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节 血尿

血尿分为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前者指尿色正常,每高倍视野有红细胞≥3个;后者指肉眼可分辨,尿液呈红色或洗肉水色。

一、常见病因

见表1-0-33-1。

表1-0-33-1 血尿的常见病因

二、常见病因的识别

见表1-0-33-2。

表1-0-33-2 血尿常见病因的识别

三、诊断思路

首先排除假性血尿,如直肠息肉、痔疮、女性月经、阴道出血等所致,可以通过询问病史和相应的体格检查予以鉴别。确定为真性血尿后,结合尿液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对血尿进行定位诊断和病因诊断。

(一)病史询问要点

年龄、性别,血尿的性质、频率、持续时间、诱因、伴随症状,有无基础疾病、家族史、长期服药史等。

(二)体格检查要点

1.一般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有无瘀斑及出血点,颜面部及下肢有无水肿等。

2.腹部检查腹部有无肿块,膀胱区、输尿管点有无压痛,肾区有无叩痛。

3.泌尿生殖系统检查女性行妇科检查,排除宫颈病变、盆腔肿块。

4.直肠指诊有无内痔、直肠肿瘤等可引起假性血尿的病变。男性注意行前列腺触诊,了解前列腺有无增生、结节或触痛。

(三)辅助检查

1.尿常规

确定有无血尿,伴有大量白细胞者提示感染。

2.尿三杯试验

有助判断病变部位。分别在排尿初期、中期、终末各留一杯尿,第一杯血尿,病变多位于尿道;第三杯血尿,病变多位于膀胱颈部或三角区、后尿道;全程血尿,表示病变在肾脏、膀胱或输尿管。

3.血常规

有助判断有无感染和血小板有无降低。

4.超声

发现结石、肿块,了解前列腺大小。

5.腹部X线片

了解肾脏形态,发现不透光结石。

(四)诊断提示

1.血尿+前驱感染+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尿常规见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肾小球肾炎

2.血尿+尿频、尿急、尿痛明显+体格检查膀胱区压痛+尿常规见白细胞→膀胱炎

3.血尿+腰腹绞痛+输尿管点压痛或肾区叩痛+超声或腹部X线片发现结石→肾或输尿管结石

4.血尿+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直肠指检或超声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增生

四、治疗原则

1.肾小球疾病

低盐(每日3g以下)、低脂、低蛋白饮食,卧床休息至肉眼血尿消失、血压正常、水肿消退。如血压仍高者应加用降压药物,通常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类药物。如卡托普利12.5~25mg/次,2次/d,口服;或替米沙坦40~80mg,1次/d,口服。

2.感染性血尿

选择喹诺酮类或头孢类抗感染。如诺氟沙星0.2~0.4g/次,2次/d,口服;或左氧氟沙星0.2g/次,2次/d,口服,此类药物禁用于18岁以下儿童;头孢羟氨苄0.5~1.0g/次,2次/d,口服。如感染反复发作,建议转上级医院行中段尿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

3.泌尿系统结石

如疼痛剧烈,可给予镇痛药,轻者选用阿托品0.5mg肌内注射,或山莨菪碱5~10mg肌内注射;重者给予哌替啶25~100mg肌内注射,或吗啡10mg肌内注射。较小的结石,嘱其多饮水、运动,配合排石颗粒5g/次,3次/d,口服,促进结石排出。一般结石引起的血尿多数合并感染,可给予抗生素治疗。

4.前列腺增生

可给予非那雄胺片5mg,1次/d,口服,抑制前列腺增生;盐酸特拉唑嗪2mg,1次/晚,口服,或甲磺酸多沙唑嗪片4mg,1次/晚,口服,松弛膀胱颈部平滑肌。使用此类药物应注意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症状加剧不能缓解者,转上级医院手术治疗。

五、转诊原则

1.不明原因的血尿。

2.经抗生素等多种药物治疗后反复出现的感染性血尿。

3.结石较大伴有肾功能损伤、肾脏积水等。

4.怀疑肾小球疾病、全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