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等军阀,重创了张作霖,沉重地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1928年底的东北易帜,使国民政府在形式上统一了中国。按照孙中山提出的建国三个步骤,即军政、训政、宪政,既然现在国家统一了,一切军队都将归于国家。于是,蒋介石希望借用这个时机,夺取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人的兵权。
但这件事并不太好做。一方面蒋介石在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才组建了南京国民政府,法统上还不具有领袖的权威;另一方面,这时中国的统一只是形式上的,大大小小的军阀割据比比皆是,谁拥有军队,谁才能拥有话语权。故而,李宗仁、冯玉祥等人,自然不会爽快地交出军队,于是蒋桂、蒋冯等战争接连爆发。
作为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第1军第1师一直是蒋介石讨伐其他政敌的战斧。在这接连的军阀混战中,张灵甫继续保持着他勇敢的战斗作风。在一次针对唐生智的作战中,张灵甫右臂负伤。
这是张灵甫第二次在战场上受伤,但这次所受之伤并不太严重。不久之后,更严重的一次受伤又悄然降临了。
击败唐生智的战役结束2个多月后,蒋、冯、阎中原大战开始。大战一开始,第1师就被投入到战斗最为惨烈的豫东陇海路战线。此时,张灵甫的职务是第1师独立旅第2团第3营第9连连长。
第1师师长徐庭瑶,以第2团为前锋,在马牧集以北攻击前进。前进过程中,第2团遭遇的第一场战斗是谢集战斗。谢集是个土寨子,寨墙坚固,高约10米,守军约有一个营。
进攻这样一个寨子,无疑会是一场恶仗。第2团抵达谢集之后,张灵甫主动要求率领第9连,担任主攻。在旅长嘉许的目光下,在机枪第3连的全力掩护下,张灵甫率领第9连冲向了战场。
这是一场异常惨烈的攻坚战,作为连长,张灵甫冲锋在前,冒着弹雨,通过云梯爬上了敌人的寨墙,并以手榴弹猛炸寨内守军。张灵甫的勇敢精神,鼓舞了第9连,他们一拥而上,翻过寨墙,和寨内守军展开了肉搏。
第9连近乎疯狂的进攻,震撼了寨内近一个营的守军,他们很快就崩溃了,残兵由西门逃出谢集,第1师取得了中原大战的第一场大胜。
这是一场壮烈的胜利,然而,多年之后的张灵甫,却对这次战斗不太满意。在后来他担任整74师师长时,如果哪个连长也这样攻城,张灵甫不仅不会表扬他的英勇,甚至还会把他就地撤职。
这是为什么呢?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是冷兵器时代战场上经常出现的情况。进入近代以来,大炮、机枪等新式武器大量涌现,战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进攻过程中,火力压制已经占了很大比例,步兵进攻只是最后决战的手段。
反观这次谢集战斗,几乎没有什么战术可言。勇敢的第9连几乎是在冒着敌人的炮火向营寨挺进,辛苦攻进去之后,又是刺刀战。这种以步兵为主体,凭借勇气和性命相搏的攻城方式,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故而,这场进攻战中,第1师损失很大,负责掩护的机枪第三连连长颜主一,头部中弹阵亡;张灵甫右臂再次受伤,被迫到上海医院诊治。
当然,张灵甫选择这种方式攻城,是有时代背景的。早在黄埔期间,蒋介石就告诉大家“拿精神来战胜敌人”。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精神优先的“革命战术”大行其道。当机枪连尚没有能够压制住敌人火力时,张灵甫就率部,率先攀上了寨墙。
不管怎么说,这场战斗打得非常壮烈,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张灵甫的勇敢精神,给师长徐庭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张灵甫养伤时,徐庭瑶就已经报准将张灵甫提升为少校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