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乱世,先后有两大军阀集团在硝烟中粉墨登场,这就是北洋军阀与国民党新军阀。
北洋军阀,肇始于袁世凯小站练兵;民国战火,迭起于袁世凯倒行逆施。袁世凯死后,北洋派群龙无首,为争夺北京政府大总统宝座,北洋集团内部各派系兵戎相见,大动干戈。
西南军阀亦不甘寂寞,大有问鼎中原之势。
在各派势力角逐中——
1918年,直系首先输出一局,直系大总统冯国璋败下阵来;
1920年,直皖大战爆发,皖系兵败,皖系国务总理段祺瑞被迫下野,尽管后来段祺瑞再度出山任临时执政,但已沦为奉系傀儡;
1922年直奉大战爆发,奉系兵败出关,退回东北;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兵败,直系大总统曹锟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拼杀、火并,北洋军阀直、皖、奉三大派系只剩了衍生裂变后的几大实力派:直系吴佩孚、直系孙传芳、奉系及其在关内战场的张宗昌,以及从直系分化出的冯玉祥。
正所谓乱世出枭雄,在北洋派战事频仍之时,一大批出身于贫困之家的地方军阀崛起于草莽,纷纷占地为王,为争夺地盘或大打出手,或合纵连横,在南北政府的对峙中不断更换着政治靠山。
一时间,有枪便是草头王,华夏大地狼烟四起,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城头变换大王旗,各领风骚三五年……
1926年,湖南地方军阀火拼,促使南方政府国民革命军提前誓师北伐,波澜壮阔的北伐战争开始了——
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的相继胜利,昭示着直系后起之秀吴佩孚末日来临;
龙潭大战的再传捷报,令直系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兵败出局;
中原战场的乘胜追击,迫使奉系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一路败逃;
随着奉系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少帅张学良易帜,北洋军阀灰飞烟灭。
而当北伐大军一路势如破竹风过草偃之时,各地方军阀见风转舵,纷纷投靠国民政府。但随着“四·一二”政变的发生,随着武汉政府汪精卫分共清党,宁汉合流,国民党新军阀应运而生,新一轮的军阀大战,将国民党中央军与各地方实力派推上角逐战场,削弱与反削弱,吞并与反吞并的战争,各地方实力派之间的火拼与兼并,就此拉开序幕……
粤桂战争、蒋桂战争、蒋唐战争,中原大战……此起彼伏,轮番上演。在这些军阀征战中——
两湖军阀唐生智率先出局;
桂系军阀白崇禧败走香港、安南;
粤系军阀陈济棠被迫下野;
山东军阀韩复榘一命归西;
“四川王”刘湘出师未捷身先死;
“云南王”龙云周旋数年最终被软禁;
晋系阎锡山“三颗鸡蛋上跳舞”,躲过一劫;
“西北王”马鸿逵、马步芳则占据地理优势巧妙周旋,虚与委蛇;
……
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演绎了民国时期大混战、大动荡的历史。
就其军阀本质而言,国民党新军阀与北洋时期旧军阀有着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掌握军队拥兵自重,大者掌控中央政权,次者分疆裂土,小者坐拥一隅;他们都凭借军事实力在群雄并起中杀出重围,称霸一方;都欲壑难填得陇望蜀,企图逐鹿中原。
事实上,就其个体军阀而言,他们的政治追求、品行操守、个人作风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其结局也往往大相径庭;而同一军阀在不同时期,也有着不同的表现。
然而,由于政治的、历史的原因,许多军阀的个性被模糊甚至被抹煞,取而代之的是军阀的共性: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甚至出现舆论一边倒的现象,即对于有进步倾向的军阀进行美化,对于口碑差的军阀全盘否定,大加挞伐,以致以讹传讹,面目全非……
本书第一册精选民国军阀7人,出版后市场反馈良好,现应广大读者要求,继续推出第二册。
在第一册侧重北洋时期旧军阀的情况下,第二册侧重国民党新军阀,精选掌控或左右中央或某一地区政权,或在某些重大历史事件中产生过重大影响、具有鲜明特色与争议的民国军阀9人,参考大量原始资料,在官史煌煌不敢说之处,拂去历史的尘埃,以大量客观事实,讲述他们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发迹、崛起、搏杀内幕,以及最后结局,力求客观、公允,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笔者 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