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勇于创新
- 国家能源集团管理干部学院编写组编著
- 6043字
- 2022-02-24 18:27:39
2.1.1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5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具有创新性的重大论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创新的理论的最新成果,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宝库,已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订的党章。
1.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和确立过程
创新发展理念的形成和确立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到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创新”表述为发展理念
面对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党的十八大提出,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4]。要创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认清发展形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我国发展形势的变化。
①发展环境方面,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2012年12月15—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髙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5]
②发展速度方面,“我国经济已由较长时期的两位数增长进入个位数增长阶段。在这个阶段,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6]
③发展动力方面,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的要素条件如今发生了很大变化,必须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
④发展质量方面,我国经济规模很大,但依然大而不强,我国经济增速很快,但依然快而不优。
⑤发展模式方面,依靠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空间已越来越小,必须更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充分认识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25日致“2014浦江创新论坛”的贺信中,首次将“创新”表述为发展理念。他指出:“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改变世界。”后来他又进一步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7]“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8]
(2)从新常态下“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到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2014年5月,在综合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各方面趋势性变化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在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全面分析了我国经济发展9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进行了系统阐述。在谈到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变化趋势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在许多领域我国科技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够拉动经济上水平的关键技术人家不给了,这就使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随着要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9]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动力转换节点。未来的发展依靠什么动力作为支撑?哪种动力应该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3月5日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作了明确回答,首次提出了“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他指出:“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此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新动力”“牛鼻子”“先手棋”“新引擎”“驱动力”等一系列提法来阐释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对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这些提法,都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一论断的提出做了铺垫和注脚。
(3)从“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到“创新发展理念”的确立
“十三五”时期,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决胜阶段。如何进一步推动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完成,是习近平总书记思考的首要课题。2015年7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提出了“把发展理念梳理好、讲清楚”的问题。他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2015年10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正式完整地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10]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月在重庆调研时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凝聚着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入思考,体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11]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内涵
(1)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基于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把“创新”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他强调指出:“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12];“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3]。
纵观世界发展史,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创新思维的胜利果实,都是创新智慧的结晶。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源自创新。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可以发现,体制机制变革释放出的活力和创造力,科技进步造就的新产业和新产品,是历次重大危机后世界经济走出困境、实现复苏的根本。而世界经济中心几度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这一主轴在旋转、在发力,支撑着经济发展,引导着社会走向。一些传统大国、强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也与失去或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有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重要论述,既是对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历史的深刻总结,也体现了对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14]。
(2)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15]2014年12月,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从生产要素相对优势看,过去,我们有源源不断的新生劳动力和农业富余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低是最大优势,引进技术和管理就能迅速变成生产力。现在,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劳动年龄人口总量下降,农业富余劳动力减少,在许多领域我国科技创新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能够拉动经济上水平的关键技术人家不给了,这就使要素的规模驱动力减弱。随着要素质量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必须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新引擎。”[16]我国面临着经济转型的机遇和挑战,这种转型的核心内涵之一就是要完成从依靠后发优势发展向依靠先发优势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当前世界主要国家争相寻找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水平落后一直是我们的弱点和劣势。但是,这种落后和劣势也给我国提供了有效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条件——利用后发优势加快发展,加快实施赶超。当我国的工业化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甚至在一些领域形成了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的局面时,我们的后发优势就会逐渐削弱乃至消失。后发优势逐渐失去,先发优势还未具备,我们继续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就会面临极为不利的制约瓶颈。因此,推动经济转型,重要任务就是要塑造和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而塑造和培育发展的先发优势,形成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式发展,创新是必不可少的支撑基点,是决定能否形成和持续保持先发优势的关键因素[17]。
(3)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曾进行解释:“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其主要特点是重大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加快,产业组织形式和产业链条更具垄断性。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出台新的创新战略,加大投入,加强人才、专利、标准等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虽然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但大而不强、臃肿虚胖体弱问题相当突出,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不强,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块头的‘阿喀琉斯之踵’。通过创新引领和驱动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要求。所以,我反复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18]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再次强调:“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具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4)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2015年10月,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要树立创新发展理念。他指出:“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阿喀琉斯之踵’。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科技竞争,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发展动力就不可能实现转换,我们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为此,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3.五大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1)创新居于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是因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他进一步解释:“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当然,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都有利于增强发展动力,但核心在创新。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坚持创新发展,是我们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我们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19]
(2)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
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问题。人类的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资源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上走弯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
(4)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要看到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也面临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但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但经济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要把我国的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但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5)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的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种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一定要深化认识,从整体上、从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