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同时是文化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离不开统一的核心价值观指明方向;一个民族的团结和睦,离不开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一个社会的安定有序,离不开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引领风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我们要明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功效,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形成奋发图强、明德向善的强大力量,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文化自信的灵魂所在

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对于当今中国来说,价值观自信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充分自信源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气度非凡、从容不迫的定力和毅力,这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灵魂之所在、坚定文化自信的核心之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31]这一论述明确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要求,既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指明了方向。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在社会中多表现为文化的影响力、导引力、凝聚力、竞争力、号召力等,这些表现都来自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与追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32]核心价值观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不同身份和背景的人的价值观,可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形成精神纽带,进而有助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培育民族精神、形成统一意志,对社会和谐稳定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形式多变的社会思潮以及全面深化改革任务中思想固化的藩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立正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法宝。

核心价值观是国家软实力竞争中最主要的力量。当今时代越来越成为一个文化的时代,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绝不能只是经济科技实力的强大,更要有与硬实力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优势。而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核心价值观的较量。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具备较强文化软实力,才能获得有力的话语权,才能够在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因此,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根本,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推进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的积极作用,他指出:“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33]这句话充分表明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其核心精神体系,即价值观体系。文化自信的核心和灵魂在于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决定着文化自信的性质和影响力。中华民族文化虽然经历盛衰变迁,但始终延绵,根本原因在于横贯其中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凝结于文化中的“灵魂”,而繁荣昌盛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保持生命力的本源之所在。一种文化有无影响力及其影响力大小,不仅表现在魅力的大小上,更表现在是否决定着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未来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体现,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影响囊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从国家层面来讲,有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成为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思想基础;从社会层面来讲,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了思想基础;从个人层面来讲,有利于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核心价值观决定文化自信的生命力。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历史、前途的肯定性的评价,并对其持有坚定信念。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之所在,将其内化成理想信念、外化为实际行动,不仅有利于塑造这个国家、民族的人们对文化的创造力以及坚定自身文化自信的定力,还可以推动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之所以能从容面对各种风险与考验并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铸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导向力、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提供了凝聚力、为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增添了影响力和感染力。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生命力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

二 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自信的深厚内蕴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是指该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因素对内发挥的凝聚力、动员力、精神动力及对外产生的吸引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34]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非凡意义。习近平总书记说:“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5]可以看出,值得我们认同的民族文化拥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底蕴。而文化自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精神支柱。文化自信是基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而提出来的,同时包含着对中华文明深切的价值关切,坚定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包括三个方面: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对当代中国发展道路的自信以及对未来中国发展前景的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维护祖国统一

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发挥其凝心聚力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以增强民族同根性和凝聚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当前,我国仍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在经济上、科技上、军事上对我国采取封锁政策,从外交上进行压迫,从文化上进行渗透侵略,并且支持“台独”“达赖集团”“东突”等分裂势力,妄图从内部瓦解中国。但这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熔铸于我们56个民族共同的血脉中的中华文化,始终将中华儿女紧紧绑在一起,是中华儿女战胜风险与考验的法宝。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发挥中华文化凝心聚力的作用,增强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以达到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目的。

(二)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所谓文化强国,即对世界文化发展具有明显影响力的国家。衡量文化强国有以下几条必要的标准:第一,文化自主创新能力国际领先;第二,拥有先进的文化发展水平;第三,拥有先进的文化管理能力,而且制度文化的先进性特征十分显著。建设文化大国、文化强国,要求我们不断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增强文化软实力,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的文化创造活力,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共筑精神家园。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同时“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36]我国制定了文化强国的目标,不仅在于实现经济突飞猛进,而且在于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并头发展,使得文化发展水平、文化影响力与当今我国国际地位相称。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导引力、竞争力、感召力。要让世界在承认中华5000年文明史的同时,更加承认中国当代文化具有的世界价值,更加欣赏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更加尊重中国的文化道路,更愿意倾听中国声音,更愿意理解中国故事。

(三)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有利于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文化安全面临着国内国际双重严峻挑战。当今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需要吸收借鉴别国的经验和文化,这样才能不被世界孤立和淘汰。吸收借鉴的前提是印刻在本民族文化骨子里的精髓不被改变,吸收借鉴的目的是发展自己的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文化软实力,以此来构筑一道捍卫本民族文化的思想防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37]中华5000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不比西方文化逊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坚定文化自信是为了提升国民的文化自觉,提升国民文化自觉是为了实现文化自强。因此,要大力弘扬中华文化,以坚韧的文化软实力和坚强的文化自信来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应对来自国内外的文化威胁。

三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为支撑来促进我国文化软实力稳步提升、培育人们的文化自信。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当今时代,国家间文化和价值观的较量越来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甚至国内一些反社会主义的分子极力宣扬各种非社会主义文化,意图抢占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如果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或者自己的价值观不鲜明,对自己的价值观不自信,在这场价值观的对抗中就会败下阵来,就会不打自垮,成为别人价值观的附庸。因此,要牢牢掌握新时代文化建设中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随着新时代文化建设发展的需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3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努力抢占价值体系的制高点。”[39]因此,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指引人们的思想观念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维护好自身文化安全。要讲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要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只有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人们才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理想信念,外化为实际行动,才会练就一双评判其他意识形态的“慧眼”,才能辨别清楚各种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实质,从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寄托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苦苦求索确立的理想和信念,并紧扣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实际,承载着我们每个人的美好愿景,得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40]要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真正发挥作用,同样需要采取这种方式。必须将其融入实际、融入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接受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41]因此,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上我们要注意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使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起来。例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同时要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以良法善策和社会管理传导正确的价值取向。总之,要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帮助人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以增强人们对其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认同。

(三)以理性的态度对待古今中外文化

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仅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也要持有包容的态度,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明来不断滋养、丰富我们自身的民族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4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二者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割断历史与现实、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联系。同时我们也必须有包容的胸怀,吸收外来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为我所用,不断充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使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的内涵,并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只有这样,在与外来文明进行交流的时候,我们才有坚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渗透,我们才有更加充足的底气和信心向外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中国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推动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1页。

[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286页。

[3] 《列宁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2017,第168页。

[4]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40~41页。

[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第115页。

[6] 习近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求是》2015年第1期。

[7] 习近平:《大力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柱》,《人民日报》2015年12月31日,第1版。

[8] 习近平:《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第177页。

[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第7页。

[10]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17年10月19日,第1版。

[11] 本书编写组编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出版社,2014,第3页。

[1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63~164页。

[13]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第7页。

[1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63页。

[1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第20页。

[16]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第1版。

[17]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第84页。

[18] 习近平:《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并访问欧洲四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时的演讲》,人民出版社,2014,第17页。

[19] 习近平:《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第1版。

[20]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第203页。

[21]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第203页。

[22] 习近平:《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人民日报》2019年4月27日,第2版。

[2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06页。

[24] 井琪、崔宪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九十》,《前线》2015年第7期。

[25] 何春中:《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民族团结示范区》,中国社会科学网,http://www.cssn.cn/。

[2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56页。

[27]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5,第26页。

[28]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第9页。

[2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55~156页。

[30]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4,第13页。

[3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63页。

[32]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63页。

[3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第17页。

[3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第160页。

[35]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第1版。

[3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第26页。

[37]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第6页。

[3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第41页。

[3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第110页。

[40] 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第17页。

[4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第88页。

[42]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