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肿瘤的中医常用治法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由于正气内虚,邪实外侵或邪实内生而引起的脏腑功能失常、经络阻滞不通,从而出现气滞、血瘀、痰凝、毒聚等病理变化所致。正气亏虚无法抵御邪毒是主因,因此扶正固本是治疗恶性肿瘤贯穿始终的原则,同时根据辨证采用理气散结、化痰软坚、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

一、扶正固本法

扶正固本法一般贯穿肿瘤治疗的全过程,是治疗肿瘤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益气、补阳、补血、滋阴等具有培补正气的方药,以调节和恢复机体阴阳气血和脏腑经络生理功能,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从而起到改善症状,缓解病情,延长生命,控制甚或治愈肿瘤的作用。现将扶正固本法分别介绍如下:

(一)补气法

补气法又称益气法,是中医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即应用补气方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气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疲乏力,面色㿠白,语言低微,气短,自汗,纳少便溏,脉弱无力,舌质淡或胖,舌苔薄白等。临床根据不同脏腑的气虚情况,如脾气虚、肺气虚、心气虚、肾气虚等,采用相应的补气法。常用的中药有人参、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白茯苓、山药等,常用代表方剂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补肺汤、肾气丸等。

(二)滋阴法

滋阴法是中医治疗阴虚证的方法,即应用滋阴生津方药治疗阴津亏虚证的方法。阴虚证多为津液不足,或兼有阴虚内热的表现,临床可见口燥咽干,渴欲饮水,唇焦而裂,鼻孔干燥,皮肤干枯无泽,目眶凹陷,小便短少,大便干结,或见午后潮热、手足心热、心烦、盗汗虚热诸症,舌红少津,脉细数。常用的滋阴药有天冬、麦冬、北沙参、南沙参、石斛(鲜石斛临床效果更好)、黄精等。需要注意的是,滋阴药多用有损伤脾胃的弊端,因此临床上配合健脾护胃药一起使用更为妥当。

(三)补血法

补血法用于血虚证。血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面白无华或萎黄,眼睑、口唇、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量少色淡、延期或闭经,舌淡苔白,脉细无力。常用的药物有熟地黄、当归、阿胶、白芍、鹿角胶、龟甲胶、龙眼肉、红枣、鸡血藤等,都具有补血养精的作用。在临床运用上,结合补气药一起使用会有更好的效果,如黄芪、人参等,以应气血同源、互生互用之理。

(四)补阳法

补阳法多用于肾阳虚或脾肾阳虚之证。阳虚证是指由于体内阳气虚衰,不能制阴所致的虚寒证候,又称虚寒证。阳虚证临床可见畏寒,肢冷,面色㿠白,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舌淡胖嫩,苔白滑,脉沉迟无力。常用的补阳药有附子、肉桂、鹿角霜、淫羊藿、仙茅、锁阳、肉苁蓉、巴戟天、补骨脂等。临床运用时,大量补阳药中需要适当加入少量养阴药,以防“孤阳不长”,做到“阴中求阳”。

二、理气法

理气法适用于气机失畅而致的气滞之证。气滞证是指人体某一部位,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又称气郁证、气结证。临床表现可有胸胁、乳房、脘腹等处胀闷或疼痛,或窜痛,或攻痛,疼痛时轻时重,痛无定处,按之无形,痛胀常随嗳气、矢气、叹息或心情好转而减轻,或随忧思恼怒而加重,脉象多弦,舌象可无明显变化。常用的中药有木香、乌药、八月札、枳壳、枳实、陈皮等,常用代表方剂有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应用理气药时,尚应根据病因以及气滞的脏腑、部位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方药,才能取得良好效果。脾胃气滞常用木香、砂仁、枳壳、川朴、陈皮、八月札、枸橘、玫瑰花、娑罗子(苏噜子)、蔻仁;少腹气滞常用乌药、沉香曲、枳实、槟榔、柴胡;胃气上逆常用旋覆花、代赭石、丁香、降香、柿蒂、苏梗,与半夏、茯苓等同用;肝郁气滞常用柴胡、香附、青皮、绿萼梅、川楝子、延胡索等;肺气上逆的气急、咳嗽之症,则用苏子、紫菀、枇杷叶等;气滞夹血瘀者,则行气与化瘀同用;气滞夹痰者,则拟行气佐以化痰药同用。

不过理气药有香燥之弊,长期运用会耗阴伤液,所以在运用理气药的同时,宜配合少量滋阴生津药,并且要尽量避免长期运用理气药以防理气太过而伤气。

三、化痰软坚法

化痰软坚法适用于痰证,临床表现为胸闷,咳喘,痰多黏稠,喉中痰鸣,脘痞,纳呆,恶心,呕吐痰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瘰疬气瘿,痰核乳癖,躯体肿块、淋巴结肿大等。常用药物有半夏、川贝母、猫爪草、瓜蒌皮、皂荚、僵蚕、山慈菇等。临床上,半夏、天南星用于化解痰湿为主的肿块,而热邪为重的运用夏枯草、僵蚕常能取得较好效果。

针对不同的肿瘤也有不同的用药选择。如恶性淋巴瘤,选猫爪草、山慈菇、蛇六谷、夏枯草、海藻、昆布;甲状腺癌,选黄药子、夏枯草、海藻、昆布、海蛤壳等;脑瘤,选蛇六谷、葵树子;肺癌,选瓜蒌、望江南、前胡等;乳腺癌,选皂角刺、山慈菇、夏枯草;食管癌,选半夏、柘木;兼疼痛者,选皂角刺、柘木、葵树子;兼有水饮停滞者,可予泽漆、海蛤壳等。

四、活血化瘀法

活血化瘀法适用于治疗肿瘤有瘀血阻络之证。临床主要表现为肿块疼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拒按,常在夜间加重,皮肤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皮下瘀斑,或皮肤丝状红缕,或腹壁青筋怒张,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曲张,脉细涩或结代。常用的药物有三棱、莪术、川芎、丹参、土鳖虫、赤芍、红花、穿山甲、水蛭等,虽然这些都为活血化瘀药,但是对于活血的程度以及运用的范围、药性的寒热还是有所区别的。破血消癥药是活血药中药效最强的,如穿山甲、莪术、三棱、鬼箭羽、刘寄奴、虻虫、水蛭等。活血止痛药主要用于有瘀血并伴有疼痛的情况,如川芎、姜黄、乳香、没药、五灵脂、延胡索、郁金等。活血祛瘀药有祛除瘀血的功效,如丹参、西红花、牛膝、桃仁等。活血药中也有补肾壮骨的药物,如骨碎补、土鳖虫等,除了活血外还有滋补的作用。同样,既能补血又能活血的药物也是有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鸡血藤。而川牛膝、红花是较为普通的活血药。除了功效强弱不同外,药物的寒热温凉也各不相同,如穿山甲、丹参、鬼箭羽、虻虫、土鳖虫、郁金等性偏寒凉,而温性活血药较多,如川芎、莪术、骨碎补、红花、姜黄、鸡血藤、刘寄奴、乳香、五灵脂、延胡索等性偏温。药性基本无寒热偏颇的有牛膝、川牛膝、西红花、没药、三棱、水蛭、桃仁等。同时,针对不同的肿瘤可以选用不同的活血药。如腹腔肿瘤,选三棱、益母草等;食管癌,选天龙(壁虎)、威灵仙、柘木、马钱子、血见愁等;乳腺癌,选王不留行、蜂房、鬼箭羽、穿山甲、益母草等;脑瘤,选蜈蚣、全蝎、葵树子等。还有几味特殊的活血药,既能活血又能止血,如血见愁、浦黄、三七等。

活血通络为治疗肿瘤的常用理法,临床上一定要把握确有血瘀证候存在时方可运用。同时,由于每味活血药各有偏性,应用时一方面对有出血倾向的肿瘤患者需要谨慎运用,另一方面需要适当配合理气药一起使用以增强活血通络疗效。

五、清热解毒法

清热解毒法适用于治疗邪热壅盛的癌症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肿块增大,局部灼热肿痛,口渴,小便黄赤,便秘或黄疸,舌质红绛,苔黄,脉数等。常用药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石上柏、龙葵、七叶一枝花、黄芩、黄连、黄柏等。临床使用时,对不同肿瘤常选用不同清热解毒药,如夏枯草多用于甲状腺癌,蛇莓、紫草、猪殃殃多用于下焦的癌肿,石上柏、石见穿对肺癌疗效较好。常用的代表方剂有五味消毒饮、普济消毒饮等。

中药中,清热解毒药较多,针对不同的癌种采用相对应的清热解毒药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肺癌常用石上柏、石见穿等;消化道肿瘤常用冬凌草、肿节风、菝葜、野葡萄藤、藤梨根、苦参等;喉癌常选用山豆根、马勃、射干等;鼻咽癌常选用苍耳草、石上柏等;白血病可选用牛黄、狗舌草、猪殃殃、青黛、紫草、墓头回等;通治各种肿瘤,可选用半枝莲、白花蛞舌草、蜀羊泉、草河车(又名红蚤休、拳参)。

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会出现各种兼证,针对不同的兼证也有相对应的清热解毒药可以运用。如伴有胸腹水或水肿的癌症患者,可考虑用石打穿、半边莲、马鞭草、河白草、龙葵、天葵子、蜀羊泉、狗舌草、白花蛞舌草、猪殃殃等兼有利水消肿、利尿功能的中药;有血瘀者,可选用八角莲、水杨梅根、蛇莓、肿节风等;兼有疼痛者,可选用七叶一枝花、苍耳草、菝葜等;兼有出血者,可选用凤尾草(凉血止血)、墓头回(止血、止带)、椿根皮(止泻止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