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这里之后去哪呢?张灵甫心中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国民革命发源地广州。当时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协助下,孙中山亲手创立了黄埔军校。一时间,许多革命青年纷纷赶赴广州,力争进入黄埔军校就读。
张灵甫心动了,但还有一个障碍,那就是张灵甫在国民二军驻豫军官训练团受训,就如同是现役军人。现役军人自然不可以随便离开部队。然而,就在这时,国民二军发生了一件事。
一天,国民二军有一个叫郑子明的人和朋友一起正准备南下,突然被一个姓石的军官拦住了。郑子明吓得胆战心惊,以为自己会因为逃兵而受到处罚,甚至还有可能会被“正法”。
没有想到的是,这位素昧平生的石姓军官,不仅没有处罚郑子明,还给了郑子明一封介绍信和100大洋作为路费。石姓军官鼓励郑子明说:“欲成大事,非知识乃莫为,我愿意资助二位,学成之后为国效力。”
听了这个消息后,张灵甫宽心了,此时的国民二军正和南方国民党合作,所以国民二军的将领对下属们南下投军并不怎么阻拦。
尽管如此,张灵甫还是没有下定决心离开,因为他不知道贸然去广州结果会如何?会不会像几个月前来河南投军时那样困难与落魄?
就在这时,因为欣赏张灵甫的书法而与其结成“忘年交”的于右任,来到了国民二军。于右任是国民党元老,1924年的国民党一大上,他刚刚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位高权重。此外,于右任和胡景翼私交很好,胡景翼突然去世后,于右任到这里是来安抚国民二军的。
得知于右任来了,张灵甫兴奋不已。6月的一天,张灵甫终于找到机会拜会了于右任。几年不见,看到当初的翩翩少年已经变成了魁梧的军人,于右任非常高兴。寒暄之后,于右任说:“既然要从军,何必一定要留在地方部队呢?再说现在胡景翼已死,国民二军内部的情况很复杂,你留在这里也难有前途。”
张灵甫之前就曾听说过,于右任非常喜爱栽培西北革命青年到广州参军,其在上海的公馆被人亲切地称为“西北青年投考黄埔的交通站”。加之,自己和于右任又有不错的私交,于是张灵甫提出:“我想到广州投考黄埔,但无人从中介绍,这次来拜望先生,就是希望先生给我写一封介绍信。”
于右任对张灵甫这个“忘年交”非常喜爱,再说张灵甫的各项条件都非常优秀,一封介绍信算什么,他立即答应了张灵甫的要求。
有了于右任的这封介绍信,张灵甫的人生轨迹立即发生了重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