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对于每个家庭来说,孩子的出生都是一件大事。我们做了父母就会真正体会到,生下一个健康的孩子,只是万里长征中的第一步。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可是因为每一个家庭“爱”的方式不同,孩子从出生开始便接受着不同的教育。随着他们成长,这些差异会越来越明显:有的孩子越来越优秀,有的孩子越来越平庸。我承认每个孩子在出生的时候有着不同的禀赋,但我更加相信早期的家庭教育,它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我一直这样认为:优秀的孩子不一定是培养出来的,但平庸的孩子一定是因为没有好好培养。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得当,孩子即使有着再高的禀赋,也会逐渐被时光消磨殆尽。

但培养孩子不是赛跑,不是以快慢来定胜负。如果父母的心态焦躁不安、急于领跑,孩子的情绪会像一个不定时炸弹,随时可能会被逼向崩溃的边缘。科学界其实早已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孩子的早期教育存在着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孩子的学习能力处于最活跃的状态,潜能可以被更好地发掘和培养,而一旦错过了这个时间,孩子接受和学习新事物的方法就会有所不同。

时间的“灌溉”

我想为人父母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回忆起孩子童年时的那一句叹息:“我们要是当初能多花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就好了!”一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一定离不开父母的陪伴。如果孩子的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再无懈可击的教育理念也仅仅是一句空话而已。

孩子是很好的模仿者,他们模仿的对象首先是自己的父母。当我们与孩子在一起,我们用自身良好的行为表现树立榜样,远远比口头上的说教更加奏效。因为孩子看到的和感受到的一切决定着他的成长,而不是父母口中那些意图明显的道理。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这样说:“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我们要时刻谨记,我们的品行将会塑造孩子的品行。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不畏挫折、战胜困难,那么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我们用行动告诉孩子:看吧!我不怕困难,因为我将它看作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对于忙碌在工作岗位上的孩子父母来说,能有充足的时间陪伴孩子似乎变成了一种“稀缺”。一些重视教育的父母,更是不辞劳苦,以争分夺秒的姿态来“创造”宝贵的亲子时光。当我也下决心想要扭转这种“稀缺”的时候,每一天就像是与“时间”赛跑。下班后,我见缝插针、抓紧一切机会与孩子交流,同时也非常乐意带孩子参与到我的工作中。陪伴孩子的重要性我们都懂,但能不能做到,关键在于我们怎样看待这件事,以及对此有怎样的决心。

曾经的我面对孩子热情的“游戏邀请”,总是不得不合上书本、保存文件,一面接受他的邀约,一面在心里默默祈祷:但愿下次回到桌前的时候能够再次与灵感相见。如今的我面对孩子热情的“游戏邀请”,每次都会欣然地、毫不犹豫地为自己的工作进度按下暂停键,陪伴孩子一段时间。因为我知道,想让孩子内心充满安全感、让他意识到自我的重要性,只有花足够的时间去陪伴,没有其他捷径。然而一旦我做到了用充足的时间去浇灌成长中的“亲子关系”,在我真的因为工作忙而无法脱身的时候,孩子也会对我的处境给予理解与包容,不会让他萌生出“我没有爸爸妈妈的工作重要”这样的想法。

当然,徒有时间的堆砌,这种陪伴算不得圆满。缺乏计划的亲子时光并不总是尽如人意,其间总有一些别的事情来干扰,甚至打断。高质量的陪伴需要家长做好规划、动足脑筋。当然,偶尔也需要我们灵机一动,比如临时与孩子商定买来蛋糕庆祝一件高兴的事情,或者偶尔将学习的地点选择在临时花园里,我想,这些别出心裁的经历都会化身为孩子心中“快乐的种子”。

教养中的“优先级”

孩子从小的培养,哪些教育最为重要?我认为一方面是培养孩子好的习惯、优良的品行、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谓的“智力底子”,也就是培养孩子学习与思考的能力。另外,孩子的成长中也需要有艺术相伴,这是他们伸向世界的“触手”,帮助他们感知外界与表达自我,也让他们的人生更加鲜活。

曾经看过这样一种说法,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中应该优先做哪些事情呢?给出的答案是:多做那些历时久、收效慢,却价值深远的事情,而不是那些短时间就能“速成”、只对当下有好处的事情。我认同这样的“标准”,因为无论是培养孩子生活的习惯、学习的方法,还是教给他思考的逻辑、看待事情的方式,又或者是在困难中让他磨炼意志,在人类的艺术瑰宝中锻炼他的审美能力,这些都是有益于孩子一生却“欲速则不达”的重要之事,在培养中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让孩子去接受、思考与体悟。

这也是为什么当别人家的孩子每晚排满了网课,我们却给孩子留出大量的时间去阅读;一个又一个周末,我们不辞路途辛苦也要成为博物馆的常客,让孩子从小在这所“最好的学校”里浸润、熏陶;比起比赛那一刻他声情并茂的表现,我们更注重他在平日的积累、对选题的理解与观点的梳理;比起他答对了多少题,我们更看重他对题目答案背后的思考。

我们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小小的年纪却已经被铺天盖地的学习内容所透支。我也时常扪心自问,到底哪些能力对孩子来说才是必不可少?除了内驱力、学习力、思维力、审美力、想象力、创造力,我还希望孩子能够拥有强大的意志力,成为一个主动的探究者、问题的解决者,在失败后依然能够重振旗鼓,在成功前不被困难所打败。真心希望正在看这本书的你,也能够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我们能够越早想明白,在孩子人生的起点哪些是最重要的事,我们就越能从容、坚定地走在正确的养育道路上。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两个“难点”:一是我们永远不知道眼前的付出对孩子未来能起到多大的效果,以及什么时候能看到“收获”;二是孩子每一天都在成长,他们如同河中的流水,不停地奔涌向前,就像古希腊学者所言“我们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我们需要总是以崭新的目光去看待他们,以崭新的姿态与他们相处,当然,这背后离不开父母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

我们不能将孩子看作是承载着我们梦想的学习机器,而应将他们看作一个有自己性格、喜好和独立追求的普通人。然后,我们去爱护他们、支持他们,并给予恰当的引导。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有所追求,绝不在于一张“漂亮”的成绩单,而在于唤醒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使命。当有一天,孩子们吸收了来自父母的“爱”的养料,完成了身体、头脑以及心灵等多方面的成长,这就是教育的“果实”。

在书房最为显眼的一角,我一直贴着一张不大的纸条,虽然纸已泛黄,但上面的字迹清晰可见。那是我写给自己的一句话:做一位对自己的孩子怀着不熄热情的、骄傲而执着的家长。在此与各位家长共勉。

程笑冉

2021年3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