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欢妈妈用清晰、缓慢、重复、简短的语言说话

老公经常笑我,在对孩子说话时,总是会变得非常幼稚可笑。短短的一句话,声音拖得很长,还总是一遍遍重复。

我一点也不生气,并在脑中谋划起一个“阴谋”,我对他说:“孩子喜欢这种声音呢。不信,咱们打个赌,下次见到不认识的孩子时,各自用各自的声音说话,看孩子喜欢听谁说。输的人,负责打扫客厅一周。”

“好!”老公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心里非常得意:我那种腔调是“妈妈腔”,孩子对“妈妈腔”的喜爱已经经过证实了,他喜欢听你那粗犷的声音才怪。

不久,机会就来了。老公同事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在他家中,我们看到了3岁的男孩然然。当时,他正在玩积木。

老公决定先进行挑战,他蹲下来,指了指积木,用正常的语调问道:“然然,你想拼成什么图案呢?”然然看了老公一眼,没有说话。

后来,老公又试了几次,然然始终没有说一句话。

轮到我时,我坐在了毯子上,拿给一块积木,用轻柔、缓慢的声音说:“这是积木啊,是三角形的积木,你看,多有意思啊。”

然然停下来,看了看我手中的积木,有点不太理解的样子。我又一次说了一遍:“这个三角形,三个角,三角形的积木,1,2,3。”边说边比画着。

然然笑了,重复了一遍:“三角形。”然后拿过我手里的积木,模仿我刚才的样子比画着,“1,2,3。”说完,抬头冲着我笑。

“真棒!”我夸奖了他一句,然后抬起头得意地看了老公一眼。

有很多妈妈认为,当了妈妈,自然会用“妈妈腔”说话,实际并不是这样。“妈妈腔”不是嗲声嗲气地说话,也不是故意吐字不清,而是努力把语言说得简单亲切,引起孩子倾听的兴趣。

孩子愿意听,才能让亲子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同时促使孩子的听觉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曾经有很多妈妈问我:“什么样的腔调才能算是真正的‘妈妈腔’?”由于经常回答这个问题,而我也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论述,所以我每次都能很快回答出来。

“我们和孩子说话时,目的是要让他听懂,但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和他们说话时,要尽可能使用简短的句子。比如,你对孩子说:‘妈妈昨天买的水果不知道宝宝喜欢哪一种’,不如直接拿着水果问他:‘你要吃哪个?’”

“同时,说话内容也要尽可能具体,尽量少用抽象词。比如,你问孩子:‘你爱不爱妈妈?’孩子很可能会反问:‘爱是什么?听不懂。’

“在语速上,尽可能慢一点,孩子从听到,到说出来,需要一个过程,你说话语速过快,孩子是反应不过来的,这样的交流也不会有什么意义。

“而且,如果你发现,尽管你的语速慢下来了,孩子还没有听懂的话,你就多重复几遍,这样能让孩子听懂,也能让他记忆深刻。

“这样说,可以使你的话富有音乐感,使孩子注意力更集中,反应也更积极。语言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工具,你说得越清晰,孩子越容易分辨和模仿,并为学好语言做好准备。”

事实确实如此。做过妈妈的人都知道,“妈妈腔”不仅能安慰孩子、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促进语言学习,还能形成好的亲子关系,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