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北的一座军人医院里,一名军医带着职业性的冷漠与高傲,像一个法官一样对张灵甫宣判道:“你的右腿保不住了,必须截掉!”又气又急的张灵甫拔出佩枪,正色地对医生说:“我宁可被打死,也绝不答应把腿锯掉!”
一向冷漠的军医,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张灵甫依然不放心,他担心自己在昏迷时被截去右腿,到那时一切都晚了。于是,他将佩枪往桌子上一拍,对卫士大声说:“哪个医生敢锯我的腿,你就一枪打死他!”
张灵甫是幸运的,他遇到了他的伯乐,这个人叫王耀武。
王耀武是一位颇为传奇的人。他出生于一个只有4亩地、却有4个孩子的山东农民家庭,平均一亩地养一个孩子,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他高小还没有毕业,就因为付不起学费而辍学了。辍学之后,王耀武到天津宜家食品公司做店员,因为表现优秀,又被派到上海分公司工作。
王耀武是个有志向的人,也是一个头脑灵活的人,当时恰逢黄埔军校开始招生,他就果断放弃食品公司待遇优厚的工作,南下报考黄埔军校。因为黄埔军校有学历要求,王耀武就托朋友搞到了一张高小毕业证书。
像王耀武这种头脑灵活的人,注定是属于那种升迁很快的人。王耀武毕业于黄埔三期,中原大战时,他已经做到了上校团长。
当然,王耀武的崛起,凭借的不仅仅是头脑灵活,他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人。1932年,王耀武所在的32旅奉命参加对红军的第四次“围剿”,结果反被红军围在宜黄。时新任旅长柏天民准备撤退,连蒋介石都已经批准了。
但身为团长的王耀武,却劝说旅长柏天民不要撤退。因为红军善于打援,善于野战,不喜欢硬攻,所以32旅与其弃城野战,不如死守。最后32旅守了宜黄24天,红军多次攻城,连续激战,到底没能拿下宜黄。
此战中,旅长柏天民受伤。战后,蒋介石入院探望,柏天民向蒋介石大力举荐王耀武接任旅长。蒋介石专门召见了王耀武,询问他为何主张死守而不撤退,王耀武回答:“当时已经身陷重重包围,突围已不可能。与其突围失败而死,不如坚守与城共亡、何况宜黄是战略要地,一旦失守,即便付出1万人的牺牲,也未必能够重新夺取。为整个战局着想,我们便下了与城共存亡,宁死也不放弃的决心。”
这就是王耀武,不仅会打仗,而且会说话。
一贯主张“武死战”的蒋介石,对王耀武的这个回答非常满意,他立即提升王耀武为少将旅长。因为考虑到32旅多是黄埔一、二期的毕业生,王耀武这个黄埔三期难以服众,他就让王耀武担任了补充1旅的旅长。至此,王耀武成为一个独立军事单位的军事长官,并且在蒋介石的心里也挂上了号。
补1旅先在何应钦指挥下作战,后来又划归俞济时指挥。何应钦长期是国民党军中的首领型人物;俞济时是蒋介石的外甥,后来长期担任蒋介石侍卫长,权倾一时。和何应钦、俞济时搭上线,这对王耀武后来的发展帮助很大。
虽然已经开始在军界崛起,王耀武并没有放弃利用食品公司培养出来的经商头脑。北伐之后,他就托友人挂名,成立了振兴食品厂。几年之后,食品厂就开了多家分厂,王耀武财源广进。
头脑灵活、手中又有钱的王耀武,不可能只埋头打仗,他还在国民党高层广结人脉。戴笠崛起之时,王耀武带兵经过浙江,就让副官亲自向戴母问安。王耀武是黄埔三期,戴笠只是黄埔六期,王耀武的这种礼贤下士,令戴笠非常满意。
凭借灵活、多金和礼贤下士,王耀武在国民党政工、军统诸多领域,无往不利,这为第74军日后成为王牌军奠定了基础。
当张灵甫在西安为出路发愁时,在陕西汉中驻扎的补1旅要扩军成51师,建制从3个团变成两旅四团。这样一来,51师就要增加两个旅部一个步兵团,自然需要大量军官。在这种情形下,张灵甫来到51师,成为一名上校高级参谋。
张灵甫是个勇敢的军人,但不善钻营,甚至可以说有些呆头呆脑,但王耀武是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在以后的岁月中,有了王耀武在后面坐镇,张灵甫这把利剑,没有了后顾之忧,从此可以全力以赴地在战场上厮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