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泌尿系感染

泌尿系感染是由各种致病微生物感染直接引起的尿路炎症,以发热,腰痛,尿急,尿频,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从病变部位上来讲,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如肾盂肾炎,后者如膀胱炎和尿道炎。本病属中医“淋证”的范畴。

【湿热与发病的关系】

泌尿系感染,从中医病因学来分析,其发病与湿热毒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位主要在肾与膀胱,病机主要为肾虚膀胱湿热。特别是在急性发作期,湿热病邪往往是其主因。明·王肯堂指出:“淋病必由热甚生湿,湿生则水液混凝结而为淋。”究其湿热的成因,大多受自于外,如外阴不洁,秽浊之邪上犯膀胱,酿成湿热;也有因过食肥甘酒辛,湿热由内而生,蕴结下焦;或因郁怒伤肝,肝失疏泄,积湿生热,下注膀胱,或患丹毒疮疖,热毒波及膀胱。凡此,均可引起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发为淋证。湿热久羁下焦,若热偏胜,会耗伤肾阴,若湿偏胜,会损害肾阳,导致正虚邪恋的病理变化。据临床观察,在急性或慢性急性发作病例中,一般以邪实为主;在慢性病例中,大多以正虚为主,但湿热病邪亦不可忽视,因为邪气留恋,往往导致症状反复发作,使病情逐渐加重或恶化。总而言之,湿热病邪贯穿于本病的始终,在发病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关临床表现】

1.湿热侵袭,蕴结膀胱

症见恶寒发热,小便频数,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便赤热,小腹拘急,腰部酸痛,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

2.肝胆湿热,流注下焦

症见寒热往来,口苦心烦,恶心呕吐,腹胁腰痛,尿急,尿频,尿痛,小便黄赤灼热,舌红苔黄腻,脉象弦数。

3.湿热久羁,脾肾亏损

病久不已,或反复发作,使正气受损,特别是脾肾两脏的功能失调。脾虚者,可见面色不华,四肢倦怠,少气懒言,食欲不振,腹胀便溏,舌质嫩红苔薄白,脉象濡缓。肾虚者,一般以肾阴虚为多见,症见面色潮红,腰痛绵绵,足膝无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尿有热感,舌红少苔,脉象细数;肾阳偏虚者,则见面色白无华,畏寒怯冷,四肢不温,腰膝酸痛,尿频清长,面目虚浮,舌淡苔薄白,脉象沉细而迟。据临床所见,此类病例大多虚中夹实,遇劳即可急性发作,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排尿异常的症状。

【相应治疗方法】

1.湿热侵袭,蕴结膀胱

方用八正散、小蓟饮子化裁,药选车前草、金钱草、海金沙、白花蛇舌草、败酱草、山栀、黄柏、马齿苋、凤尾草、滑石、萹蓄、瞿麦、石韦之类。

2.肝胆湿热,流注下焦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或小柴胡汤合五苓散去桂枝,加清利湿热之药。

3.湿热久羁,脾肾亏损

宜扶正祛邪并用,标本兼治。脾虚者用参苓白术散或六君子汤化裁;肾阴虚宜六味地黄汤,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在扶正的同时,均应加入清利湿热之品,切勿一味滋补,使湿热锢结,病必难愈。

值得指出的是,本病在急性期,务必遵照明·吴又可所说的“客邪贵于早逐”,注重清利湿热,解毒祛邪。特别应注意自觉症状已基本消除,而尿检或细菌培养仍阳性者,切勿误认为病已痊愈,妄投补益之药,仍当重视祛邪,除寇务尽,否则容易转为慢性。

【验案举例】

例1 张某,女,34岁。病起2日,小溲频急,灼热且痛,溲色黄赤,低热(37.7℃),稍有恶寒,口苦且干,腰微酸痛,脉象弦,舌苔薄腻,舌质红。小便常规化验: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此乃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不利,治予清利湿热。处以蒿芩清胆汤去枳壳,加萹蓄草15g,白茅根30g,凤尾草20g。服上方4剂后,小溲频、急、热、痛均减,余症亦轻,再以原方继服4剂,小便化验正常,诸症均除。服知柏地黄丸调理,巩固疗效。(程聚生.蒿芩清胆汤的临床应用[J].江西中医药,1982(2):35-36.)

按:本例尿路感染,其病因病机为湿热内蕴,邪留三焦,膀胱气化不利,故用蒿芩清胆汤清化三焦湿热,复加萹蓄、白茅根、凤尾草清热利湿,获效迅捷。据该文作者经验,蒿芩清胆汤对邪留三焦,气化失司,湿热内蕴之胆囊炎、尿路感染、胃炎、急慢性肠炎、盆腔炎等,酌加对症药物,每收良效,值得参考。

例2 患者某,女,34岁。患慢性肾盂肾炎1年余,曾用抗生素及中药治疗,病根未除,每遇劳累及感冒即发。本次发病数日,尿频涩痛,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饮水不多,舌红苔淡黄薄腻,脉沉细。化验尿常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少许。辨证为肾阴不足,湿热羁留。治宜滋补肾阴,清热利湿。处方:生地黄15g,地骨皮10g,丹皮10g,麦冬10g,女贞子10g,蒲公英20g,白茅根20g,车前子10g,石韦10g,生甘草6g。服药5剂,症状减轻,效不更方,再服5剂,诸症消失。后改服知柏地黄丸2个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刘家义,郭旭霞 .论阴虚夹湿证[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1):19-21.)

按:本例辨证为肾阴不足,湿热羁留,属本虚标实之证,故治疗以滋补肾阴固其本,清热利湿图其标,方药颇为妥切。若投纯补之剂,势必助长病邪,湿热锢结,病无向愈之日矣。

例3 王某,女,35岁。1982年3月25日初诊。

3个月前曾患“泌尿系感染”,经用抗生素后好转。10日前因劳累而致高热,头痛,怕冷,恶心,尿频,右侧腰痛,诊断为肾盂肾炎。经治疗热度不减,自觉症状无明显改善,特来院求治。检查:发育营养一般,体温39.2℃;血象:白细胞计数15 600/mm3,中性78%;尿常规:蛋白少许,白细胞(++++),红细胞(++)。脉滑数,舌苔薄黄;右肾区叩痛明显。诊断:急性肾盂肾炎,属淋证湿热型。治宜清热解毒,利尿通淋。方用清淋解毒汤(见按语)加柴胡、黄芩。服3剂后热降,尿道刺激症状明显改善。继用上方加减,标本兼治,以善其后。半月后,尿复查均已转阴,又调理1个月而告痊愈。随访1年未见复发。[浙江省中医管理局.浙江名中医临床经验选辑(第一辑)[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按:清淋解毒汤系该文作者的经验方,由银花、车前子、萹蓄各15g,连翘、黄柏各10g,凤尾草、蛇舌草、滑石各30g,甘草梢6g组成,具有清热解毒,利水通淋之效,故对湿热型淋证,效果显著。

例4 张某,女,54岁,2012年7月4日初诊。

主诉:反复尿频尿急5年,加重1月。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症状,服用诺氟沙星胶囊后好转,其后反复发作,服用抗生素只能暂时控制症状,每当劳累及感冒必发,苦不堪言;1月前因外出旅游症状明显加重,中段清洁尿培养示:细菌数5.42×105个/ml,静脉使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后,症状有所改善,7月2日复查中段清洁尿培养示:细菌数4.12×105个/ml。诊见:尿频、尿急,无尿痛,腰酸痛,夜尿2次,大便尚可,纳食差,睡眠欠佳。舌红、苔黄腻,脉沉细。尿常规:尿沉渣白细胞数135.2个/μl。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中医诊断:淋证(劳淋),证属脾肾亏虚,膀胱湿热。治宜补益脾肾,清热利湿。拟用泌感方加减,处方:生地黄、茯苓、山药、山茱萸、瞿麦、萹蓄、蒲公英、合欢皮、川续断各15g,乌药、益智仁各10g。3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空腹温服。

二诊(2012年7月6日):患者诉服药后尿频、尿急症状较前稍有好转,夜尿2次,纳食睡眠可,大便正常,舌红、苔根部黄腻,脉沉细。中段清洁尿培养示:细菌数2.13×105个/ml,尿常规:尿沉渣白细胞数108.4个/μl。效不更方,守前方7剂继服。

三诊(2012年7月13日):服药后患者尿频、尿急症状明显好转,余症基本消失,舌红、苔根部稍黄腻,脉沉细。中段清洁尿培养示:细菌数1.13×104个/ml,尿常规:尿沉渣白细胞数34.2个/μl。其后偶有复发,在前方基础上据临床症状做相应调整,巩固治疗半年而愈,多次复查尿培养及尿常规均为阴性。(巴元明,夏晶.邵朝弟运用“泌感方”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经验[J].新中医,2014,46(2):29-30.)

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本例发病之因,乃年过半百,肾精已虚,加之久病体虚益甚,湿热之邪乘虚侵入膀胱,且留恋不去。故图治之法,应权衡邪正虚实情况而施,本案用药,可资参考。

例5 王某,女,48岁。2010年2月26日初诊。

患者6年前出现尿频、尿道口不适,口服抗菌药物,症状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尿常规:白细胞(+++),尿细菌培养:菌落计数>105/ml。刻诊:尿频,尿道口不适,偶有尿急、尿热、尿痛,小腹冷痛有堵塞感,烦热汗出,畏寒,纳可,眠欠安,舌黯红,苔薄黄,脉滑数。西医诊断:泌尿系感染。中医诊断:热淋。证属阴阳两虚,湿热内蕴。治宜温肾阳,滋肾阴,佐以清利湿热。方用:仙茅10g,淫羊藿 10g,当归 10g,巴戟天 10g,知母 6g,黄柏 6g,石韦 15g,蒲公英 15g,萹蓄 15g,冬葵子 15g,柴胡 10g,沉香 6g,乌药 10g,炒枳壳 10g,琥珀(分冲)3g,海螵蛸30g。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服7剂。

2010年3月5日二诊:患者尿热消失,仍觉尿频,尿道口不适,小腹坠胀,偶有尿急、尿痛,纳可,眠欠安,大便偏稀,舌黯红,苔薄黄,脉细滑。药初见效,初诊方加减:仙茅10g,淫羊藿10g,当归10g,巴戟天10g,知母6g,黄柏6g,石韦 15g,蒲公英 15g,车前草 15g,马齿苋 15g,炒山药 15g,海螵蛸 30g,肉桂 6g,柴胡10g,乌药10g。日1剂,服7剂。

2010年3月12日三诊:患者自觉尿频,小腹坠胀,尿道口不适,午后低热,体温在37.2℃左右,咽部轻度充血,纳寐可,舌质黯,苔根黄腻,脉沉细无力。药已见效,二诊方加减,药物组成:知母6g,黄柏6g,当归10g,石韦15g,蒲公英 15g,鱼腥草 15g,车前草 15g,滑石 10g,柴胡10g,乌药 6g,琥珀(分冲)3g,炒薏苡仁15g,炒黄芩10g,金银花15g,沉香6g。日1剂,服7剂。

2010年4月2日四诊:患者小腹坠胀,尿频,余无明显不适,纳寐可,舌黯红,苔薄黄,脉沉细。尿常规:隐血(±),白细胞(-)。药已中的,三诊方加减:仙茅 10g,淫羊藿 10g,当归 10g,巴戟天 10g,知母 6g,黄柏 6g,石韦 15g,蒲公英 15g,萹蓄 15g,柴胡 10g,乌药 10g,沉香 6g,琥珀(分冲)3g,海螵蛸 30g,黄芪12g。日1剂,服14剂。患者随访2个月病情未复发。(董绍英,魏华娟,潘莉,等.赵玉庸教授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验案3则[J].河北中医,2015,37(1):10-12.)

按:《诸病源候论》称淋证的病因“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试观本例的病因病机,与此证合,故治疗以二仙汤加减,肾阳肾阴俱补,复加清利湿热、解毒通淋之品以祛除病邪。

【临证备考】

黄星垣提出,急性发作阶段(包括急性肾盂肾炎的初期和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重点清利湿热,用柴芩汤(柴胡24g,黄芩18g,石韦30g,广木香9g,葎草30g,车前草30g)加减,每日2剂,分6次服,一般守方1周,多能退热、缓解尿路症状。非急性发作阶段(包括慢性肾盂肾炎与急性肾盂肾炎尿路症状缓解后),扶正祛邪,标本同治,用疏肝益气汤(柴胡、党参、黄芪、莲子、地骨皮、麦冬、茯苓、车前草、远志、石菖蒲、甘草)加减,每日1剂,守方1月,多能收到症状消失、不易复发的良好远期效果。(何绍奇.现代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1.)

用银蒲八正散治疗急性肾盂肾炎32例,其组方为银花、蒲公英、紫地丁各30g,萹蓄15g,车前子、瞿麦、滑石各12g,栀子10g,大黄6g,木通、生甘草梢各5g。治疗结果:治愈30例,无效2例。一般服药2~3剂症状即有明显减轻,10剂左右小便检查呈阴性。(韩生江.银蒲八正散治疗急性肾盂肾炎32例[J].浙江中医杂志,1983(2):58.)

用消淋汤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150例,获得满意疗效。基本方:蒲公英、生栀子、黄芩各15g,益母草、车前草、金钱草、旱莲草、地锦草、萹蓄各20g,白茅根30g,甘草梢6g。小儿酌减,连续10天为1疗程。治疗结果:急性肾盂肾炎痊愈47例,有效2例,无效1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痊愈42例,有效3例,无效1例;急性膀胱炎、尿道炎痊愈54例。150例中做尿细菌培养为阳性,治疗后130例转阴,尿菌转阴率为86.7%。(汪秀华,何国兴.消淋汤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 150 例[J].浙江中医杂志,1986(9):396.)

王氏认为急性肾盂肾炎的病因为湿热;病变部位重点在肝,与肾、膀胱关系密切。病机为肝经湿热壅遏,旁流入肾,下注膀胱,膀胱气化失司而产生“淋”。主张从肝论治,采用自拟加减龙胆泻肝汤,治疗百余例次,获得了满意的疗效。其组方为:柴胡12g,胆草12g,栀子12g,黄芩12g,白花蛇舌草30g,楂肉30g,当归12g,苡仁12g,泽泻12g,木通12g。腰痛、尿频、尿急、尿痛严重加半枝莲、石韦、滑石、甘草;湿热伤阴加生地;恶心、呕吐严重加大黄、半夏。(王元甫.试论急性肾盂肾炎从肝论治[J].四川中医,1983(3):22-23.)

王氏用葎草通淋煎剂治疗泌尿系感染下焦湿热型淋证66例。药用:葎草30~40g,白茅根、车前子各10g,蒲公英、虎杖各15g,每日1剂,分3次,饭前服用,服药14天。治疗结果:治愈31例,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4%。(王剑发.葎草通淋煎剂治疗泌尿系感染的临床观察[J].齐鲁药事,2008,27(11):695-696.)

钟氏用复方凤芪颗粒治疗泌尿系感染(下焦湿热型)90例。药用复方凤芪颗粒(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制剂室生产,批号20000301),温开水冲服,每次10g,每日2次,服用6周。此颗粒组成为:凤尾草、马鞭草、白茅根、萹蓄、瞿麦、败酱草、黄芪等。治疗结果:近期治愈33例,显效25例,有效2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2.2%。方中诸药同用,主次井然,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恋邪,有相得益彰之妙。(钟颖.复方凤芪颗粒治疗泌尿系感染90例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杂志,2002,18(2):21-22.)

金氏等用金钱通淋口服液治疗泌尿系感染下焦湿热型淋证40例。药物组成为:金钱草、海金沙、石韦、白茅根、忍冬藤等。口服,每次20ml,每日3次;疗程14天。治疗结果:治愈13例,显效11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治疗结束后随机抽取14例(治愈4例,显效4例,有效6例),门诊随访6个月,尿菌培养及尿常规均为阴性,随访结束时测定肝、肾功能,血常规及心电图均无异常发现。(金亚明,胡仲仪,沈玲妹,等.金钱通淋口服液治疗泌尿系感染[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2):28-29.)

许氏等用加减五味消毒饮治疗热淋(下焦湿热证)128例。药物组成为:银花 10g,蒲公英 20g,野菊花 10g,黄柏 10g,紫花地丁 15g,鱼腥草 20g,木通10g,甘草3g;小便短赤者加车前子、茯苓;大便秘结,苔黄腻者加大黄、枳实;湿热伤阴者加生地、白茅根;体虚者加党参、黄芪。水煎服,每日1剂,急者(体温超过39℃者)日服2剂。治疗结果:痊愈106例,好转20例,未愈2例,总有效率98.4%。(许振宜,许晋生.加减五味消毒饮治疗热淋128例[J].福建中医药,1996,27(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