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汽-大众系列故事(全三册)
- 张建成主编
- 3013字
- 2022-02-24 17:48:08
“1+1<2”中的奥妙
作者:方一翔
在数学中,1+1=2是客观定理,在合作中,大家寻求1+1>2的共赢。而在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做到了1+1<2,让原本因突发情况而改变的物流模式,有了比原来更低的经济成本。
2017年4月的一天,我们迎来开春以来的第一场雨。由于供暖期已经结束,办公室里格外阴冷,大家的心情也不免受到影响。这时,办公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主管郭朋来一脸愁容,一声不吭地径直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我正在敲打着键盘,听到郭哥喊我:“方,约个会议室,咱们研讨一下各工厂现有的运输方案。”
突如其来的挑战
一进会议室,郭哥便将一沓厚厚的文件摊在桌面上让大家传阅——《汽车、挂车及汽车列车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GB 1589—2016),我一看,这是相关机构和多部委共同参与制定的国家强制性标准,将于2018年7月开始正式实施。按照这个标准,一汽-大众目前使用的国产化零部件长途运输货车没有一辆符合要求——原来郭哥是在担心这件事。不过,既然有明确规定,那我们就按运输标准来调整好了,这也不是什么难事。正在大家七嘴八舌、议论纷纷之时,郭哥又公布了一个更“重磅”的消息,原来,他在拿到文件后第一时间就已经研究过了,如果使用上述合规车辆继续采用陆运,那么一汽-大众的物流成本将增加70%左右,每年需多支出数千万元!
作者在讲解物流方案
这下我们也跟着郭哥陷入了沉思之中。物流成本的增加,最终将直接体现在产品价格上,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价格的上升势必影响一汽-大众产品的竞争力。正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关键时刻必须有人迎难而上,我们责无旁贷。
虽然时间还算充裕,但面对未知的情况我们依旧不敢掉以轻心。于是,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对新方案的研讨中。在一场场密集的“头脑风暴”中,大家随时随地开动脑筋、献计献策。有人说,直接使用新标准货车,但能否与承运商沟通共同承担增加的成本还不得而知;有人说,投入一些成本,研发定制一种符合我们运输需求的新车型;还有人说,能不能再开发出一种成本更低的新运输方式……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优化,大家最后达成共识,将方案锁定为“公铁联运”,原因是铁路运输不仅具备价格较低、运输周期比较稳定等优点,还响应了国家增加铁路运力的号召,可谓一举多得。
从“甲方”到“乙方”
说到国产化零部件的铁路运输,一汽-大众绝对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当时行业内没有可以对标的企业,全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之前与我们接触的承运商都是争着和一汽-大众合作的,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与一汽-大众合作真“香”,不仅能赚到钱,还不拖欠货款。但是这种甲方地位以及优越感在“铁老大”面前就荡然无存了。因为人家觉得我们货量不多,要求还挺高,所以不屑与我们面谈,一般通过电话就回绝了合作意向。郭哥和我在最初的整整三个月里,跑上海—成都线路的铁路货运代理,不知吃了多少闭门羹。后来有一家上海的铁路货运代理老板,是从东北走出来的,看在老乡的面子上和我们推心置腹地聊了起来:“兄弟,铁路一般运的都是大宗商品,像煤炭、粮食、原油,人家都是按专列包车。而你们呢,每天就几节车厢的货,还要求我们这、要求我们那,这可不是一汽-大众的专车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位大哥的话让我们迅速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也认识到了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在市场行情上有较大区别,于是放平了心态,诚恳、耐心地与铁路货运代理进行合作谈判。最终针对上海—成都的线路,我们找到了一家合适的承运商,不仅价格合理,各方面还基本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黎明前的曙光
其实,针对铁路运输,我内心一直有两个问题。第一,铁路运输的时效性怎么保证?万一中间某个站点进行编组作业停顿几天,我们的生产进度就会受影响;第二,当前的零件包装全都是按公路运输标准规划的,能否满足铁路运输要求并保证到货质量?尽管当时承运商口头上给了各种承诺,但我觉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必须采用现地现物的方式,才能消除我内心的担忧及焦虑。
经过方案研讨以及与承运商持续数月的上门沟通后,2017年年底,我组建了一个团队,以全程跟踪的方式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时效性及到货质量测试。之所以把试运行的时间跨度拉这么长,就是为了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观察铁路运输的稳定性,从而将异常情况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为了不影响白天的货物配送,铁路干线装卸作业一般都在凌晨进行。这就意味着,大家要在凌晨两点从被窝里爬出来,披星戴月地赶往上海闵行站和成都新都站开展工作。经过几十次的凌晨实地考察,在确定该线路的铁路运输能够满足时效性及到货质量要求后,我们启动了正式运行的商务流程。
可出乎意料的是,就当一切已经准备妥当时,又一只“拦路虎”出现了。成都工厂要求,所有零件由原来混载在一辆货车配送入厂,改为供应商管理库存(Lieferanten Lager,LILA)零件、物流操作中心(Logistics Operations Center,LOC)零件单独装车配送入厂。“这也太过分了!我们历尽艰辛、长途跋涉两千多公里,好不容易把零件按照规定时间完好无损地送到门口,现在还让我们把零件区分开,并分别送到不同的卸货口!”一气之下,冲动占据了情绪的高地,我直接打电话到成都工厂询问,话语中不免有一些强烈的措辞。但平静下来后,我扪心自问:“之前一直标榜的用户导向去哪里了?是不是只是耍耍嘴皮子,没有落到实处?”于是,我收起一肚子委屈和抱怨回到问题上,努力思考怎么去解决。
要满足成都工厂的要求,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工厂附近单独建立一个分拨中心,但这样做不仅会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成本,还多了一个增加零件质量风险的环节。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不能租用火车站的站台来做分拨?于是,我拿起电话拨通了铁路货运代理的号码。起初他们是坚决反对的,因为站台只开放给铁路工人使用,外人不得进入。后来我就厚着脸皮,以每天n通电话“骚扰”的方式,磨了两周嘴皮子,终于“感动”了铁路货运代理。他们答应,在火车站站台租给我300平方米的地方用于货物分拨,负责人对我说:“小伙子,虽然最近你一直‘骚扰’我,但我很欣赏你,年轻人认准的事情就应该锲而不舍努力地去追求。预祝咱们合作愉快!”一向“宠辱不惊”的我在听到这番话后,心中顿时感觉像点燃了一团火焰。也许这种心情只有真正置身其中,并为之努力奋斗过的人才能感受到,我不禁在心里给自己默默点了个“赞”。
“公铁联运”模式大功告成
由于前期调研和试运行阶段的工作比较扎实,正式运行后的工作就顺利很多。最让人庆幸的是,采购部的同事经过与承运商历时三个月的艰难商务谈判,不仅保证了铁路运输的价格没有比原来公路运输更高,还实现了5%的降幅,可谓是“1+1<2”。物流方案经过无数次演练,已经能保证各个细节毫无差错地实施,同时商务合同也已经形成,可谓“万事俱备,只欠正式切换”了。
2018年6月,在大家的辛勤努力和付出下,所有参与者共同见证了一汽-大众零部件运输业务的历史性时刻——开创性地采用“公铁联运”方式进行零部件的长途运输。当时,我的内心既激动又踏实:我们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之前没有人做过的事!
上海—成都线路“公铁联运”的成功实施,不仅增加了一汽-大众在铁路运输方面的经验,同时也提升了大家将此方案推广到其他线路的信心。于是,在2019年和2020年,我们又分别对上海—长春、上海—佛山、长春—成都、长春—佛山进行了“公铁联运”切换。目前,在零部件长途运输中,铁路运输量占比约30%,不仅成功解决了国家强制性标准实施所导致的运输成本上升的问题,还为公司节约了可观的运输成本。
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善动脑、肯吃苦、敢创新,哪怕是摸着石头过河,也一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这是我所坚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