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血腥的南京保卫战(3)

得知爱将张灵甫负伤,王耀武极力劝说张灵甫离开战场到后方就医,但被张灵甫拒绝了。考虑到第51师主力部队大都已经撤进城区,加之305团伤亡过大,东山屯一翼已经失去,王耀武决定要求305团退往南京城区,占领雨花台的藏家巷、新闸、杨庄一线。

12月9日,在夜色的掩护下,305团向新的阵地前进。当部队抵达雨花台时,藏家巷的防线已经被日军攻克,一股日军已经突入到了中华门一带。

情况再一次危急起来,张灵甫率领305团在深夜中向日军发动攻击。经过彻夜混战,硬是把突入到中华门一带的日军给赶了出去。

天亮了,日军再一次对305团的防线发动了进攻,但又被击退了。如此数次,日军郁闷了,到了第二天上午,他们干脆绕过305团主力,试图夺取305团防线侧翼的华严寺、毛官渡等据点。

张灵甫率部像一把战斧一样,又向华严寺劈来。华严寺阵地发生了反复的争夺,争夺的结果是305团400多名官兵伤亡,而华严寺阵地则掌握在了305团的手里。加上之前河定桥、中华门阵地的伤亡,此时的305团兵力几乎已经耗尽了。

然而,更大的考验再次降临了。11日,位于雨花台正面的88师阵地被日军突破,305团侧翼完全暴露。这是张灵甫最不愿意遇到的结果,但又无可奈何。雨花台方向的日军,借助地形上的优势,向坚守在华严寺的305团第3营进行了扫射,3营伤亡惨重。

305团已经无法再继续坚持下去了,但张灵甫依然率部力战不退。师长王耀武下令,让305团退守到赛虹桥。战斗进行到这个时候,阵地已经是犬牙交错,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305团的第3营,接到撤退命令后,绕道华西门、洪武门、太平门,环城跑了70多里,才来到赛虹桥。

自8日胳膊负伤以来,张灵甫的伤口一直没有得到认真处理,现在已经恶化了。加上几天没有休息,战斗的疲劳和紧张令张灵甫脸色苍白。

74军军长俞济时命令张灵甫到江北养伤,并让团附常孝德代理团长。就这样,张灵甫离开了部队。

可以说,俞济时此举是救了张灵甫一命。因为第二天,当初信誓旦旦要守卫南京的唐生智,就放弃抵抗了。

打不过日军而放弃抵抗,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唐生智的许多做法,却给南京的军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首先,战前唐生智主张固守,曾下达了“卫参作字第36号”命令。其中有一项内容为:“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通运输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78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

这个命令就是要上缴船只,不允许南京军民撤退。唐生智此举是效法项羽当年的破釜沉舟。但唐生智没有做成项羽,到了12号他突然发现南京已经无法守住,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拿出蒋介石“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的电文,决定撤退。

部队要撤退,就要渡江,就要船只。但根据此前命令,各部队手里都没有船只。而且撤退命令下达后,唐生智还没有给部队安排船只就提前撤离了。面对浩浩荡荡的长江,又是12月寒冬,没有船只,身穿棉服的部队如何撤退?

更有甚者,唐生智下令撤退时,居然没有通知负责督战的36师。于是,从前线撤退下来的部队,遇到了36师,并与36师发生了交火。可怜许多从抗日战场上侥幸活下来的中国军人,居然死在了自己人手里。

来到江边更是一片混乱,军人、百姓全都聚集在江边,为了争抢少得可怜的船只,军人之间甚至发生了枪战。乱飞的子弹、相互拥挤的践踏,又让不少人失去了生命。一些人找不到船只,只好大冬天跳到长江里打算冬泳过江,结果很多人溺死在了长江里。

撤退的部队部分到了江边,部分却还在城里继续战斗,因为他们的指挥官没有传达唐生智的撤退命令就提前逃跑了。那些苦守在城里的军人,直到第二天才发现,军官们早已经逃跑了,等待他们的将是被日军屠杀。

还有一些军官由于担心日军追上来,竟置城外守军于不顾,下令关闭城门。逃过江后,由于害怕日军追击,还下令烧毁船只,根本不管部队士兵的死活。

这是一幕惨剧,造成这幕惨剧的罪魁祸首当然是日军,但中国军人,尤其是唐生智等人的错误决策,也是出现这幕惨剧的一个重要原因。

和其他军队相比,74军是幸运的。虽然74军也没有多少船只,但军长俞济时临时抢购了一批木头,扎成了木排,把74军的主力部队运过了长江。

13日,日军进入南京城,对困在城内的几万中国军队和手无寸铁的百姓,进行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可以假设,如果张灵甫11日没有提前离开,他即使没有在战场上战死,凭他负伤严重程度,要想在乱军之中安然撤离,也是非常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