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艰苦训练

余老师带着毕征、李奕宁和李飞玉来到了学校的会议室。东方红小学四年级有六个班,五、六年级各有五个班,一共有16个班。

今天学校的副校长连义珍把16个班的班主任和每个班选出来的三名参赛学生召集到一起开会。首先学校大队委的大队长六年(二)班的刘文胜同学,将东方红小学年度诗歌大赛的要求作了介绍。刘文胜简明扼要把比赛的注意事项说了。本年度是第三届年度诗歌大赛,规则和往年类似,不过由于从四年级开始扩招后,四年级就比五、六年级要多一个班,前两届诗歌大赛一共有15支队参加,今年有16支队参加。

学校的比赛跟班级的比赛在赛制还是有所不同。班级的比赛比较简单,而全校的比赛就多了一些环节。比如每个班三名队员组队一起上场,每个学生都要回答四道必答题。然后在和别的班级比赛的时候还设有抢答题、必答题,如果必答题和抢答题的成绩相同,就进入飞花令决一胜负。16个班对应的16支队伍,先举行16进8的比赛,根据得分的情况排出1~8名进入下一轮。在八进四的比赛当中,第一轮的第一名和第八名进行淘汰赛,第二名对第七名,第三名对第六名,第四名对第五名也分别进行淘汰赛。

在半决赛中第一轮第一名和第八名的胜者,会与第四名和第五名的胜者再决出一个决赛名额;而第二名和第七名的胜者再与第三名和第六名的胜者决出另一个决赛名额。胜出的两队再赛一轮决定冠军的归属。这种规则就使到16进8的比赛非常重要,其成绩决定了队伍进入以后几轮比赛的潜在对手,也避免了两支名列前茅的强队提前相遇。

会议的最后举行了抽签仪式。五(二)班在16进8的比赛当中,抽到的对手是六(五)班。代表五(二)班去抽签的是李飞玉,因为李飞玉也是学校里的大队委成员,她平时是学校里的大名人,虽然他这一次在班级赛中拿到第三名,不过让她去抽签也是比较合适的。

李飞玉一看抽到的对手是六(五)班,自己也吐了一下舌头。众所周知,六(五)班是整个学校里学霸集中的班级。六(五)班的学生主科学习成绩好,音乐、体育、美术、文学、诗歌、相声和街舞等都汇集了整个学校的顶尖高手。

余老师看到抽到了六(五)班,也苦笑了一下,心想这一次只能一轮游了。等到会议和抽签结束后,余老师带着三名同学回到五(二)班的教室。这个时候别的同学已经下课回家了,余老师等大家坐下来就非常认真地说,“同学们!学校年度诗歌大赛的第一轮比赛还有两个星期就要举行了,这次我们的对手是六(五)班。应该说六(五)班的对手很强,但是我们班也不错。大家想想看,这次同学们都没有想到班级赛毕征同学能够脱颖而出。同样的道理,在全学校的同学都以为六(五)班肯定会胜出的时候,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五(二)班实现逆袭。这就需要我们三位同学认认真真地复习。这段时间除了正常的上课之外,大家尽可能挤出时间来跟我学习,用比对手更充分的准备,力争在诗歌大赛中笑到最后。

余老师是南粤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毕业生,他师从中文系著名的陈琳笙教授学习,写得一手好文章,也是当年南粤师范大学诗社社长。本来他毕业后有机会到党政机关去工作,后来喜欢教学就来到了东方红小学任教。两年前,他带领6(2)班拿到了年度诗歌大赛的亚军。

余老师对三位同学说,“我首先把《唐诗三百首》分成三个部分,要求毕征重点学习前100首,李奕宁重点学习中间的100首,李飞玉重点学习最后的100首。这样分一分工,在团体赛的时候确保有人能更准确记住相关的内容。

三天后,于老师又召集了三位同学讨论,同时抽查他们复习诗歌的进展情况,其中让李飞玉默写杜甫的《登高》。飞玉把万里悲秋常作客中经常的常字写成了长期的长字。对此,余老师还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余老师说,我们现在是要和最厉害的六(五)班来比赛,所以我们每一个细节都要考虑到,不能够出现一丝一毫的偏差。我们要迎头赶上,必须要比六(五)班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的训练量是超负荷的,只有这样,我们才有获胜的机会。

还好余老师抽查到毕征的诗歌学习,无论是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还是刘禹锡的《浪淘沙》或者是王维的《辋川赠裴秀才迪》等诗歌,毕征都一字不落精准的回答出来。余老师于是对毕征提出了表扬。

余老师还把剩下的一周半时间作了安排。接下来的半个星期,重点是进行抢答题的训练。这些抢答题的题目也都是来源于所学的诗歌,只不过是要求学生对诗歌的作者,诗歌的字句,诗歌的内容等等都要非常熟悉,到时抢答起来就会更有把握。最后是花一个星期来强化三位同学的飞花令。

余老师专门问毕征,“这一次的班级比赛,你的飞花令水平为什么突飞猛进了,你用了什么方法”?

毕征笑着回答说,这是我爸爸在网上搜集了资料,还编了口诀。我是用口诀法把要背的诗句记住的”。余老师听了,非常高兴,对三位同学说,“毕征的爸爸很厉害,我们的训练就按照他爸爸教的方法来。毕征,你跟大家说说你爸爸怎样用的口诀法”。

毕征就介绍起爸爸教他口诀法的经过,刚好他复印过爸爸关于飞花令的诗歌日记,于是他把这篇日记恭敬地递给余老师,余老师就吩咐同学们休息10分钟再继续开会。

在休息的间隙,余老师认真地看了毕忠的诗歌日记,“前段时间,小征抱怨说飞花令的诗句特别多,带有同一个字的二十多句诗,要把它们全部都记全了很费劲。

当时我告诉小征,暂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还是要多练多看多比赛。后来我对这个问题专门作了一些思考。我在网上收集了带有水字的诗歌,挑出了二十多句相对通俗易懂的。我把它打印出来后,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1)流水如有意。——王维《归嵩山作》

2)隔水问樵夫。——王维《终南山》

3)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

4)八月湖水平——孟浩然《临洞庭湖上张丞相》

5)行到水穷处——王维《终南别业》

6)白毛浮绿水——骆宾王:《咏鹅》

7)仍怜故乡水——李白《渡荆门送别》

8)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9)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10)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1)一水护田将绿绕——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2)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

13)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4)桃花潭水深千尺——李白:《赠汪伦》

15)春江潮水连海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6)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17)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18)遥望洞庭山水翠——刘禹锡《望洞庭》

19)一道残阳铺水中——白居易《暮江呤》

20)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泊船瓜洲》

21)杨柳青青江水平——刘禹锡《竹枝》

22)天阶夜色凉如水——杜牧《七夕》

23)惟有门前镜湖水——贺知章《回乡偶书》

以前我上中学的时候,喜欢使用口诀法,就是把一些内容比较多的,要记要背的内容,挑出一些关键字来,编成口诀,通过背诵口诀来帮助记忆。

比如说,在对修饰名词的形容词排序的时候,如果出现多个形容词,要按照什么规则来排序呢?当时我就编了一个口诀——限描大形新颜国材用,直到今天,如果你要考我这方面的题,我就把这个口诀背出来,然后再看看出的题,按照口诀的指引一对比,就能把排序问题解决好。这个口诀是提取各类形容词的第一个字,限对应限定性形容词,描对应描绘性形容词,新对应形容新旧的词,颜对应形容颜色的词,大对应形容大小的词,形对应形容形状的词,国对应标注国别的词,材对应标注材料的词,用对应标注用途的词。

如果你要把描绘性,新旧,颜色,大小,形状,国别,材料,用途这些字都记住,那可能难度会高一些,我把每个词精简成一个字,就减轻了记忆的负担。以后要用的时候,我通过回忆一个字就想起了那个词。

我把带有水字的诗句中,水字前面的字挑出来,如果水字前面没有字,就找后面一个字。按照这个思路,上面的诗句就简化为在水字之前的“流隔日湖到绿乡碧一重江潭潮山铺青如”和在水字之后的“光村”,由于流水、一水和江水的诗句都有两句,把它们单独抽出来。但剩下的“隔日湖到绿乡碧重潭潮山铺青如”也不好记,需要重组。

我琢磨了几分钟,把它们调整成为“青山碧绿隔日到,潭潮如湖铺重乡”,“一水护间,流水如鳜,江水暖绿,水光村”。

好了,我做完这些功课后,就告诉小征,“我们现在学水字的飞花令。我们先把这些诗句都背熟了,背完之后,再把口诀背会。以后如果想不起来还有哪些诗句,一想口诀就能够帮助我们回忆起来”。

小征一听,觉得这个办法,挺有意思的,就按照这个口诀,认真练习。到了星期六进行飞花令比赛的时候,小征很流畅的把诗句说出来,由于他的记忆力好,加上经过这项训练,一上来就把我比下去了”。

余老师看完之后觉得很好,在继续开会时说,“会后大家看一下毕征爸爸的飞花令诗歌日记,对大家提高飞花令的比赛能力很有帮助”。

余老师又给三位同学做了布置。这一次余老师把飞花令可能会比赛的字选了20个字,除了毕征原来搜集的五个字之外,还增加了江河月风雨等等。而且他要求每个同学去收集资料的时候,每一个字都要收集50句诗歌,这样的准备才会更加充分。

终于到了和六(五)班比赛的时候了。这次16进8的比赛,学校专门做了安排。每天下课后安排一个小时,进行诗歌比赛,每天进行4场,每场15分钟。

五年(二)班和六年(五)班的比赛排在最后一场进行。前面的15场比赛,战况都很激烈,最后共有7支队伍胜出,其中有两场比赛还通过加赛飞花令才决出胜负。

大约是下午5:30的时候,轮到五(二)班和六(五)班的比赛,代表六(五)班的三位学生是邓安琪,粟明,关连胜。他们三个人坐下来,用非常得意的神情望着台下的同学们,似乎在说这场比赛肯定是我们三个赢了。而毕征、李奕宁和李飞玉也蛮有自信的落座,因为这一段的突击练习增强了他们的底气,余老师的超负荷训练法还是收到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