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黄埔四期军官生

1926年3月,黄埔四期入伍生训练结束,根据考核的成绩和自己的志趣,张灵甫被编入四期步兵军官预备团第二连,成为一名正式的黄埔四期军官生。

张灵甫是蒋介石的爱将,这是毫无疑问的。于是,后人捕风捉影地说,张灵甫在黄埔时就特别“反动顽固”,并受到校长蒋介石的格外栽培,等等。

事实并非如此。这里所说的“反动顽固”,主要是指站在国民党反动派一边,仇视、攻击共产党。一个学员表现特别“反动顽固”,不外乎两个原因:一是对政治理念的坚守;一是为了讨好某些权贵的投机。

当时张灵甫投身大革命,主要是基于年轻人的爱国热情,而他的社会阅历并不丰富,对于国民党左派、右派及共产党的思想,他了解得并不是很透彻,所以他不会为了政治理念而特别“反动顽固”。

从性格上来说,张灵甫更像一个传统中国士大夫,他有自己的清高和正直,决不屑于用投机来讨好权贵;而他略显文静的性格,也决定了他即使有试图投机的动机,也难以做出投机的行动。

故而,张灵甫在黄埔期间,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反动顽固”。

既然政治上表现不突出,那其他方面呢?当时黄埔四期有2600多人,这里既有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林彪、西北红军主要创建人刘志丹,又有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胡琏,中华民国陆军中将李弥、唐生明等。

在精英云集的黄埔四期,张灵甫的表现并不活跃,所以蒋介石在这个时候并没有能够在2600多名学生中发现张灵甫,更不可能特意栽培他。

尽管蒋介石并没有刻意栽培张灵甫,但张灵甫还是受到了蒋介石的影响。蒋介石在一次训话中说:“有句要紧话,请各位听好,就是我们军人的职分,就是只求一个生死的‘死’字。我们军人的目的,亦只有一个‘死’字。”

张灵甫少时曾接受私塾教育,读了不少经史典籍,蒋介石宣传的这一信条,与传统文化中的“杀身成仁”之类的思想非常合拍,张灵甫一下子就接受了。这也为20年后孟良崮上的那一幕悲剧,埋下了伏笔。

本来按照教学计划,黄埔四期要接受1年的军官生训练,但革命形势的发展令这个培训计划缩短了。

1926年7月9日大清早,凉风习习的长洲岛码头上,突然出现了20艘小火轮和60艘大花艇。小火轮和大花艇上,装满了全副武装的军人,他们军容整齐、装备精良、目光炯炯,真可谓是当时的一支劲旅。

这支劲旅就是刚刚参加了4个多月训练的黄埔四期军官生。他们将开赴广州东校场,参加北伐誓师典礼。

誓师典礼上蒋介石慷慨激扬的训词,久久激荡在张灵甫的心头。他隐隐感到,自己在黄埔的受训生涯也许就要结束了。果然,誓师典礼之后不久,校方就宣布,为了支援北伐,黄埔四期学生要提早毕业。

提早毕业也是分期进行的。先是200多名四期政治科学生被选为北伐军宣传员,率先投入战场。从当年9月开始,剩下的学生开始了野战演习。一个月后,在攻克武昌的的捷报声中,张灵甫和黄埔四期的所有学员一起,全部走向了战场,开始了他20多年的军事生涯。

从长安乡下的小私塾,到陕北师范学校,到北京大学,到驻豫军官训练团,再到黄埔军校,经过10多年的打磨,张灵甫的传奇生涯,就此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