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
- 许传坤 李瑞光
- 2966字
- 2022-04-11 17:59:24
九 不同理论视角下的战略联盟稳定性分析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从属于战略联盟范畴,不同的理论从各自视角对联盟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社会交换理论等(见表1-11)。
表1-11 联盟稳定性相关理论及主要观点
表1-11 联盟稳定性相关理论及主要观点-续表
(一)交易费用理论
1937年,交易费用理论首次被著名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Ronald Coase)在其著作《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科斯认为,市场交易费用与组织协调管理费用决定了企业边界的形成。“交易费用”这个术语在1969年被阿罗第一个使用。
20世纪80年代,威廉姆森从深度和广度上系统阐释了交易费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和市场是两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配置机制,由于有限理性、机会主义、不确定性与小数目条件,使得市场交易费用高昂,为节约交易费用,企业作为代替市场的新型交易形式应运而生。
根据这一理论,企业和市场这两种资源配置机制可以互为替代,有限理性、不确定性、机会主义等因素产生较高的市场交易费用。在此情况下,企业作为市场的替代品的新型交易形式随着环境的要求而产生。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存在,为了节约交易费用,企业采取了不同的组织形式。威廉姆森认为,资产专属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是影响交易费用的主要因素,三者的影响作用与企业内部化发展以规避高交易费用呈正向促进作用,即影响作用越大,企业内部化生产的倾向越明显。[67]
根据威廉姆森的交易费用理论,合作伙伴对不确定性市场的认知和防御能力的增强可借助于建立战略联盟来实现。战略联盟可以有效促进联盟盟员之间的学习交流,增进认识,从而可以减少有限理性产生的成本问题,并可以避免由信息不对称、机会主义导致的败德行为。同时,有学者提出,联盟盟员会舍弃伙伴利益来追逐自身利益,这就导致所有合作伙伴经常性的难以被信赖,由于联盟盟员将会使用各种方法,不管是前期的合同约束还是后期的监督,从而造成减少机会主义和提升信赖所需的费用非常高。盟员之间的不信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联盟的稳定性。
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交易费用理论通常没有考虑到有效市场能在长期条件下抑制机会主义行为的可能性。因此,机会主义问题并不像交易费用理论学者说的那样严重。同时,仅对盟员间信任的关注并不能充分认识联盟稳定性问题,其他的因素,如伙伴选择、治理结构,同样非常重要。
(二)资源基础理论
1984年,沃纳菲尔特在《企业资源基础论》一书中首先提出了“资源基础理论”的概念,指出了企业内部资源对企业获利和维持竞争优势的意义以及对企业创造市场优势决定性的作用。与资源依赖理论相比,资源基础理论更加灵活,它假设资源是无限的,并能创造更多的资源。1991年,巴尼对资源基础理论进行了扩展,认为各种生产技能与复杂技术的整合和协调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在。[68]根据资源基础理论,当企业无法有效使用市场交易或并购获得所有资源时,战略联盟作为互补性资源甚至可以创造更多的资源工具,也能够有效整合联盟内企业的资源以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和联合竞争优势,因此,战略联盟盟员共享的资源直接影响到战略联盟的稳定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战略联盟的高级形式,从竞争优势赖以存在的资源的知识属性视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可以被看作拥有互补性独特隐性知识资源的主体为强化自身知识资源基础并通过整合联盟主体间知识资源形成独特整体优势的组织形式和手段。
然而,上述资源一般都是稀缺的、有价值的、不可替代的和难以模仿的,或者通过市场交易获得是不划算的。联盟盟员若将这类专用性资产投入联盟,会因此减弱讨价还价能力,从而出现资源困境。在此情况下,联盟盟员很可能提高自身专有资源的保护水平,这种保护主义势必阻碍联盟内部技术、信息等要素的共享,降低战略联盟价值的发挥,造成联盟潜在不稳定,甚至出现解体的局面。但由于资源基础理论对企业不完全模仿及其资源确定太模糊,仍存在实际操作性较差的问题。
(三)资源依赖理论
资源依赖理论是组织理论的重要理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30年后被广泛应用于组织关系的研究中。目前,与新制度主义理论并列为组织研究的两个重要流派。1978年,杰弗里·普费弗与萨兰奇克出版的《组织的外部控制》是该理论的代表作品。资源依赖理论认为,企业资源具有很大差异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动,很多资源无法在市场定价的基础上进行交易。同时,相对于企业不断提高的发展目标,任何企业都不可能完全拥有所有必要的资源,资源和目标之间总是存在某种战略差距。因此,为了获得这些资源,企业会与其他组织互动,使这些组织与其处于相同环境并拥有企业所需的资源,由此导致了组织资源依赖性,而这种依赖性使组织得以管理某些环境限制并控制某些情境。
在追求权利最大化过程中,组织通过互助与联结等行为获取稀缺性资源。因此,当组织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时,将不再继续波动,而会试图发展战略联盟。但当组织无法从内部取得所需资源时,就必须跟环境中控制关键因素的其他组织发生交换关系。资源依赖理论展示了企业依靠其他伙伴所拥有的特定资源并通过管理国际组织关系来控制和最小化这种依赖。战略联盟使企业可以吸取其他企业资源并降低对环境的依赖级别。当然,联盟的形成通常会增强企业对伙伴的依赖程度。一些学者坚持认为,每个公司所拥有的资源价值决定了在谈判和协商结果时其所具有的议价能力,并把这个观点扩展到合资企业的不稳定性上。根据他们的理论,企业选择股权式联盟是为了获取知识和技术,一旦合作结束,对合作的需求难免就会立刻降低。因此,联盟通常都会提前终结。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联盟形成中的技术获取是不能被忽视的,而且最核心的资源很难转移和复制,所以不易发生议价能力的变化。多斯发现,学习有助于联盟成功,不学习会导致联盟失败。[69]哈伦等发现,议价能力的改变不但没有加剧联盟的不稳定性,反而推进了联盟的适应力。[70]因此,在议价能力中的技术获取和转移并不是导致联盟不稳定性的真正原因。
(四)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由霍曼斯创立,而后在世界范围得到普及和传播,主张人类所有的行为都受到可以带来奖励和报酬的交流活动支配。从而,人类的社会活动可以归因为一类交换,在社会交换中形成的社会关系也属于交换关系的范畴。社会交换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布劳、埃默森等。
战略联盟与社会关系是社会交换理论所强调的重点,而非交易费用中的交易效率问题。因此,除经济因素外,盟员之间的社会交换形式等非经济因素也是社会交换理论关心的重点。与交易费用理论强调企业经济利益的观点相比,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得益于企业拥有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威望和社会地位等优势。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企业之间的交换不仅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具有较高的经济实用性。联盟成员之间的信任来自盟员的可靠性、合法性及信誉。在社会交易过程中,盟员不良的信用对联盟和盟员名誉都具有不利的影响,还会降低或者损坏其关系特质。同时,对于战略联盟合作策略而言,信任水平不仅可以减少不确定性,而且可以加强信任度。
此外,社会交换理论将战略联盟看作关系导向型的合作模式,联盟成员通过社会交换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技术、信息等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降低生产经营过程的不确定性,不断提高经济产值等指标。但由于盟员之间难以完全相互信任,联盟中存在竞争与合作的平衡问题,从而影响战略联盟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