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赶来相送

幸好杜显彰推说累了,顺势将杜若灵骗了出去。

留下机会给赵霁,让他好与田氏说话。

田氏吩咐田妈妈守门后,果然哭哭啼啼,将赵霂做下的糊涂事,说了出来。

赵霁因为早从杜显彰处得知,平淡说道:“若只是财色,倒不算太坏。”

“可他的前途,尽毁了呀!”到底是自己的儿子,田氏焉能不心痛,“他还尚未娶亲呢。”

“这是他自己做下的事。”赵霁揉着发酸的眼眶,“也没人强逼了他。”

“你父王说,要将他绑去京中,任凭圣上发落。”

赵霁轻声自嘲,这就是父王的自保之策吗?将一切罪责推到儿子身上。

晚间崇王书房里,三子赵霄听闻要自己陪同前往时,立刻没了往日的内敛谦恭,“他做下的腌臜事,为何要我去陪死!”

崇王竖眉喝道:“你这说的什么话?!”

赵霄偏过头,不服气回道:“儿子人微言轻,恐不能胜任!”

赵霁接话,“父王,我去吧。”

在崇王诧异的眼神中,“我多少与圣上熟悉些,希望能有些薄面,保二弟性命无忧。”

跪着的赵霂知道自己现在所求最好,就是性命无忧,立刻膝行抱紧了赵霁的大腿,“兄长,救我!”

“丢人的畜生!”崇王扔了两本书过去,“只会带累你的兄长!”

赵霁并未去看匍匐于他脚下,哭得声泪涕下的二弟,拱手说道,“父王,只要阖府安然,无惊无险,孩儿定当竭尽所能,保二弟平安。”

崇王没再多说,只让亲随将赵霂关在自己院中,无令不得出府。

赵霁独留了下来,“父王,我看这事,只要圣上不疑崇王府忠心,便不会有事。”

他真心希望父亲能在祸事未成之前,以卢氏为前鉴,尽早收手。

可他又担心卢氏手里留了把柄,早晚会牵连出崇王府。

“做与不做,他都会疑心。”崇王眼神萧索,“你陪在他身边十载,难道还没看清么?”

赵霁答道:“凡有亲者,他俱会疑心,不止崇王府。”

“我原本以为,他会留你在京。”父子俩在赵霁回渚州月余之后,终于不再客套。

“与我同龄的,此番皆回了封地,他如何好留我一人?”虽然诸多质子,唯他有幸养在圣上身边,可他并不认为,会因此有所不同。

“可能让杜家公子相送的,唯你而已。”

赵霁轻摇了头,“嘉言并无杂念。”若不是卢氏与他有旧怨,也牵不出此事。

“并无杂念?”崇王奇怪地重复了,“你是真傻,还是装傻?”

“他尚未入诏狱,不过陪我来渚州玩玩。”

赵霁不能多想,也不敢让父王多想,杜显彰若在渚州有事,形同崇王谋逆,他希望父王能保持清醒,以家人为重,“他尚不知我会与他同行,也不知二弟之事。”

“卢氏藏得那样深,为何他与你一来,就遭了这灭顶之祸?!”崇王满含的质问,赵霁心伤地错开眼神,“那样的贼寇,人人得而诛之!”

“贼寇?”崇王冷冷轻笑,“焉知不是栽赃嫁祸?!”

赵霁起身,“孩儿是从告示上看来的,兹事体大,想来朝廷会有人来,到时候一审,黑白自知。”

拱手道:“父王,孩儿头疼得很,回去歇着了。”

“不论何时,都不要忘了,你出身崇王府!”

赵霁转身,“父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孩儿怎敢相忘。”

御史来得极快,杜显彰接了圣上的密令后,当即准备带着杜若灵回京。

崇王托病,赵霁领着面如死灰的赵霂,负荆去向御史请罪。

赵霁自知此事御史难断,主动提及要陪同二弟去京中见圣,御史巴不得将这烫手的山芋抛出去,没有不许的。

第二日,十里长亭处,崇王妃哭得伤心欲绝,既担心二子赵霂会因此获罪,更忧心连累了长子,又被圣上留下为质。

三子赵霄满脸冷漠站在一旁,眼神中既有雀跃,更有对母亲的不满。

杜显彰为免尴尬,领着杜若灵的马车往前行了一里有余,才停下等候。

远远山坡处,白色小马上的鹅黄身影立刻牵动了他的心神。

与她一道的,还有骑在马上的宁叶诚,想来是为了避开崇王府,才在人少处等候。

就算隔得远,还是能看出,她等待的焦燥,骑着白色小马围着宁叶诚转圈,应该刚刚学会,技艺并不醇熟,宁叶诚无奈原地转着圈,看情形正在教授她控制之法。

杜显彰难得地弯了眉眼。

至少,小丫头再不必像前尘那样,父母分离,孤独无依五年,受尽寄人篱下之苦。

哪怕回京之后,会接受圣上的多疑,家中长辈的诘难。

崇王为显忠心,不许赵霂解下身上的负荆,若不是赵霂骑术不佳,还想要他骑在马上,始终反绑着双手,直到入京。

因为崇王亲随在侧,赵霁有心帮忙,也无能为力。

二十里处,宁叶诚装做偶遇,拱手道:“两位公子,这是去往何处?”

赵霁庆幸二弟此刻在马车内,算是保全了些颜面。

杜显彰拱手回礼,“宁三爷,在下要食言了,因长辈催促回京,答应宁姑娘的云集楼之约,怕是要失信。”

宁仙儿此刻正努力控制自己的白色小马,能像他们一样,老实待着不动,根本无暇回应。

宁叶诚无奈摇头,怕失礼,拱手道:“来日方长。京城山高水远,两位公子一路顺风。”

石头赶紧送上来一个大筐,“庄子上的时鲜,给两位公子路上解渴。”

杜显彰猜测是鲜桃,欣喜谢过。

赵霁心事重重,倒是壹月他们三个,见到宁仙儿身下的小马,相视挑了眉。

宁叶诚多少知道一些,拱手对赵霁说道:“长公子,路上难免枯燥,在下选了几本书,或许能解长公子路上困乏。”

赵霁接过一看,最上面的就是自己前两次在他书房中翻阅过,但未看完的,自是谢过。

赠给杜显彰的则是两本抄录的奇门遁甲,“因孤本实在难得,故而在下抄录了,还望杜公子莫要见笑。”

杜显彰接过,竟是他前尘从未见过的,看来确是孤本无疑,拱手谢道:“他日三爷若有空来京,千万来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