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春秋首盟

郑庄公在位期间,前前后后总共对外用兵至少二十次。在他的手下,良将众多,公子吕,颍考叔,高渠弥,公孙阏,瑕叔盈,夷仲年等等,人才辈出,战力极强。

国家强大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便是邻居担心了。对某些个国家来讲,郑国实在是一个威胁。

比如卫国。当时的国君是卫桓公。本来在春秋初期卫国与郑国地位相当的,卫桓公的祖上卫武公与郑庄公的祖父郑桓公、父亲郑武公一样,都曾经是周朝的卿士。

后来这个位置便只剩下郑庄公一个人了,这让卫桓公心里很是不爽。他一直想教训教训郑国,通过武力来证明一下自己。

当初郑国公子段造反时,便看到了卫国对郑国的这些心里小九九。所以当叛乱不利时,公子段派儿子公孙滑前来卫国借兵。

公孙滑带足了礼物,重重向卫桓公行贿。

卫桓公分析来分析去,最后决定借兵给公孙滑。令公孙滑遗憾的是,他刚刚把卫军借到后,但还没来得及怎么用,公子段之乱便被郑庄公给平定了。

所以,公子段死后,他的儿子公孙滑便流亡到了卫国,满腔悲愤向卫桓公述说了郑庄公是如何以冷酷残暴的行为杀弟囚母。

当然,公孙滑也是一个演技一流的高手,他口里的郑庄公当然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恶棍。

卫桓公本来便对郑庄公有些看法,对于公孙滑的哭诉,他表现出来伟大的国际主义情操:郑国无道,寡人来替天行道!

当时的卫国还是有两把刷子的,郑庄公根本没想到卫国会突然发难,结果没有防备,郑国东境重镇廪延被公孙滑率领的卫军攻占!

郑庄公怕了吗?当然不怕,但他没有立即出兵与卫国死磕。他充分运用了自己的大周王朝卿士之权,上书天子周平王,要求天子出面主持公道。

周平王是很喜欢主持公道的,虽然他不知道,春秋再走几年,周天子越来越没机会没能力去主持诸侯国之间矛盾关系的公道了。

此时周天子虽然大大不及以前了,但天子令的威望还是存在的。

周平王大怒,立即命令郑庄公率领天子王师讨伐卫国。不但出了王师,周平王还下令虢国出兵相助。

咦,虢国不是被郑国灭了吗?

虢国是周王朝时期一个特殊的诸侯,严格意义上讲,有好几个诸侯都叫虢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周文王的两个弟弟虢仲、虢叔为虢国国君,两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

其中虢仲封于制邑,建立东虢国。这个东虢国被郑国于公元前767年所灭。周平王在郑国灭了东虢国后,封了东虢国后裔虢序于夏阳,重新建立了一个北虢国。

虢叔被封于雍邑,建立西虢国。这个西虢国大约在周宣王时期,东迁至河南三门峡一带,原地留有一部分虢民,仍称虢国,史称小虢国。

这个小虢国后来在公元前687年被秦国所灭。东迁至河南三门峡一带的原西虢国史称南虢国,定都上阳,这个虢国后来于公元前655年被晋国所灭。

前面说过,新建立的北虢国因为实力较弱,所以依附于南虢国。这个时候能够被周平王使唤的虢国,应该就是南虢国。

郑庄公动用了王师,联合了虢国,还向邾国发出了组建联军的命令。

邾国是一个地位尴尬的小国,曹姓,始封于商王朝,周武王后来封始封君王世孙曹挟于邾城,即今山东省邹城市境内。

邾国虽然自周初立国,但直到现在都一直没有爵位,只是鲁国的附庸国。

有意思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小国,到后来还分出一个国家来,史称小邾国。

邾国和小邾国在春秋江湖也是经常露脸的,也算是春秋十二诸侯掀起春秋风云经常跑龙套的国家。

但邾国要跑龙套,必须要经过宗主国鲁国的同意。

现在,郑庄公向邾国发出邀请,邾国受宠若惊,那可是王朝卿士来邀请自己。

受邀出兵伐卫,这不但是给了郑国这样的大周王朝卿士大人必须的面子,更是今后自己的邾国与郑国交好的大好机会。

邾国国君邾定公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邾国地位实在太低。他包括邾国历代先辈做梦都想着一件事:为邾国争取一个爵位!

有了爵位,邾国从此位列诸侯,并彻底脱离鲁国的控制,把邾国从鲁国附庸的这个尴尬地位中解脱出来。

什么是附庸国呢?春秋时期,受周天子认可的诸侯国,一般分两种,藩属国和附庸国两种。

藩属国是周天子通过分封的形式,赋予王室贵族以及功臣“诸侯”的名号所建立的诸侯国。分封这些诸侯国,以治理周王朝的土地,如秦国、晋国、齐国、鲁国等,就是藩属国。

这些诸侯有着充分的国家治理自主权,如制定本国的各种发展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方面具有独立权力。

其义务一般为遵奉王命、拱卫王室、为王作战、交贡纳税、朝见天子等。

附庸国,指依附宗主国而生存的国家,没有独立自主权,受宗主国控制。

当时规定,国家“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附庸国在自己的国家内有一定的国家治理权,但其制定的各种政策,首先必须符合宗主国的总体政策。

其义务是对宗主国所尽的义务,包括遵奉宗主国令、保卫宗主国、为宗主国而战、向宗主国缴纳贡赋、朝见宗主国君等。

附庸国也有两种。一种是附庸于诸侯的,如邾国便是附庸于鲁国的。

一种是附庸于周王室的,如西周时期的秦国,就是周王室的附庸国。

但附庸国的身份是可以转变的。如秦国到了春秋开始,通过由周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给予伯爵级别。

从此秦国摆脱了附庸国身份,一下子升级为周朝的藩属国,成了拥有独立自主发展国家的权力。

所以邾国国君邾定公是一定要积极参与郑国讨伐卫国的。有了郑伯这样的周王朝卿士罩着,向天子讨个封赏,提拔一下邾国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但鲁国能让邾国得偿以愿吗?

邾定公知道贸然向鲁国提出请求肯定不答应,于是便私下里通过鲁国卿大夫公子豫,要求鲁国出兵参加伐卫联军。

鲁隐公当然不肯答应,你邾国这么积极,明显着是想摆脱鲁国附庸地位。

但公子豫却看不到这一点,他只知道,自己在鲁国有着相当的能量,你国君又如何了?

你国君不就是刚刚坐上国君之位吗?而且还是一介摄政的国君,今后的国君又不是你,本公子何必要对你过于尊重?

关于鲁国这段鲁隐公摄政的历史,我们在鲁国风云里详细讲了。这里只需要知道,这个时候,鲁国有不少人是不把鲁隐公放在眼里的。

于是,公子豫干脆不管你国君答不答应,直接率军参加了郑国为首,天子王师、虢国、邾国参加的伐卫联军。

郑庄公大喜,此时虢军尚未到,于是和邾国、鲁国在邾国的翼地会盟。

翼地,即今天山东省临沂市费县西南石井镇,这是公元前722年的事。

这次盟会的规模非常小,仅仅是郑国和鲁国,再加上一个鲁国附庸邾国参加。

但这对郑国来说意义重大,这是郑国第一次能够将鲁国这样的大国叫来一起参与军事行动。

郑庄公可能不知道,这是他为春秋创造的一项历史性功绩:会盟诸侯。

从此,讨伐诸侯,不再是只知道向天子请示后搬出王师的传统套路了。

普遍的,大家联合诸侯,以召开盟会的形式,互相交换意见,统一思想,共同讨伐某个诸侯。

会盟诸侯,甚至成了后来成就春秋霸主的标准配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