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一花一世界

石钟山

沈师者,身长貌朗,性情忠厚,擅长情,结友八方,无不幸焉。

结识沈师已有三十几个年头,那时我们都青春年少。从哈尔滨的秋天、冬天,一直到春夏之季,我们共同走过哈尔滨的四季。那会儿我们的业余活动并没有好的去处,散步便成为了我们唯一的休闲方式,从那时开始,似乎到现在都没有变过。古人说:三人行必有吾师。沈师是我们三人行中的常客,说天气聊文学,足迹一遍遍夯实了我们既定的行走路线。古人还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沈师也就是在那一会展露出文学才华的,散文诗和美文不断见诸报刊。很勤奋又很刻苦。走路,谈天说地间,便把世界打量了,缓存在心间,便升华成一篇篇美文。

沈师生长于南方,现居九江。南方的细腻温润不仅在他的性情上有所体现,乃至渗透到他的美文中。在他的散文《爱之路》中有过这样的描述:层层叠叠的山岚雾气,在我眼前飘浮舒卷,千姿百态……《夜色阑珊八里湖》:夏夜的风掠过湖面,带几分清凉,拂过脸庞,间忽有几滴水珠溅起……这些关于景物的描述,都透着南方的细腻和圆润。一方水土一方人,验证了沈师的诗意和情怀。

相聚总是短暂,一晃结束了学习生活,我们各自回到了部队。那时我们调动频繁,通信不畅,再次在北京见到沈师时,他已经转业了,在九江市委宣传部工作。沈师又是个做事认真的人,总是想把工作当成美文一样不留一点瑕疵,后来间或又有短暂的见面,来匆匆去匆匆,并没得空细详地交流。后来听说沈师又有了工作调动,我隐隐觉得,不论沈师做什么工作,身在何处,他那颗敏感的文学之心不会变。果然,又一本厚重的散文集《生命的河流》即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是他近年所思所想的结果。他有家庭,上有老下有小,凡人一地鸡毛的苦恼。也有工作,上级的要求,同事的眼光,繁杂琐碎充满了日常。他的创作时间只能在早起晚睡中去完成,这是他的心愿,每当打开电脑,看见上面跳跃的文字,肯定也是他心最妥帖的时光。

文学的意义在于审美。每位书写者,写出的每一段文字,都是在书写自己关于对审美的感受。沈师的文字是美的,心灵里激荡着对他眼前的世界,一花一木的热爱。在热爱中酝酿了创作,把美留给了文字。书写着他的今天和明天,把美好的文字留在他年轮的印痕处,一路鲜花朵朵绽放。

书写文章不在于留下多少文字,而在于收集美和把美的瞬间留住的过程,人生的过程在于每一天每一刻每一秒。然而对文学的追求和梦想,成为了人生最浓重的一条辅线。这是生命之线,失去了对文学和文字的寄托,人生的色调便是灰暗的。

能有所成就的人,总是会用一生去完成一件事。从认识沈师那天开始,他就在用文字记录着心的世界,也记录着丝丝如缕的情感。在那篇《天堂里的母亲可安好?》的篇章里,记录着一个儿子对母亲点点滴滴的爱和思念,以及对老父亲的体恤理解,每一个字都沾染着沉甸甸的情。还有他许多篇章当中书写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都透着他的真性真情。

一个热爱生活并能和世界和解的人,才会是拥有大爱的人。沈师每天起床很早,晨练中他就开始打量这个世界,并去发现触动的每缕晨曦,每片树叶,每片花草……正是这一切构成了万千世界,沈师在世界里淘洗着自己的美,然后又把美好化作一篇篇美文,变成沉甸甸的思考,人生的意义,理想的色彩。沈师是个理想主义者,在他的每篇文章里,都能找到生活的意义和哲理。他寻找着,有如新生婴儿,新奇又惊讶地打量着这个世界。追求美的人他的心灵及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彩色的。沈师正用他的善良之心,审美的目光发掘着人生的意义,世界在他的心间丰满而又立体。

再过几年,沈师会退休,会真正地回归到人之初的宁静之中,但可以预见,他的生活之路会更加丰富多彩,因他的心里装着诗意和远方的美。他在行走,寻找着未知的待发现的诗情诗意。那是万千世界回馈给他的奇珍异宝。一个知天命的人,还能把一件事当成初始时一样去热爱,可以断定,他的人生是幸福的也是成功的。就像信仰,犹如一面旗帜在灵魂深处张扬着自己的魔力。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自然万物的规律。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这是沈师的因果,也是我们万千世界的因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