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关于压疮治疗的归属问题

压疮是比较复杂、棘手的外科疾病,换而言之,压疮的治疗是相关外科医师执业范畴的事情,不应该全交由护士来处理;而压疮的预防则是护理人员永恒不变的主题和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要清楚这一点,否则压疮患者的康复就无从谈起。一旦发生压疮,则就超出了护理人员所能独立解决的领域;而就目前的医疗体系而言,几乎绝大多数医院的做法和模式都是将压疮患者单纯交由护理部来负责,国际造口治疗师(即ET)来负责处理创面。但ET有自己重要的执业范围,而压疮等慢性创面的治疗不是ET护士的根本职责,更不是理所当然的执业范围。这是对压疮治疗长久以来极深的误解,既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护士的不公。因此,很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澄清,使得医务工作者们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有更明确的认识和更正确的态度。

压疮长期处于一种被外科忽视,而由护士换药处置应对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一是压疮病情复杂,治疗难度较大,疗程非常漫长,效果很难预料,医生不愿参与;二是对于压疮的治疗,过去一般不主张手术(因其很难成功),多采用换药等保守治疗措施勉强应付,并且经济效益低下、医用耗材巨大、换药又脏又累、付出得不偿失;三是患者本身生存质量较低,社会期望要求不高,从而造成了临床外科医师的轻视和推诿。如此一来,这类患者就被推向了谁都不想“要”、收住治不了、出力不讨好的窘境。

“既然压疮是由于护理不周造成的,和护士工作的疏忽脱不了干系,那就只能‘交给’护士来处理了”,而护士本身也可能由于工作中的失误(大多医院内发生的压疮基本都是属于难以避免的压疮类型,而并非由护理不周所致)“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压疮的治疗任务来。就是在这种心态的影响和驱使下,压疮这一极其复杂的外科疾病被“理所当然”地当成了护理人员“卸不掉、推不了”的临床包袱,而将外科医师的技术职能置于事件之外,这很显然是不妥当的。

创面治疗护士可以协助外科医师进行平日的常规治疗,若压疮不太严重,无须其他特殊治疗手段,仅用各种功能性敷料即可治愈的,均可交与经过专门培训过的创面治疗护士来处置。

随着医疗体系的完善、医疗法规的健全,今后凡是从事慢性创面领域的医护人员都要经过相应的专业培训(ET护士也不例外)。经过严格的考核,取得“创面治疗师”的资质后,方可从事压疮等慢性创面治疗工作。关于这一问题,付小兵院士也曾明确地讲过多次。

创面治疗师不单是指护士,未来凡是从事慢性创面工作的医师,都要经过专门的培训、考核,方可从事这一专业。压疮、糖尿病足等慢性创面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于创伤外科所常见到的急性创面。对于急性创面,只要彻底地清创,拥有一定的专业修复重建知识和技能的医师都可以胜任;而对于慢性创面则不然,它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病史漫长、普遍感染、难于修复是其共有的特征。若用急性创面治疗的理念和方法,去解决慢性创面的闭合问题,最后的结果大多以失败告终。因此,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

综上所述,建议今后凡是从事这一工作的“医”“护”人员,均应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临床操作技能;并经考核通过后,给其颁发“创面治疗师”执业证书,持证方可上岗从业。希望有志于从事慢性创面专业的有识之士,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尽可能参加必要的慢性创面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更好地为广大压疮和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专业、科学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