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断食:吃不饱饭还能长寿,还真有这事
最近“断食”这个词比较流行。
“怎么吃”是一个伪科学泛滥的领域,因为这些话题特别容易胡编乱造一些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的理由,对于一些尚不具备信源、逻辑、证据概念的人特别具有迷惑性。今天我刚好借这个话题,跟你聊聊什么样的健康科普文章才是值得我们重视的文章。
谈医疗健康类的话题,首先要对概念进行一个明确的定义。现在经常听到有人说“断食”的好处,但到底怎样才算是断食呢?一个人彻底不吃饭肯定会饿死,因为人只要活着就需要能量来维持心跳和全身的新陈代谢。
我们把吃饭分成两种极端情况。最小的这一头就是只吃能够维持生命最基本活动的量,在体内储存的能量消耗完之前,甚至可以完全不吃食物,只喝水。换句话说,就是只要饿不死就不吃。最大这一头就是有多少胃口就吃多少东西,反正就是不让自己有任何饥饿感。
最小这一头或许可以用一个很多人都熟悉的词来描述——“辟谷”。有些人会以辟谷的方式养生,认为辟谷的时间越长,对身体越有好处。这显然不符合现代的医学常识,否则也就不会有“营养不良”这个概念了。现代科学早在100多年前就认识到,除了基本的热量外,人体还需要维生素来维持健康,缺乏维生素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疾病。
因此,要维持身体的健康,吃饭的最小这一头肯定不能是辟谷这样极端的吃法。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养生,那么等待他的大约只有“皮包骨头”和“营养不良”。但是,“想吃多少吃多少”显然也不健康。完全不控制自己的食欲,大概率会导致肥胖,这是因为我们有用脂肪储存热量的本能,这写在了每个人的基因中。而肥胖又会带来各种疾病,这已经属于常识,不再需要过多论证。
在“满足人体健康的热量和营养需要”与“想吃多少吃多少”之间,会有一个非常宽泛的过渡地带。假如我们把这个过渡地带都定义为“断食”的话,那么断食显然是保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节制地吃东西。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研究的是:到底“断食”到什么程度才是最佳状态。因此,那位读者问我的问题,其实更准确的描述是:以怎样的方式摄入食物对身体健康益处最大,现代科学目前的最佳答案是什么?
这样一来,概念明晰了,就可以继续往下做深入的探讨了。
假如我问你,一个人经常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候不吃早饭,有时候不吃晚饭,饮食很不规律,这样健康吗?我想,大多数人的直觉都是“当然不健康”。甚至,绝大多数医生或者营养学家也会很肯定地告诉你,这对健康有害。最典型的就是,网上有大量文章告诫我们“不吃早饭的危害”,是不是很熟悉?你要是不吃早饭就出门,爸妈多半会唠叨吧。
1929年到1933年,美国处于大萧条时期,无数人饿肚子。对于大多数穷人来说,哪有什么按时三餐,能偶尔饱餐一顿就是最大的奢侈了。然而,美国德雷赛尔大学的约瑟·塔皮亚(Jose Tapia)教授却发现,这期间美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反而增加了6年,而且越是穷的人预期寿命增加得越多。该论文刊登在2009年8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这是一个非常反常识的发现。怎么在吃不饱肚子的时代,人们的预期寿命反而显著增长了,难道饿肚子还能长寿不成?当然,光有这个数据显然还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相关性不是因果性。但这也足以勾起很多科学家的研究兴趣了。
其实早在1931年,美国著名的营养学家克莱夫·麦科伊(Clive McCay)就在研究吃饱和寿命之间的关系了。他发现,如果严格控制动物的喂食量,让实验动物保持饥饿感,这些动物的寿命会显著增长,其论文发表在1935年7月的《营养学期刊》上。但是,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轻易用到人类身上。虽然麦科伊教授很出名,但科学界并没有就此得出“吃不饱饭的人更长寿”这样的反常识观点。这个领域的相关研究差不多沉寂了80年,才重新勾起了科学界的兴趣。
在这之后,有越来越多的初步证据表明:控制食物的摄入可能对人的健康有帮助,尤其是对糖尿病病人。于是,在这个领域诞生了一个新的名词——“轻断食”,即按照某种固定的节奏来间歇性断绝食物的摄入,因此也可以称为“间歇性禁食”。
让“轻断食”走入大众视野并流行起来,缘于2012年8月BBC(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名为“进食、断食和长寿”的电视节目。该片提出了一种非常具体的“轻断食”方案,被称为“5-2方案”,即一周有5天保持正常饮食,另外2天吃得很少,只摄入 500~600 千卡的热量。相当于一整天就吃一小碗米饭,加一块红烧大排,再加一小盘蔬菜。
片中列举了很多研究以及一些专家的证言,表明这种吃饭方案对身体的好处,尤其是能延长寿命。并且片中解释了延长寿命的生物学原理:断食能抑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分泌,而这种物质被认为与人的寿命高度相关。
电视纪录片播出后,当即遭到了很多质疑,倒不是质疑BBC伪造学术证据,而是质疑其证据的充分性以及结论的可靠性。
不管怎么说,轻断食这种养生方案从此开始流行开来,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对其进行研究。
各种不同的轻断食方案也层出不穷,比较出名的还有另外两种方案。
第一种叫作“隔日禁食”,就是一天正常吃饭,一天不吃或只吃一点点。
第二种叫作“每日8小时”,就是把一天要吃的食物都集中在某个8小时的时间段内吃完,比如早上起来之后的8小时。之后除了喝水不再吃东西。这个方案很像我们古代就有的“过午不食”。
总之,所有的轻断食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人经常保持饥饿感,不能一感到饿就吃东西,要让饥饿感维持很长一段时间。说实话,普通人想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饥饿感非常难受。
那么,轻断食到底靠不靠谱?自2012年BBC纪录片播出以来,科学界对轻断食的最新研究结论又是什么呢?为此,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几乎把最新的营养学论文翻了个遍。
我先说一个结论:目前,科学共同体对轻断食基本上属于温和鼓励的态度,除孕妇之外的成年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在控制好血糖的情况下可以一试,但是否真的能延长寿命,目前动物研究证据较为充分,但人体研究证据还不够充分。
下面我列举几个资料来源,供你参考。
我能查到的最新一篇高质量论文是2019年12月26日发表在国际知名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间歇性禁食对健康、衰老和疾病的影响》,其结论是:间歇性禁食对许多健康问题都有广泛的益处,例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等。动物实验研究证明,间歇性禁食在短期内可以改善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状况,不过长期影响以及对人体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0年4月20日,口碑良好的健康资讯网站healthline.com(健康线)上发了一篇轻断食指南性质的文章。这篇文章对待轻断食持积极肯定的态度,列举了许多轻断食的益处,如瘦身、降糖、有益心脏健康、健脑、抗衰老等。我之所以从众多资料中特别选了这篇介绍,是因为它内容丰富,语言精练,而且每一个结论都附上了相关研究论文的网址,写得相当专业和严谨。如果你打算开始尝试轻断食的话,那么读这篇文章我觉得就足够了。
综合这篇文章中的观点以及哈佛大学医学院官网、梅奥诊所官网等不同高质量信源的文章,我最后再总结几点,以供参考:
1.不吃早餐并不会影响健康,之所以很多人对不吃早餐有负面印象,主要是因为大多数典型的不吃早餐的人都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任何时候,运动和锻炼都是不可或缺的。
3.未成年人和孕妇不要尝试轻断食。
4.如果你在断食期间感觉很不好,例如易怒、脱发、内分泌失调、血糖不稳定等,请立即调整或者停止断食。
5.你依然要按照膳食指南推荐的均衡饮食方式来安排膳食比例。
6.不要对轻断食抱有过高的能取代正式医疗的期望,该看病时一定要去看病。
主要结论就是以上这些,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的话,可以点开信源网址一个个查阅,这些都是我筛选出来的高质量文章。说实话,健康养生是科普的一个超级大类,但也是一个相对来说最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领域。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在网上看到这类文章,最应该关注的不是文章作者的头衔,也不是文章中出现了多少听上去充满学术味道的名词,而是看文章的结论有没有证据的支持。假如一篇文章通篇看下来只有教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没有列举这些观点的证据,那么即便这篇文章很符合你的常识,或者很有道理,你都不可轻信。
在营养学这个领域,唯一可以作为有效证据的就是正规科学期刊上的论文。论文的发表时间很重要,一般来说,最新的研究论文要优于旧的研究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力、质量以及口碑越高,论文的可信度也相对越高。医学和营养学是一门日新月异的学科,旧有的认知随时都有可能被最新的认知所取代,我们应当时时根据最新的证据升级我们的认知。
我这篇文章写于2020年11月16日,假如你读到这篇文章时,已经过去了好几年,那么,你也同样需要怀疑这篇文章是否已经过时,是否出现了更新、更好的证据来推翻我的观点。
请记住:在医学这个领域,没有永远的专家,只有最新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