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沛县起兵

送徒骊山

秦朝把全国各地一部分犯罪的人发配到骊山,去为秦始皇修建皇陵。这样的刑徒被称之为“骊山徒”。

刘邦作为秦朝的亭长,其工作职责之一就是要把本县的骊山徒押送到咸阳附近的骊山。

而秦始皇陵工程浩大,许多骊山徒就被累死在了皇陵工程上。秦始皇刚即位的时候就下令开凿骊山为自己修建陵墓。等到他兼并天下,从全国征发七十多万刑徒,挖地至多重泉水的深度,用铜汁灌地为外馆,陵墓内部的宫室、官署都和生前一样,用奇珍异宝充斥其中。墓室里用水银做成江河湖海的样子,使用机关使其相互灌注流通。墓室上方有日月星辰,下方有山川景观,用人鱼的油脂做成蜡烛,这种蜡烛可以长久不灭。(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馀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史记·秦始皇本纪》)

古人把死亡当成是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秦始皇为了死后任然能够享受到赫赫权威与荣华富贵,不惜动用重工为自己修建皇陵。为了满足这位“独夫民贼”一己之私欲,无数可怜的刑徒们就累死在了骊山。

西泽纵徒

这一次就是由刘邦负责把沛县的刑徒押送骊山。

他们从沛县出发,一路上许多刑徒就陆陆续续地逃跑了,刘邦一个人也看管不过来。

因为刑徒们都知道,如果到了骊山,十之八九是会被累死在皇陵的工地上的,为了活命,只能逃跑。

他们走到了一个叫“丰西泽”的地方(今徐州市丰县王沟镇三十里庙村),大半的刑徒就都逃走了。刘邦在心里忖度:“如今还没有走出沛县的辖界,人就跑掉了大半,估计到骊山时就全都逃光了,到了那里也没有办法交差了。不如我把他们都放掉吧,还能得到一个仁义的美名。”

于是刘邦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在当天夜里把所有还未逃跑的刑徒召集在一起喝酒。酒至半酣,刘邦缓缓地站了起来,高声对大家说道:“各位弟兄,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暴政已经很久了,如今大家要到骊山去充当苦力,十有八九会被累死在那里;即便没有累死,也很难再回到家中与父母妻儿团聚。”

“如今我刘季不忍看大家前去赴死,现在将大家全部释放,大家自由了,各自逃命去吧!”他说的慷慨激昂。

众刑徒全都一愣,有几个和刘邦关系好的在下面喊道:“我们知道刘亭长仁义,可是你把我们都放走了,那你怎么回去交差?”

刘邦哀叹了一声:“唉,我也只好和大家一起躲起来了......”

这时有刑徒大喊道:“刘亭长如此仁义,为了我们,有家难回,不如我们让刘亭长当我们的带头大哥,弟兄们都一起跟着刘亭长混吧!”

“对,对!”

“是啊,是啊!”

“好,好!”

刑徒们高兴的应和着。

“既然如此,承蒙各位兄弟抬举,以后大家就都跟着我刘季混吧,我刘季一定不会亏待了各位兄弟!”刘邦的嘴角上泛起了一丝微笑。

于是刘邦就做了这一众刑徒们的带头大哥,包括之前逃跑的刑徒也纷纷返回来加入刘邦。这百十来号人就成了刘邦起兵最初的班底。

历史上把这件事情称之为“丰西泽纵徒”事件。

醉斩白蛇

刘邦带着酒意行走在丰西泽中,他让一个刑徒在前面探路。这个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一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趁着酒劲,大声说道:“大丈夫独步天下,有什么可害怕的!”于是走上前拔剑将蛇斩断。

走了几里地,刘邦醉得倒下睡着了。队伍中走在后面的人来到斩蛇的地方,看见一个老太太在路边连夜放声啼哭。问她为什么这样伤心,老太太回答说:“有人杀死了我的儿子,因此我在这里哭”。

众人问她儿子为什么被杀,那个老太太说:“我儿子是白帝之子,变成蛇横在路上,今天被赤帝之子斩杀了,所以我很伤心”。人们以为她胡说八道、散布谣言,想打她,然而这个老太太却突然不见了。

后面的人赶上来,刘邦才醒过来,人们向他报告了这一情况。只有刘邦心里觉得很高兴,心生自豪感,而跟随他的一众刑徒也越来越敬畏他了。

以上这段充满玄幻色彩的故事被记载在《史记》和《汉书》中。毫无疑问,这是汉朝政府为了神话刘邦而故意编造出来的。现在河南永城的芒砀山上还有一座斩蛇碑及相关历史古迹。

这件事情还没有完。据说刘邦斩蛇前,白蟒说:“你欠下的账总有一天要还的。你斩了我的头,我就断你的头;你斩我的尾,我就断你的尾。”于是刘邦一剑把白蟒从正中间斩为两段。所以西汉传到平帝时,白蟒转世,投胎为王莽,毒杀了汉平帝,篡汉为新。后经光武中兴,灭掉了王莽,才又恢复了汉室,建立了刘氏东汉王朝,而东西汉恰巧各传二百余年。

隐匿芒砀

刘邦私自放走了刑徒,遭到了秦朝政府的通缉。他只好带着大家一起逃亡,隐藏在芒砀山中,芒砀山位于豫、皖、苏、鲁四省结合部的河南省永城市芒山镇。他们在芒砀山的湖泽与岩石之间落草为寇,是一桩现实版的“逼上梁山”。可能在这些刑徒中就有鲁智深,武松等好汉们的祖先。

芒砀山就成了刘邦反秦起义的第一个武装革命根据地,沛县的子弟们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大家都想要过来追随刘邦。

成为沛公

想要成就一番大事就一定要抓住历史发展的机遇,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如果刘邦隐匿芒砀山这件事要是发生在和平时期,那么等待刘邦的就只有两种可能:被剿灭或者被招安。

然而,当时发生了一件事却改变了刘邦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秦二世元年秋季,陈胜等人在蕲县起兵反秦,来到陈县后自立为王,建立“张楚”政权。在“天下苦秦久矣”的大背景之下,陈胜吴广反秦起义的星星之火,已经发展成为了燎原之势。全国很多郡县的百姓都杀死当地的长官来响应陈胜。

在这个时候,沛县的县令很害怕,他也害怕被杀。于是他就想:“与其被本地反秦的百姓杀害,不如我主动加入他们,我主动带领沛县的百姓反秦得了。”

主意打定以后,他就把沛县的主吏萧何,狱掾曹参找来商议。萧何,之前介绍过,他和刘邦的关系很好。曹参也是沛县人,所谓狱掾是指掌管本县刑狱司法事务的吏员。

“现在反秦运动在全国风生水起,各地百姓纷纷杀死当地长官以响应陈胜。我看咱们沛县的百姓也要蠢蠢欲动了,与其被百姓所杀,不如我们带领百姓主动反秦。不知二位意下如何?”沛县县令悄声对萧、曹二人说道。

“您担任秦朝的官吏,现在却想要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百姓起兵,恐怕他们不会相信!”萧、曹二人回答道。

“那怎么办啊?反也不是,不反也不是。”县令着急了,不知如何是好。

“现在刘季带领一帮刑徒逃亡在芒砀山里。依萧某愚见,不如大人召回刘季及他手下的几百人,利用他们来号召众人,这样众人就不会不听从了!”

“哎呀,这可真是个好主意啊!”沛县县令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

于是县令就命令樊哙前往芒砀山去召回刘邦。

樊哙,也是沛县人,出生寒微,曾以屠狗为业。隋末杨玄感起兵造反,后失败被杀,其手下第一谋士、也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瓦岗寨带头大哥李密,在兵败逃亡流落淮阳时曾有诗:“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一朝时运会,千古传名谥。”诗中就指出萧何、樊哙本出生低微,却能成就将相之业,只因为时运到来。

樊哙还有一个很特殊的身份:他的老婆是吕雉的妹妹。原来吕公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小女儿名叫吕媭,就嫁给了樊哙。樊哙和刘邦是连襟关系。可能正是凭着这层关系,所以县令才派樊哙去寻找刘邦。

樊哙在芒砀山找到了刘邦,并向刘邦说明了沛县县令想要起兵,急需刘邦回去帮忙的情况。于是刘邦就带领着上百号刑徒弟兄一起随樊哙返回沛县。当他们赶到沛县城门的时候,沛县县令却后悔了。

县令为什么会后悔呢?因为县令害怕刘邦回来不好控制,弄不好还会被刘邦或他手底下的刑徒所杀,等于是引狼入室。

县令想明白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之后,立刻下令关闭城门,拒绝刘邦进城。他又想到当初给他出主意的萧何和曹参。于是县令一边把刘邦挡在城外,一边计划杀掉萧、曹二人。这萧、曹二人也不傻,他们比县令精明多了,于是两人就翻越城墙,来到城外去投靠了刘邦。

刘邦在丝帛上给沛县的百姓写了一封信,并让弓箭手用箭射入城中。“致沛县广大市民的一封公开信”中说道:“天下深受秦朝暴政的迫害已经很久了,县令是朝廷的官员,他会真心实意的反抗秦朝吗?肯定不会的。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广大百姓自己团结起来,一起诛杀县令,再选举一个堪当大任的首领一起来响应诸侯,只有这样我们的身家性命才能保全!”

听到刘邦这样说,于是城中父老就率领子弟一起杀掉了县令,打开城门迎接刘邦入城,并且众人一致推举刘邦做他们起义军的首领。

“天下正陷入混乱,诸侯们都起兵反抗秦朝,如果我们选出来的首领不称职就会一败涂地。我刘季不敢吝惜自己的性命,只怕自己才能浅薄,难当大任。萧、曹二位大人在沛县根基深厚,甚得民心,不如就让他们二位来领导我们。”刘邦站在人群之前,对众人说道。

萧、曹二人都是文吏出生,他们吝惜自己的性命,害怕事情不成功,过后秦朝会将他们灭族。这二人比猴还精,他们明白“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的道理,所以他们宁愿给刘邦当手下也不愿自己出头当首领,于是他们二人都推举刘邦。

众父老也一致推举刘邦,刘邦多次谦让,众人都不敢担当,于是刘邦就做了沛县反秦起义军的首领,自号“沛公”。

刘邦为什么最后能够获得成功?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敢于担当,敢于做别人所不敢做的事。从之前的“丰西泽纵徒”,到现在的愿意担任沛县起义军首领,都可以看出刘邦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