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亚洲保险业发展报告(《21世纪经济报道》深度观察)
- 21世纪经济报道
- 1270字
- 2021-12-17 11:50:20
2.2 疫情影响
总体上,中国内地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偿付能力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0年末,纳入偿付能力监管委员会审议的178家保险公司的实际资本为5.1万亿元,同比增长12.4%;最低资本为2.1万亿元,同比增长13%;净利润为3143亿元,同比增长1%;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3%,同比下降1.4%;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3%,同比下降2.5%。人身险公司、财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的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39.6%、277.9%和319.3%。
为应对疫情冲击,中国内地保险业加大了科技投入,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疫情出现极大程度上颠覆了保险公司的业务运营方式,迫使保险公司在一夜之间转向远程办公,并通过网络与客户进行互动,同时亦暴露出其数字化能力方面的不足,并引发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担忧。同时,保险公司也普遍意识到保险科技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才能更好拥抱下一个发展时代。德勤《保险行业展望调查报告》显示,有79%的受访者认为,此次疫情凸显了公司数字化能力的薄弱和转型计划的不足。即便一些公司已经对业务转型计划作出了调整,仍有高达95%的受访者希望能够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表1-3 科技在保险公司的部分具体应用
此外,疫情出现明显增强了中国内地居民的投保意识,为保险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一般来说,居民投保意识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见图1-16)。首先,居民的金融素养影响保险购买意愿。商业保险购买行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商业保险同时具有保障和投资功能,居民需要获取和分析参保信息帮助权衡风险和预期收益,在此过程中金融知识具有重要作用。此外,保险产品定价、保费计算及赔付计算模型较为复杂,理解和认识保险合同条框也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艾瑞咨询发布的《保险新周期:中国保险用户需求趋势洞察报告2021》指出,在未购买保险的人群中,36.0%是因为对保险不了解,28.8%是因为从未将商业保险作为理财配置的可选项目。近年来,在金融保险知识普及宣传影响下,中国内地居民金融素质有了显著提升。
其次,保险行业的低声誉已成为影响中国内地居民投保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保险制度和监管的完善,保险行业的规范程度得以上升。但由于保险市场存在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有卖出产品的冲动,部门代理人专业知识缺乏,对保险虚假宣传现象依然存在,这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调查显示,有30.6%的居民是因为对保险好感度低,投保容易理赔难,而放弃保险购买。随着监管部门不断加强保险监管,规范保险行业的发展,居民保险购买意愿也明显增强。
最后,家庭经济状况会影响商业保险参与决策。家庭收入的增加和资产的积累会增加家庭商业保险购买的可能性。一方面,保险购买存在一定的财富门槛效应,只有家庭收入和财富水平足以维持基本生活所需才有购买保险的欲望和能力;另一方面,财富水平越高,参保的平均成本越低,成功规避风险带来的预期收益越大,在未购买保险的人群中,有21.5%的是认为商业保险价格超出个人接受范围。随着中国内地家庭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居民购买保险产品与服务的能力业不断增强。
图1-16 未投保人群没有将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