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连

别名 王连、支连。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的干燥根茎。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茎黄褐色,常分枝。叶基生,叶片卵状三角形,3全裂,中央裂片具细柄,卵状菱形,羽状深裂,边缘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二深裂。聚伞花序顶生;花黄绿色;总苞片披针形,通常3,羽状深裂;小苞片圆形;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约为萼片的1/2,中央有蜜槽;雄蕊多数;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细柄。花期2~4月,果期3~6月。生于山地林中或山谷阴处,野生或栽培。分布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陕西南部。

采收加工 全年可采收,以秋末冬初挖取为佳。栽培黄连以生长5~6年采收为宜,挖出根茎,除净泥土,剪去须根及茎叶,烘干,趁热装入“撞笼”内撞净须根及泥沙。

药材性状 多集聚成簇,常弯曲,形如鸡爪,单枝根茎长3~6cm,直径0.3~0.8cm。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须根及须根残基。质硬,断面不整齐,皮部橙红色或暗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髓部有的中空。气微,味极苦。

性味归经 味苦,性寒。归心、肝、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热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聤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克。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或熬膏。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呕恶、泄泻,五更肾泻,均应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