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孩子的行为,懂得为孩子赋能


孩子在1~2岁的时候就会进入“我自己做”的阶段,这时他们的自主感形成。到了3~6岁,这种自主感会演变成一种主动意识。这就意味着孩子在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便是探索和试验,并在试验中学会一些新的技能。

这个阶段,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理解孩子的行为,并懂得为孩子赋能。赋能,意思是给别人赋予能力和能量,简单来说就是你本身不能,我使你能。

为孩子赋能,就是尊重孩子的需求和他作为个体的权利,让他在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上拥有发言权,自主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同时,也赋予孩子一种积极态度和正能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孩子提供练习的空间和锻炼的机会,帮助孩子学会做决定,学习新的技能,并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

学会自立,才能适应生活。千万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一手包办孩子的所有事务,这样只会让孩子失去独立生存的能力,把孩子变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寄生虫”。你需要加强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教孩子学习自己穿衣服、脱衣服和整理衣服,教孩子自己刷牙、洗脸、饭前便后洗手等。也许刚开始,孩子会穿反衣服,扣错扣子,洗不干净脸上的脏污,但只要不断地学习和尝试,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就一定能做好。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爱是赋予孩子力量,教他们学会在这个世界上生存,让他们具备独立生活、自我保护的能力。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不断的尝试中积累经验。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有一种内在的控制感、自我效能感,他会因此而获得价值感、归属感。

有研究发现,经常被赋能的孩子更有自信、更自尊自爱,懂得欣赏自己,也尊重他人。他们在生活中也更独立,更能够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喜欢尝试新事物;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也更强,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行为。父母是否懂得赋能对孩子一生的影响非常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为孩子赋能呢?

1.摆脱过度控制的怪圈,提供有限制的选择

不可否认,有些父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而把孩子紧紧攥在自己的手中,但大多数父母控制孩子的出发点都是源于对孩子的爱。比如说为了让孩子避免犯错,为了让孩子省点力气,为了帮孩子尽快完成任务,等等。总之,我们总是在有意无意地控制着孩子,希望孩子按着我们所期望的去做。

孩子还小,鉴别能力还很弱,父母的纠正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度地干涉孩子的生活,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反而会让孩子失去判断和做决定的能力,甚至让孩子习惯听从父母的安排,从而变得越来越没主见,越来越依赖父母。

因为孩子还不具备基本的判断力,所以,最有效的“赋能”方法,就是给他们提供有限制的选择,让他们从两个选择中选择一项。比如说你可以这样问孩子:“你是想喝粥,还是想吃麦片?”“我们应该买苹果,还是买橙子?”“你是想画画,还是想玩积木?”当然,孩子到了4岁,你还可以在两个选项中多加一项;孩子再大一些,你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开放式选择。最理想的状态是,孩子对生活的自主能力和承担的责任应该逐年增加。

2.让孩子学会承担和反思

孩子是在不断地探索和试验中成长的,对于每一个技能的习得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的事。当孩子遇到困难之后,我们要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和麻烦,反思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并学会承担自身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比如当孩子怎么也无法将纽扣放进扣眼里时,我们不要急着去帮助他,而是应该告诉他一些方法和技巧;当孩子独自一个人鼓捣自己的新玩具,因为方法不当把玩具弄坏时,我们不要立即帮他修好,或是赶紧给他买一个新的,而是让他找到正确的使用方法,并让他感受一下失去玩具之后的不愉快;当孩子对画画充满好奇,将颜料涂在自己的衣服上时,不要斥责他,或者急忙帮他清洗干净,而是让他自己学着去清洗,让他感受洗掉颜料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告诉孩子这样做会导致什么后果,启发他发现错误,然后引发自省,并让他自己决定怎么解决。我们也可以向孩子提出建议,必要的时候陪孩子一起解决,但绝不是代劳。

记住,承担后果,是孩子在之后的生命旅程中需要经常面对的,所以,让孩子学会承担和反思也是最需要学习的一课。

3.不要嘲讽孩子,努力与孩子共情

孩子的成长有一定的局限性,在3~6岁这个阶段,因为能力不足而受挫是必然的。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能嘲讽挖苦孩子。或许在你看来,你的嘲讽只是一个玩笑,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你的嘲讽就是责难和羞辱。

孩子的耐心有限,比如我的女儿在学习收拾自己的玩具时,总是无法将她的儿童化妆盒的盖子盖好,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个“机关”的确有点难,她每次都弄得小脸通红,心烦意乱,甚至大发脾气。

我了解共情的重要性,即使在我眼里那件事非常简单,我依然表现出了对孩子的理解:“我知道对宝贝来说这件事很难,你现在一定很烦躁,但是,宝贝一直都很会收拾自己的玩具,只要耐心地找对方法,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听了我的话,女儿真的安静了下来,又继续鼓捣那个盒子。最终,在我的指导下,她终于明白盖盖子的技巧了。当她成功地盖好盒子,眼睛亮得似乎装满了小星星,那欢欣和成就感不用孩子说我都能感受到。

赋能给孩子,不但要给予他们选择的权利,还要赋予他们积极乐观的态度,遇到事情不气馁,也不问责,解决问题才是关键。

孩子与世界相处的方式都来自家长。假如我们在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首先抱着问责的态度,对孩子冷嘲热讽,如“这么简单的事你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那么,孩子在之后的生活中,遇到麻烦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逃避责任,而不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赋能并不难,但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点滴浸润。放手让孩子去摸索、去探索,有建设性地引导孩子怎么做,理解孩子成长发育的需要和局限,学会与孩子共情,有效地运用鼓励,给予孩子足够的信任……如此,你就能带给孩子积极向上的力量,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和价值感,有效地为孩子赋能。


你是赋能型家长还是给予型家长?在今后的育儿生活中,你需要做出哪些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