的简历,一天工作下来,眼睛疲劳干涩,眼泪不停地往下掉。这样的状态产生的原因不仅是客观因素造成的疲劳,还带有一点儿心酸的成分。
入职的前三个月,我基本上每天都会产生一次离职的想法,但是又不知道离职之后,到底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慢慢平静下来,开始去发现这份工作里面自己比较喜欢的部分。我不喜欢打电话这类需要拓展人脉的工作,但是很喜欢聊天沟通的环节,于是干脆就把聊天这份热情发挥到了极致。我可以跟一位陌生的地产总经理打电话聊上三四十分钟,以至于对方根本听不出来我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沟通效果不是因为我使用了什么忽悠的技能,而是站在对方的角度,真诚地从职业发展规划的角度和对方深入交流。
很多刚毕业的招聘专员在跟求职者打电话时,因为电话那头的求职者往往是比他们有着更为丰富工作经验的主管、经理,甚至是更高级别的候选人,所以很多人的沟通方式自动变成了“讨好模式”,语气卑微,甚至有推销职位的感觉。殊不知,这样只会让候选人更加觉得你不专业,因为你的语气和态度已经传达了这样的信息。
因为喜爱聊天,所以我在电话沟通时,往往会忘记自己是一名刚毕业的青涩青年,反而会站在一个顾问的角度平等地和对方沟通。有些候选人在招聘会现场见到我真人时,都不太相信我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说电话里感觉我非常成熟,像工作了多年的职业顾问。
也因为这项刻意练习的沟通能力,我的招聘业绩越来越好,多次获得了领导的认可和职场的晋升机会。
当我们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时,除了换工作外,还有另一种应对方法,就是将工作中喜欢的部分放大,把不喜欢的部分用于为喜欢的部分服务。如果你把自己喜欢的环节做到极致,这份你不喜欢的工作反而会变成你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在一开始就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很多人在刚毕业时都还是一名懵懂青年,不知道自己是谁,要去哪里,自己到底要什么,于是盲目地进入了不同的工作平台。根据调查,“95后”职场人的平均离职频率是7个月,辞职理由都有哪些呢?比如,公司环境不好,电脑太卡了,公司周边的餐饮太难吃了,人际关系太复杂了,感觉有点儿不顺心,等等,这些理由在崇尚职场忠诚的前辈们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赚钱已经越来越难成为一个人留在某个平台的理由了,更多年轻人开始从兴趣和价值观角度出发来选择公司,此外,人际关系、公司环境以及人文氛围等也会影响到他们的选择。
我是“90后”,在过去工作的几年里也比较喜欢折腾,但是真正对我后来的人生产生了长远影响的工作并不是我中间频繁跳槽的那些,反而是那些入职第一天就想辞职,却坚持两年并做出了好成绩的。因为我的洞察能力和沟通能力—这两项职场核心竞争力正是从那些工作里历练出来的。
所以,在你把事做到极致的过程中,一定会锻炼出你某项核心竞争力,而这会成为你一生的财富。
2.结果思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达成想要的结果
有一名学员在我的社群里问我:“老师,一些前辈告诉我要想实现理想就要采取一些手段,不能太坚持原则,还说太正直是很难生存下去的,身边的同事都会利用行业潜规则等套路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我做事的方式经常被大家质疑,难道和他们的方式不一样就是错误的吗?”
我仔细地了解原因后才知道,他是知名培训机构的老师,平时需要承担一些老客户续费转化的业绩指标,而他不想像其他同事那样对自己的培训产品夸夸其谈,对客户过度承诺一些机构实际无法做到的福利,因为这严重违背他的价值观,但因为短期无法追上其他人的业绩,同事和领导就会质疑他的工作方式和原则存在问题。
首先我非常欣赏这名学员具有这样的价值观,但也理解他作为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职场存在的某些现象疾恶如仇,这些都影响到他的职业选择。我给他举了一个自己的例子:我在做项目招聘专员的时候,别人告诉我每天至少要打100通电话,才能有好的产出,这句话理论上是正确的,量变才能产生质变,在前期对职位不熟悉的时候,多打电话多覆盖候选人,就能提高转化的概率。
但是前面已经提到我非常不喜欢拓展性工作,不喜欢打很多陌生电话,因为我觉得那样自己就像变成了一个打电话的机器人,想想就莫名地心累,怎么办呢?
我就想,有没有那种既能减少拨打电话量又能保持高转化率的工作方式?我想到了两点:一是提高找简历的精准度(比如,候选人工作经历的匹配度,简历更新时间的长短,换工作意愿的强度,从职业发展角度判断他是否适合手上的岗位,等等);二是充分发挥自己聊天的优势,和筛选出的精准简历的候选人聊得更深入一些,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打100通电话,每通电话按照既定的问题模板任务式地沟通完便作罢了。
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结果是打30通电话要比其他人打100通电话的转化率更高,曾创造了几次专场100%到面率(到面率=实际到场面试的总人数/前期口头邀约面试总人数×100%)的成绩。做招聘工作的HR(人力资源)都知道,面试被“放鸽子”的概率有大有小,但是一个上百人的招聘会专场,要想达到100%的到面率是不太容易的。一年内,我多次获得部门优秀员工的奖项,毕业一年多后,我成为分公司最早晋升管理层的“90后”,带领6个人的团队做招聘项目。
回到上述学员问的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你要不要按别人的方式去做的问题,而是因为你的结果不如意,别人才想让你用他们的方式快速达成更好的结果。所以,这件事情的本质应该是你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达成更好的结果。
假如结果很不错,别人还有什么资格来对你的过程指手画脚呢?正是因为你的结果不好,所以他们才质疑你的过程,以及你所谓的原则,等等。
外人看不到你努力的过程,他们只会从你的结果去评判你的过程,而过程恰恰是你自己可以完全把控的。
我是把自己的精力聚焦在自己喜欢的聊天沟通环节中,这不仅让我在当下的工作里成功突破心理障碍,达成了很多颇有成就的事件,最关键的是,它还给我带来一项受用终生的技能:沟通力、洞察力和共情能力。这也帮助我后来成功转型为一名生涯规划师。
所以,当你面对手上不太愉快的工作时,不妨思考当下这份工作到底是一无是处,还是有你喜欢的部分;你想要逃离,是真的不喜欢这份工作,还是逃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
很多人强调第一份工作的重要性,如果大家第一份工作就能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了。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在自己热爱的领域有所成就。
但如果一开始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也不用慌。第一份工作并不能决定你整个人生,多思考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在这份工作中锻炼一些核心的能力,未来你发现自己热爱的事情之后,它们会帮助你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