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匠精神2:员工核心价值的认知升级
- 付守永
- 1505字
- 2022-01-12 11:24:45
推荐序
成为自己岗位的专家
我与付守永先生的结缘,来自于工匠精神。有一天,我去书店,在柜台上看到一本《工匠精神》的书,被深深地吸引住,毫不犹豫地买了一本。
有一次,我到北京出差,专程去拜访了付守永先生,向他请教工匠精神。他得知我是企业的员工,是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就问我作为产业工人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我回答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专注、持续的精进,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努力成为自己岗位的专家。”听闻付守永先生的新作已经完成,还邀请我写推荐序,实感荣幸。当我收到电子版的书稿,就迫不及待地点开。看完后,只感觉“爱、专、细、精、恒、责、变、行”这八个字嵌入大脑,挥之不去。
工匠对工作有一种虔诚的热爱,更大程度上认为工作就是完成自己热爱的事业,他也告诉了读者工作是什么。工作是指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活动。事业是什么?事业是指个人所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和系统的,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经常性活动。工匠最可取的优点是把做事的过程视为提升的过程。一个人有事业心是需要专注的,专注体现在什么地方?体现在我们为把这件事情做好,需要花时间、精力和金钱,浅尝辄止难成大器。要去注重细节,工作上的细节是一个人对工作的态度,也是一个企业的文化精神。要做一件事,先存下自己的初心,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寂寞是考验一个人能否成功的试金石。成大事者心存高远,但更懂得沉淀自我,脚踏实地。坚守自己的岗位,努力把工作做好,它就是一种责任;守责任,其实就是坚守人生的义务。当我们产生太多的“不值得”观点时,它可能会摧毁我们的人生。作者告诉我们,工匠追求精进的路上,永不满足现有的成就,永远在路上。最后是行动,我们知道很多的方法,很好的道理,如果我们不行动,一切永远是空中楼阁。付守永先生用八个字,对践行工匠精神给出宝贵的经验指导。它的经验价值不在于每个个体,它们环环相扣,相互补充,重要的就是整体性。从“工人”到“匠人”无不经过这八个字的锤炼。
读这本书,我花了两天的时间。我无法快读,因为每读一个篇章,一个观点,一个故事时,就会勾起我职业生涯的记忆。
我是钢铁企业的一名员工,在基层一线工作了30年。从火车皮清扫工干起,到皮带机工、顶岗工、配料工、班组长,再到车间管理者;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成为金牌工人,成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每一个岗位精进和改变,都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指引。我也曾对自己的成长经历进行总结,但总感不足,而付守永先生所著的书,让我找到了答案:车皮扫过了,但我想办法把车皮缝隙的煤料抠出来,为企业减少损失,这既是“细”,也是一种“责”;当他人用扫把清扫过机器皮带后,我仍不满足,还要用拖把拖,这就是“精”。
我深深体会到,践行“工匠精神”,首先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工人”,再由“工”到“匠”的转变,用工作实现自身价值。我们每个岗位、每名员工都是公司整体运行中的重要一环,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并保持耐心、细心和决心,才能保证自己在岗位上无差错,无延误,然后成为一个具有自我升华能力的“匠人”。
很多人认为工匠是一种机械重复的工作者,其实工匠有着更深远的意思。“工匠精神”自古有之,它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工匠精神,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更是这个时代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需要许许多多的工匠。想不断壮大发展的企业,需要培育更多精益求精的工匠型员工;个人的成才更需要工匠精神来指引,让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平凡的岗位上,始终保持初心,且心无旁骛,锲而不舍,使自己成为岗位或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专家。
最后,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多一点工匠精神,坚持信念,恪守原则,追求精进,让工匠精神在新时代中传承创新。
陶柏明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