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观评价指标

1.视力
视力是分辨高对比度小目标的能力,是视功能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也是评估形觉的主要手段,主要反映黄斑中心凹的功能,取决于眼球光学系统对视觉图像的分辨程度和大脑视皮层对视觉图像的解析能力。视力检测简单快捷,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根据不同测量距离有远视力表、近视力表。我国临床最常应用的远视力表有国际标准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而国外常用的远视力表有Snellen视力表、Landolt视力表等。近视力表则有标准近视力表、LogMAR近视力表、Jaeger近视力表等。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出现了不断改良以适应不同研究需求的视力表,如由Snellen视力表改良的bailey-lovie视力表、应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的ETDRS视力表等。不论哪种视力表,其测量结果所包含的信息都是非常局限而主观的。人眼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辨认不同明暗环境下、位于不同远近距离的物体,而临床工作中也往往存在患者测量视力较好或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却仍抱怨强光下视物模糊、夜间驾车困难、阅读易疲劳、光晕以及眩光等现象,或者晶状体混浊程度较轻但视力损害较重等矛盾情况。而且现实生活场景中不同的光照度、对比度及色彩等影响因素并未完全反映到视力检测结果中。因此仅仅应用视力检查不能准确评估患者的视觉质量,也无法量化分析视觉质量改变的程度 [2]
2.对比敏感度
通常视力表是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测量的,提示黄斑对高空间频率的分辨能力。但在日常生活中,周边环境不可能全都存在高对比度,同时也要分辨模糊的物体,人眼对两个不同可见区域对比度差别的识别能力即为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CS是视觉系统恰能识别出的某一空间频率对比度阈值的倒数(对比敏感度=1/对比度阈值),用于测定人眼对不同空间频率的图形分辨能力。CS检查结合视角和对比度,既能反映视觉系统对不同大小形状物体的分辨能力,又能反映对不同对比度图形的分辨能力,可比视力检查更真实和敏感地反映视功能情况。由不同空间频率测得的对比敏感度值可以得到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曲线,体现了不同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低频区主要反映视觉对比度情况,高频区主要反映视敏度,而中频区反映的则是视觉对比度及视敏度的综合情况。而常规视力表视力实际上是在高对比度下所测得的CSF上的一点,在视觉生理和病理上所给出的信息不如CSF多。在高对比度的环境下,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视敏度,但视敏度的改变不能完全反映对比敏感度。相较于视力检查,对比敏感度测量的临床意义在于其能够反映人眼在明暗变化环境下的识别能力,对视功能作出评估。正常人群的对比敏感度值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在某些疾病中,CS甚至能够在视力发生变化之前即有所表现,因此有助于评估患者的视觉质量 [3],但其所包含的信息非常有限,无法全面评估视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