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宝宝的语言
三岁时
三岁时的宝宝,说话是看到什么说什么,而很少是靠思维,所以说,这时是视觉语言。
这时的孩子喜欢被夸,无论做了什么事,大人只要一夸他,他就会特别高兴,特别的美,而且还很乖,所以说,好孩子是被夸出来的。
……
生活在美丽的故事中,每一个玩具,甚至每一个东西都赋予了生命,他才会接受,认可,否则,他不认知,甚至都不在思维中。
……
小孩子有些时候也很坏。当然了,这种“坏”是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衡量的,而对于小孩子本身来说,就是游戏。
在孩子的眼里,所有的人物跟情节都跑不出游戏。
小孩子有时很乖,而有些时候,还特别的胆子小。
对于不熟悉的人或不认识不确定的事物却很胆小,或许这是小宝宝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意识。
……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特别喜欢跟大人学,看似不经意的,如语言的,或是行为的就被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了,当环境适应时,他就会自然而然地照本宣科地应用上。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点都没错。
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谨言慎行,其言行是会潜移默化地移入到孩子的成长中的,而且在今后的言语和行动中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
四岁时
四岁时的宝宝,特爱说有道理的话,但是,行动起来仍旧是个小朋友。
……
凡事以自我为主,自我感觉良好,这是所有小朋友的特点。
当小孩子还没有接触外人,还没有学会与别的小朋友相处时,他们的表现是自私的,是自我中心的,因为,他们身边的都是亲人大人,是看着哄着他们的人,什么事都会依着他们,所以,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
……
当姑姑问宝宝,幼儿园里谁穿的衣服最漂亮时,宝宝说,自己穿的最漂亮。
又问,别的小朋友都穿什么时,他却说不上来。
这个年龄的孩子,立场有时是不坚定的,他的思想会随着别人的意思而改变,比如自己这样说了,如果别人再那样说,他会马上随着别人的说法改口,类似于墙头草,列如:
姑姑问宝宝,你长得像谁时,他说他长得像妈妈。姑姑说,人家都说你爸爸漂亮,宝宝说,那我就长得像爸爸吧。
……
思维任意,语言不受语法和环境的约束。
语言趣味深长,大人想象不到,准确地说是一种语言的自我认知与正常思维的不同,处在一种既初期似懂非懂而又无拘无束的状态。
一次,姑姑问爷爷一件事情,爷爷没有说清楚,姑姑说,原话怎么说的,爷爷说忘了,姑姑说,爷爷连个原话都说不上来。
宝宝忽然问姑姑,“爷爷不会说圆形的话,那爷爷会不会说方形的话?”
姑姑说,不会。
“三角形的呢,爷爷会说吗?”宝宝不依不饶地问道。
姑姑无奈道,会。
“我妈妈会说圆形的话。”宝宝说。
……
六岁时
六岁的宝宝有了长大的感觉,他的口头禅是,我小的时候……然而,自以为长大了的小孩该耍性子时还是要耍性子的。
……
二,五岁女孩的语言
小朋友说话特别有意思,比如,表妹的小女儿,问她,你几岁了,她说,夏天的时候五岁,过年六岁了。
这是孩子的语言,也许是她妈妈说的,没有去求证,怕破坏了小姑娘的语言意境。
八九岁女孩的语言
一次,宝宝妈妈问表妹的大女儿,“你长得不像妈妈也不像爸爸,像谁?”
女孩说,“基因突变”!
宝宝妈妈哈哈大笑,赶紧跑来跟宝宝姑姑学……宝宝妈妈觉得小姑娘特别好玩。
……
童言无忌,就是说,小孩子无所畏惧,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我倒觉得不尽然,有些时候,小孩子们说的话纯属就是取悦大人,而且,他们特别会看大人的脸色行事。
与大人相处时,小孩子们说的话并不是出自他们内心,或者是由他们的小脑袋瓜思考出来的,而是,他们知道大人喜欢小孩说这种话,所以他们在适当的时机就会说出来,从而博得大人的欣赏和注意,而且屡试不爽。
……
孩子的言行绝对是跟大人有关的,特别是他们身边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父母,绝对的是孩子的老师。身体力行,一招一式,都逐渐地记在了孩子的大脑中,潜移默化的,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慢慢地接触的人多了,特别是小伙伴们,同样的最能影响到他们的思想言行,或许,这就是社会性学习吧!这种情况应该说从幼儿园到学校,到步入社会,一直都在,甚至一个人的一生。
所以,无论是小宝宝还是什么年龄段的人,都是需要与人接触或社交的。
然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与什么人接触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