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分封制邑

这一次,齐桓公组建八国联军,以讨伐蔡国为名,实则是想教训楚国。

但楚国并不好惹,最终两军对峙汉江后,以和平谈判的形式结束了这一场南北诸侯联盟的终极对决。

郑文公很失望,这一次没能把楚国揍趴下,那下一次楚国还要来欺负郑国!

齐侯啊齐侯,八国诸侯联军,您作为中原诸侯之长,怎么就不敢对楚国亮剑呢?

郑文公还在为这事而郁闷,但令他更郁闷的事来了。

起因也是这次八国联军伐蔡伐楚引起的,既然中原诸侯联盟与楚国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那大军就得撤退。

按照既定的撤退路线,得经过陈国和郑国,那这两个国家不得沿途供吃供喝?

这是一笔庞大的费用,对于象齐国这样的富裕国家来讲不成问题,但对于象陈国、郑国来讲,在八国联军凯旋的过程中,陈国与郑国得一路负责这庞大军事的后勤诸事。这可是一大笔预算啊。

陈国国小力弱,忠君爱国人士非常着急。其中有一个叫辕涛涂的陈国大夫偷偷去找郑国大夫申侯嘀咕此事,他与申侯互相认识,彼此算是朋友。

申侯想了想,便对辕涛涂说:“如果能够说动齐侯率军沿着向东的路线前进,大军一路展示军威,让沿途的各诸侯国以及东夷部落因此有威慑感,那是符合齐国以及天子利益的。”

申侯认为,齐桓公好大喜功,应该会采纳。如果采纳了,那大军便不经过陈国与郑国的,两国便不用承担繁重的后勤保障工作了,这样一来可以为各自国家省下一大笔钱。

辕涛涂大喜,他便去见了齐桓公,将申侯的建议提交了上去。齐桓公一听,感觉这方案非常好,甚至连管仲都认为可行。于是,重重表扬了辕涛涂,大军准备改变撤军方案。

辕涛涂一走,申侯便出现在齐桓公面前。

申侯对齐桓公建议万万不可大军东行,理由如下

一是联军已经出征好久了,大军疲惫,战斗力有所下降,万一碰到那些个东夷趁机围攻,就危险了。

二是大军向东行进,后勤保障力量薄弱。

三是楚国虽然与联军订立了盟约,但如果此时楚国从中搞鬼,尤其是东夷诸国不少已经被纳入楚国势力范围,那后果不堪设想。

齐桓公猛然省悟,大怒:“来人,将陈国大夫辕涛涂抓起来,砍了!”

啊?你齐侯虽然贵为中原诸侯联盟盟主,但也不能就这样随意杀同盟国里的一个大夫吧?

唉,看来齐国人很喜欢杀外国要员,曾经的齐襄公就杀了鲁国国君鲁桓公,还杀了郑国国君郑子亶,车裂郑国上卿高渠弥,现在又轮到陈国执政大夫辕涛涂了。

幸亏管仲等人力劝齐桓公:“主公,不管如何,辕涛涂也是为陈国考虑,也算是忠君爱国,以此而杀之,有辱主公威名啊。”

齐桓公这才作罢。那对郑国大夫申侯呢?

齐桓公予以了高度肯定,他问申侯:“幸亏大夫提醒,否则寡人将害天下诸侯军队于险地。你说吧,想要什么赏赐?”

申侯大喜,他嗯了一口唾沫,小心道:“谢齐侯,如果外臣能够得到制邑,那外臣就死而无憾了。”

制邑,即虎牢关,那是郑国军事重镇,本是周王室借给刚东迁到中原的郑国,由于郑国第二任国君郑武公到处扩张,引天子不快,被天子要回了一半。

郑庄公时代,郑国那么强势,都无法再要回来。到后来,郑厉公勤王有功,天子这才正式将那一半都赐给了郑国。

想当年,郑庄公的弟弟公子段仗着母亲宠爱,要求郑庄公将制邑赐给他作食邑。郑庄公宁可将京城分封给郑段,也不愿将制邑给他,说明制邑对郑国是多么重要。

所以,一直以来,制邑是拱卫郑国最重要的门户,历代郑国国君都精心经营着制邑。

尤其是郑厉公得到制邑全部城邑后,进一步加强制邑建设,使制邑成为仅次于都城新郑的第二大军事重镇。

但现在,齐桓公以中原霸主的名义,居然将郑国重镇在没有预先征求郑国国君郑文公意见的情况下,赏赐给了郑国的一个大臣!

你说,郑文公郁不郁闷?

但齐桓公的命令,郑文公哪敢放半个不同意的屁?

所以,召陵会盟后,郑文公对齐桓公相当不满。

应该说,紧紧追随当时中原霸主齐国,郑国的选择是不错的。但由于制邑的问题,以及楚患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使郑文公对齐桓公产生了很大的意见。

这个时候,又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对郑文公来讲,是一个诱惑。

作为春秋霸主,齐桓公这些年殚精竭虑,东奔西走,救燕驱戎,存邢复卫,救援郑国,讨伐蔡楚,兵威到处,所向披靡。

齐桓公所做的一切,已经远远超越了自己齐国作为一方诸侯应该做的,那纯粹就是周天子应该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齐国确实也将自己当成了天子级别的,对周天子的一些行为看不惯时,便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自己的立场。

比如,当时的天子周惠王,因为特别宠爱小儿子王子带,便有意废掉太子郑。

齐桓公听说此事后,干脆在首止这个地方组织了诸侯会盟,规模浩大,当时齐、宋、鲁、郑、卫、许、陈、曹八国国君参加。

议题之一便是共同拜会太子姬郑,这样便是直接承认了太子郑的周王朝储君地位,逼周惠王不要乱来,以免坏了嫡长制规定。

这其实是齐桓公对周惠王的赤裸裸地威胁:天子喂,你别乱来,你如果要立王子带为太子,那我们诸侯们便拥立太子郑,看你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