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苦海冥灯张太傅

“母后,我早就说过。”

“皇兄生性多疑,不可能让我回封地的。”

“什么与大臣共同商量,都是借口,朝中那些人母后您还不知道吗?几乎都以太傅为首,张正明老谋深算,他第一个就要阻止!”

燕王魏元川走向前来,语气之中充斥这愤恨与不满。

堂堂一个王爷,说什么要尽孝才留在京师。

可事实上,这就是变相的圈禁。

他有鸿鹄之志。

怎可能甘愿被人摆布?

“放肆!那是你的皇兄,是大魏皇帝,你怎可口出狂悖之言?”

“哀家都跟你说多少遍了,你皇兄也有苦衷,要理解他!”

孙太后面带怒意,一巴掌拍在桌子上,直接呵斥。

在魏云弈面前,她小心翼翼,语气温和。

但在自己儿子面前,却不是如此。

展现出太后的真正威严。

“可我总不可能一直待在京师吧?”

“孩儿是大魏皇室之人,也想为国家出力,也想为社稷尽心,想要建功立业。”

“可我一日留在这里,抱负就一日无法施展啊。”

魏元川开口,言语中多了一些委屈。

心中也很不忿,同样是先帝之子。

为什么对方,出生没多久就能被立为储君?

而自己,只是个王爷,还要被圈在京师?他总觉得不公平。

尤其随着时间推移,魏元川的这种心思越来越多,开始产生一种其他情绪。

作为生母,孙太后自然也看出来了。她叹了口气,面色柔和道:“你的抱负,哀家都知道,但你要记住,他毕竟是兄长,血脉相连,你要做的,就是尽心辅佐他。”

“放心,皇帝是个心软之人,念及情谊,总会放你回去的。”

“儿臣不明白,为什么您总为皇兄说话?”

虽然魏元川从小就很听孙太后的话。

但他还是非常不理解。

作为生母,为何始终向着别人。

尤其只要自己对皇兄表露出丝毫不满,基本第一句话就是呵斥。

都让魏元川怀疑,到底谁才是亲生儿子。

而他的话,也不由让孙太后陷入回忆当中,继而解释道:“当初,哀家初入皇宫,诸事不顺,被后宫嫔妃刁难,若不是有姐姐扶持,何来今日?”

“姐姐对哀家情深义重,事事关切,皇帝是她唯一的骨肉,你说为什么?”

此言一出,魏元川顿时愣住了,不由道:“这事为何不听您提起过?”

“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为何要提起呢?”孙太后道一笑,继续道。

“哀家知道,皇帝对哀家,始终心存芥蒂。”

“可那是他年纪小,以后总会明白的。”

说着,孙太后脸上满是笑意。

对此似乎极有信心。

“母后用心良苦,儿臣明白了。”

魏元川此刻听闻旧事,突然对那位皇兄也不那么怨恨了。

若不是先皇后,母后处境就会很艰难,若是如此,怕日后有没有自己都不知道呢。

不过虽然怨恨减少,但那种不公平的感觉,依旧存在心中。

可也因为孙太后的话,不知为何,他对于魏云弈产生了一丝同情,知道对方从小就没有了生母,而他至少还有母后爱护。

当然,仅凭借这些,魏元川还是觉得,对方不会让自己前往封地。

与此同时,魏云弈已经回到了寝殿。

一路上,他都在纠结一个问题。

就是到底放不放燕王离开。

本想着,从原著的角度进行参考,但可惜,剧情记不太清楚了。

毕竟,过去太久,一时间根本就很难想起来。

从而心中又开始了纠结。

只是。

这个过程并没有持续太久,就被蓝衣小太监打断。小太监跪在地上,无比恭敬道:“陛下,太傅大人求见,说是有急事。”

太傅大人?是...内阁首辅张正明?

听到小太监的话,魏云弈立刻心中一动,眼神逐渐兴奋。

此人,是前身的启蒙老师,为人很是刚强和严厉。

也正是对方一直要求,当皇帝要勤勉政务。

前身才连续多日批阅奏折,最终导致困乏疲倦,然后落入御花园水中。

时候,这位太傅大人非但没有请罪。

反而言称,皇帝肩负社稷,有磨难才能成长。

当然,魏云弈之所以兴奋,并不是因为他想要受虐,而是另外一点。

这位太傅,不仅是可以保三争一的当世儒学大家,名望极高,治国手段也相当厉害,当初先帝在世时,就着手进行了多项举措和改革,大大增强国力,被先帝笑称谓大魏第一智囊。

更重要的是,在原著中,原著也正是依靠此人的辅佐,国力达到巅峰。

甚至将其称之为传世名臣,也完全不为过。

可以说,只要按照对方的意见治理国家。

成为一代明君,并不是什么难事。

而魏云弈想到的是。

自己不是正好在为燕王的事情纠结吗?直接问对方不就行了?

既然前身在此人的辅佐下,将大魏气运推上巅峰。

那如果...我反其道而行之呢?

对方说什么。

我就偏不做什么。

一时间,魏云弈豁然开朗。

如此,绝对可以败坏大魏王朝的气运。

虽然他觉得,如此对太傅过于残忍。

但魏云弈真的没办法。

那可是自己,还有千千万万百姓的命啊。

只能说,委屈一下此人了,相信对方如果知道自己用心良苦,也会理解的。

打定主意后。

魏云弈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当即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好,让太傅到御书房等朕。”

蓝衣小太监闻言,先是一拜,然后躬着身子离开了寝殿。

“陛下,太后找您,可是为了燕王就藩之事?”

御书房中,未等魏云弈说话。

太傅张正明就直接开口,无比认真道。

魏云弈坐在首位,先是一愣,但很快就释然了。

对方可是当朝太傅,又是首辅,先帝重臣,猜出这些也不奇怪。

毕竟有关燕王就藩之事,京师上下多少都在私下议论。

当即,他也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打量着着这位当世名臣。

不得不说,张正明的确有名臣之像。

身躯挺拔,眉眼清明。

虽已经年近古稀,但并不显苍老颓废,反而还有一股,独属于大儒的浩然正气。

魏云弈见到此人的第一眼,就不由自主代入前世的各种名臣良相。

好!很好!

以后。

你就是朕昏君路上的苦海明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