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理想的胜利
- 圣经故事全书(套装共4册)
- 刘振鹏主编
- 3901字
- 2022-01-21 14:29:20
基督教要成为世界性宗教,就必须与耶路撒冷决裂,与那个古老的信仰中狭隘的部落偏见决裂。一位名叫保罗的出色演说者和组织者拯救了基督教,没有让基督教沦为一个新的犹太教小宗派。保罗离开了犹太,进入了欧洲,把这个新的教会变成了一个不承认犹太人、罗马人、希腊人之差别的国际性教会。
关于保罗,我们了解得很多。
就史料而言,我们对保罗的了解远远超过对耶稣的了解。《新约全书》中紧接着《福音》的《使徒行传》,有十六章是记载保罗的生平和著作的。他曾云游于西方异教徒之中,他在这段时间所写的信函详细地叙述了他的学说。
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居住在小亚细亚西北角西利西亚地区的塔尔苏斯城。他们给儿子起名扫罗。
扫罗的社会关系广泛,帝国好几个地方都有他的亲戚。他很小就送到耶路撒冷上学。他既是犹太人,又是罗马公民,地位颇为特殊。罗马公民的荣誉是他父亲因有功于罗马而得到的赏赐。那个年月,有了这个荣誉便可享有许许多多的特权。
在完成了所有犹太人子弟都必须完成的学业之后,扫罗当上了学徒,开始学做帐篷。他后来就以做帐篷为业。
由于在法利赛教派的学校受到过严格的教育,当犹太教公会下令处死耶稣时,扫罗是衷心拥护的。他后来还与年轻的同胞们一起,积极致力于铲除耶稣的影响。他们认为,那个该恨的拿撒勒人在加利利和犹太广泛传播的都是煽动闹事的学说。
斯蒂芬被人用石块砸死时,扫罗就在现场,但是他却无动于衷,眼睁睁看着斯蒂芬成了第一个为新的信仰而献身的殉教者。
扫罗常常率领着一伙无赖打着维护古老法律的旗号犯下新的罪行,他几乎天天都与耶稣的追随者照面。
这些早期的基督徒卓尔不群,他们的个人品行堪称典范。
他们粗茶淡饭,生活简朴;他们诚实忠厚,不欺不瞒;他们仗义疏财,扶困济贫;他们就是被推上绞刑架,口中仍然念念有词地为迫害他们的人祈祷。
起初,扫罗对此疑惑不解。
后来他渐渐明白了,耶稣绝不仅仅是一个革命的鼓动者,否则他就不会令那些从未谋面的人对他如此崇拜。
扫罗是个聪明的学生,而耶稣从来就是一个聪明的老师。扫罗蓦然醒悟,理解了耶稣,拜倒在他这位不知名的老师脚下。
扫罗是在一条偏僻的道路上幡然悔悟的。
耶路撒冷的大祭司得知大马士革有不少犹太人开始接受基督的学说,于是便给大马士革的大祭司写了封信,要求他把那些信奉旁门左道的人抓起来,送到耶路撒冷接受审判和处罚。他把信交给了扫罗,让扫罗带到大马士革去。扫罗接到这桩可憎的差事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可是在他到达叙利亚的首都之前,他失明了。
他那失明的双眼居然重见天日。
耶稣是对的,而大祭司是错的。
这是自那以来数百万人民得出的合乎逻辑的结论。
扫罗没有递交信件,也没有要求把异端分子交给他看管。他径直去找大马士革的教会领袖亚拿尼亚,请求受他的洗礼。
从那以后,他就被称作保罗。他作为向异教徒传教的使徒,用的就是这个名字。使徒保罗天下闻名。
他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并应一个来自塞浦路斯岛的早期悔悟者巴拿巴拉之邀前往安提戈纳斯。接受了耶稣的学说,不再到旧的犹太教堂做礼拜的人,最早就是在这座城市被公开称作基督徒的。
保罗只在安提戈纳斯逗留了不长的时间,接着便开始了他作为传教士云游四海的生活。他踏遍了帝国的山山水水,最后得到的奖赏,是在一座不知名的罗马公墓里为他立了一个殉难者纪念碑。
他最初是在小亚细亚的沿海城市传教,许多人听了他的话以后皈依了基督。希腊人听他讲道兴趣盎然,他们也跟得上他的思路。保罗机智巧妙地打消了他们的种种疑虑,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新的信仰。
然而在大部分地中海港口城市,那些犹太基督教小团体都仇恨保罗,竭力挫败他的事业。
多少代人陈陈相因的偏见,不可能一朝改变。那些善良的人觉得,保罗走得太远了,他对宙斯和密多罗的追随者太友善了,他首先应该是个犹太人,基督教的理想则应放在第二位,而且还应尽可能遵守摩西律法。
保罗试图向他们证明,基督教与摩西律法毫无共同之处,不可能既尊崇耶和华,又为耶稣的上帝效劳。听了这些话,人们的不满就变成了公开的仇恨。
有好几次,他们企图杀死这个可恨的帐篷匠。保罗终于明白了,基督教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寻找新的听众,必须与犹太教一刀两断。
他仍然留在小亚细亚,但是,在特洛阿斯,一个离荷马曾经歌颂过的古城特洛伊的废墟没多远的海港城市,他终于下定决心到欧洲去。
他越过赫勒斯旁,直奔马其顿腹地的重要城镇腓利比。
他现在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古老国家,在那里用他所熟悉的希腊语向他的第一批西方听众宣讲耶稣的思想。
他还没有演讲几次,就被逮捕关进了监狱。
可是那里的人民爱戴他,他得以悄悄逃了出来。
他并没有因为被捕入狱的不幸经历而心灰意冷,他决定在敌人自己的堡垒里向敌人发起进攻,他去了雅典。雅典人对他礼貌有加,但是他们在最近的四百年当中所听到过的新学说太多了,传教士已经激发不起他们的兴趣了。
保罗讲道从未有人加以阻止,但就是没人上前要求受洗。
我们从他后来写给科林斯教徒的两封信中得知,他在科林斯大有收获。他在信中解释了他的一些思想主张,这些思想主张随着时间的推移离犹太基督教徒仍然尊崇的古老教条相去越来越远。
保罗这时已在欧洲待了好几年,为今后的传教工作奠定了基础。他可以返回他自己的小亚细亚了。
他先访问了西海岸的以弗所。那座小城自远古时代就有一座祭祀狄安娜的神殿。狄安娜被希腊人称作阿耳忒弥斯,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同胞妹妹。她不仅是月亮之神。人们相信她可以对所有生物施加影响,比她的父亲宙斯威力还大,就像到了中世纪耶稣的母亲玛利亚比耶稣更受崇敬一样。
保罗请求允许他在当地的犹太教堂里演讲。他得到了批准,可是犹太人听他讲了几次道以后,就不许他再讲下去了。保罗租借了以前一位希腊哲学家的讲习厅,在那里举办了他的第一个神学讲习班,历时三年有余。
以弗所同耶路撒冷一样,也是一个宗教垄断一切的城镇。狄安娜神殿里的礼拜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了收入。
来访的人络绎不绝,卖东西的人收入可观。就像我们今天到了法国的卢尔德要买圣母像,到了意大利的罗马要买圣彼得像一样,当时游以弗所的人必买狄安娜像带回家去。狄安娜神像的买卖兴隆至极。
如果保罗传教成功,把世世代代对这位超凡女神的尊崇摧毁,神像的生意不就做不下去了吗?
金匠、银匠、神殿的祭司们做出了反应,这反应与他们在耶路撒冷的同行几年前做出的反应一模一样。他们要像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杀死耶稣那样杀死保罗。
保罗闻到风声便逃跑了。不过他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完了。
尽管保罗以后再也没有到过以弗所,但那里的基督教势力已经成长壮大,坚不可摧。以弗所成了早期基督教最重要的中心。据公元二世纪和三世纪的编年史记载,那最终确定了新的基督教学说的宗教会议,有好几个都是在以弗所举行的。
保罗这时已经老了。他经历了种种艰难险阻,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趁着还有一口气,他要重访他的老师仙逝的地方。
许多人对他加以劝阻。
耶路撒冷的所谓基督教徒其实不过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那些对保罗热衷于教不能容忍的人提起保罗就咬牙切齿。虽然保罗在希腊功成名就,但是在一个由法利赛人的精神统治着的城市里,这样的声誉无足轻重。
保罗不信这些话,可是他刚一踏进圣殿就被认了出来。在场的人迅速把他围在当中,想要他的老命。
幸亏罗马军队赶来搭救,把他带到了城堡里。
罗马军人不知如何处置保罗。起初,他们以为他是个革命的鼓动者,从埃及来到犹太制造麻烦。保罗向他们证明自己是个罗马公民以后,他们连声向保罗道歉,还摘掉了先前给他戴上的手铐。
耶路撒冷驻军的指挥官吕西阿斯发现自己陷入了几年前彼拉多面临的困境。
他没有理由审判保罗,但是他有责任维持治安。
他允许把保罗带到大公会前,耶路撒冷城再次处在了内战的边缘。
几年前,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为除掉他们共同的敌人耶稣而仓促结成了同盟。但是他们不久就后悔了,一直为此争吵不休,闹得耶路撒冷始终不得安宁。
在这种形势下,保罗不能指望举行公正的审判。吕西阿斯明智地把保罗带回了城堡,以免受到暴民的伤害。
接着,他趁公众没注意的时候把保罗送到了行政长官所在的恺撒城。
保罗在恺撒城待了两年有余。虽然他在这段时间几乎享有完全的自由,但是犹太教公会的成员没完没了地对他进行起诉,使他实在难以忍受。他最后要求把他送到罗马,向皇帝陈诉他的案子。作为罗马公民,他有这个权利。
公元六〇年秋,保罗启程前往罗马。
这是一趟灾难性的旅行。
载着保罗的船撞在了马耳他岛的岩石上。过了三个月,另外一只船才把保罗和他的同伴送到了意大利大陆。公元六一年,保罗到达罗马城。
他在罗马似乎也享有充分的自由。罗马人对他没有什么要指责的,他们只是希望,既然保罗在耶路撒冷会起骚乱,那他就不要到那个地方去。罗马人对犹太人的宗教不感兴趣,当然不愿意为那引示为罗马人自己的法庭所承认的罪名而审判一个人。
既然保罗不再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罗马人也就允许他随便走动。保罗充分利用了这个难得的机会。
他在一个贫民居住区租了一间安静的小屋,再次做起了传教的工作。
他在生命的最后这几年里表现出崇高的勇气。经历了二十年的艰难困苦,他已是风烛残年。然而亲自向文明世界之都传播耶稣的思想,机会实在难得。有了这样的机会,坐牢、鞭笞、石击(有一次,他差点让他的同胞用石块砸死)、饥渴、没有尽头的旅行,这一切又都算得了什么!
他后来又奋斗了多长时间,他最后的结局如何,我们无从知道。
公元六十四年,那里爆发了一次愚蠢的反基督教骚乱。暴徒们对信仰新宗教的人烧杀抢掠,罗马皇帝尼禄非但不加以制止,反而予以鼓励。
保罗似乎就是在这场大迫害中遭了难。
自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听到过提起他的名字。
然而现代的教会就是他的一座丰碑。
保罗是加利利通往罗马的桥梁。由于他的努力,基督教才没有蜕变为一个新的犹太教小宗派。
使基督教成为了全世界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