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癌痛合理用药指南
- 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中国药师协会组织编写
- 3036字
- 2024-11-28 17:51:52
第一节 癌痛的病因
癌痛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与癌症相关的病因、与癌症治疗相关的病因和与肿瘤无关或合并的病因[1]。
一、与癌症相关的病因
1.肿瘤在实质性器官内生长
此类疼痛的性质通常为胀痛,特点是定位清楚,疼痛部位即肿瘤部位。如原发性肝癌表现为肝区疼痛;颅内原发肿瘤或转移瘤造成颅内压增高引起的头痛;前列腺癌表现为会阴区疼痛。
2.肿瘤侵犯骨骼
原发性骨肿瘤或转移性骨肿瘤均可引起难以忍受的持续性疼痛,如发生病理性骨折则疼痛突然加剧,多伴有骨或/和骨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骨髓腔内压的变化和骨膜受到刺激是产生骨性疼痛的主要原因。癌性骨痛的性质为钝痛,定位不明确,伴有深部压痛。除骨骼本身的疼痛之外,邻近的肌肉、软组织和感觉神经受到刺激还可出现体表性疼痛,如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等肋骨转移和腰椎转移引起的疼痛。
3.肿瘤压迫或侵犯空腔器官
恶性肿瘤引起空腔器官功能障碍时可产生疼痛,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定位,剧烈绞痛,周期性和反复发作,常伴有恶心、呕吐、冷汗。如结肠癌造成的肠梗阻引起腹痛;胆道、胰管狭窄或阻塞常引起上腹部疼痛;子宫肿瘤压迫输尿管引起下腹部疼痛;支气管肺癌压迫导致阻塞性肺炎引起胸痛。
4.肿瘤侵犯脉管系统
肿瘤压迫、堵塞或浸润动脉、静脉和淋巴管时可引起疼痛。当动脉闭塞导致局部缺血或坏死时常引起剧痛,如肿瘤侵犯髂动脉引起下肢缺血性疼痛,如果合并感染,则疼痛更加剧烈;当静脉或淋巴回流障碍出现明显肿胀时,可因致痛物质聚积而产生疼痛,如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压迫腋静脉,使腋静脉回流受阻、上肢水肿而引起疼痛;上腔静脉阻塞引起头面部及上肢水肿引起疼痛。
5.肿瘤侵犯周围神经系统
肿瘤通过神经鞘周围淋巴或沿着神经周围浸润,然后再沿神经轴突生长所引起的疼痛有三种机制[2]:①神经鞘内的神经纤维受到压迫;②致痛物质的释放;③营养神经的血管被肿瘤堵塞致使神经纤维处于缺血状态。临床上肿瘤转移产生的顽固性疼痛,常以神经痛的形式出现,其性质为锐痛,常向神经分布皮区放散。头面部肿瘤侵犯神经、口腔黏膜、骨膜等引起疼痛;原发性乳腺癌侵及肋骨、肋间神经和胸膜,腋窝淋巴结转移侵及臂丛神经,可刺激引起疼痛;肿瘤浸润到腹腔神经丛、肠系膜神经丛、骶神经丛等内脏神经丛时,疼痛部位不明确,呈持续性剧痛。
6.肿瘤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硬膜外转移是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多发性骨髓瘤、恶性黑色素瘤、肾癌的常见并发症[3]。硬膜外转移通常是由邻近椎体的转移灶浸润至硬膜外腔引起的,小部分由腹膜后肿瘤、后纵隔肿瘤通过邻近椎间孔浸润所致,血行播散至硬膜外腔的则较罕见。硬膜外转移癌压迫脊髓时,疼痛局限在椎体,接近中线[4];肿瘤侵犯神经根,则出现神经根分布区域的锐痛、刺痛或放射痛,若治疗不及时,则可出现脊髓压迫综合征,伴有感觉、运动、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或障碍甚至截瘫。
二、与癌症治疗相关的病因
1.手术
手术后疼痛多为急性疼痛,通常在手术后2~10天内会自然缓解,如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则转变为慢性疼痛,发生率在10%~50%,其中胸科手术、乳腺切除术、脊柱外科手术等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较高[5]。手术后慢性疼痛与术后局部引流不畅、切口感染、组织损伤愈合延迟、瘢痕牵拉和挛缩、手术损伤神经等导致的外周和中枢神经敏化密切相关[6]。术后瘢痕形成微小神经瘤可致疼痛;截肢术后可出现幻肢痛;肿瘤术后复发牵拉组织也可产生疼痛[7],如乳腺癌术后疼痛多与肋间神经损伤、上肢水肿、瘢痕和切口不愈合有关,胸部手术后肋间神经痛多与肋间神经损伤、代谢性神经炎如维生素缺乏、贫血、壁层胸膜炎及肋间肌或皮下组织的结缔组织炎等有关。
2.放疗
放射治疗致局部组织纤维化,压迫或牵拉神经可导致疼痛;放疗后产生的脊髓炎、神经炎、带状疱疹、黏膜炎、小肠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骨坏死等均可引起疼痛。骨肿瘤经过高剂量放射治疗后,可降低骨密度,甚至出现骨折而引起疼痛。放射治疗区的感染与黏膜溃疡可造成疼痛,例如头颈部照射后的口腔炎和咽炎,胸部与食管照射后的食管炎,盆腔照射后的直肠炎、膀胱尿道炎或阴道溃疡[8]。腹部或盆腔放射治疗引起的放射性肠炎,可出现痉挛性腹痛、恶心和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停止治疗后可逐渐消失。头颈部癌和霍奇金病放射治疗后还可并发脊髓病,屈颈时颈部疼痛,或呈休克样剧痛,沿脊柱向下或向肢体放射[9]。若不积极治疗,许多患者会终身疼痛。如乳腺癌照射胸壁与邻近的淋巴结后可引发短暂的臂丛病,感觉异常、疼痛和上肢无力是其主要症状,少数能自愈,多数需积极治疗。
3.化疗
疼痛可能是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之一。药物种类不同,引起疼痛的机制和临床表现不一样。如长春碱类及紫杉醇类药物可导致周围神经轴索退变和脱髓鞘,以周围神经痛多见,常伴肢端麻木,有时表现为腹痛和手足烧灼样疼痛,停药后多数可以消失;顺铂可以引起周围神经炎症;奥沙利铂和硼替佐米作用于神经元导致线粒体损伤、空泡化,均可引起痛觉敏感和感觉异常。此外,注射化疗药物时引起的静脉痉挛与化学性静脉炎、腹膜刺激、膀胱刺激等也可引起疼痛,如静脉注射多柔比星、丝裂霉素的注射痛;腹腔灌注吉西他滨、顺铂引起腹痛;异环磷酰胺经肾排至膀胱可刺激膀胱引起疼痛等。
4.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是口腔黏膜炎,严重者可引起疼痛,如舒尼替尼;部分靶向药物可引起肌肉骨骼与结缔组织病,出现骨痛、肌肉痛、关节痛、肌痉挛等,如曲妥珠单抗;某些药物可引起神经系统病变,出现头痛,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引起的可逆性后脑白质病综合征。
5.介入治疗
各种有创的介入治疗技术均可引起疼痛,如经皮肝穿刺术微波治疗、射频治疗等,经肝动脉注射药物、微波治疗,经皮动静脉穿刺置管术、椎管穿刺置管术,皮下埋置静脉输注港、化疗泵,鞘内药物输注系统等治疗设备等均可引起疼痛。
6.激素治疗
激素治疗后疼痛又叫类固醇性假性风湿病,是指癌症患者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全身肌肉、肌腱、关节和骨骼出现烧灼样疼痛,特别是肋间肌出现痉挛性疼痛,同时伴有全身不适、软弱无力和发热,有时还伴有心理和精神障碍。前列腺癌采用促黄体素释放因子治疗的初期疼痛可加重。
7.免疫治疗
常见的免疫治疗后疼痛如干扰素引起的急性疼痛,这种疼痛表现为发热、寒战、肌痛、关节痛和头痛。用药后很快出现,重复给药后则逐渐减轻,疼痛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另外,如PD-1、PD-L1引起的胸痛、背痛、骨痛、肌痛、颈痛、四肢痛、脊髓痛等。
8.诊断和治疗操作
肿瘤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操作亦可引起疼痛,如伤口护理、静脉穿刺、动脉插管、中心静脉插管、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皮肤活检以及各种内镜、腔镜检查等;药物注射时也可能诱发疼痛,如硬膜外注药时出现后背、盆腔或大腿疼痛,与注入的药液压迫神经根有关,停止注射后可消失;此外,骨折患者的搬运和体位变换也可引起疼痛。
9.其他治疗
如双膦酸盐类药物、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11均可引起全身酸痛,肌肉、骨关节痛,胸痛等。
三、与肿瘤无关或合并的病因
1.肿瘤合并感染 恶性肿瘤患者因长期消耗和免疫功能降低,极易并发伴有疼痛的各种感染。常见的疼痛性感染有带状疱疹、鼻窦炎、肺炎、脑膜炎、尿路感染、皮肤感染、念珠菌食管炎、真菌性肠炎、口腔或生殖器疱疹等。
2.肿瘤合并慢性疼痛性疾病 肿瘤患者合并各种关节炎、筋膜炎、痛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疼痛性疾病。
3.晚期肿瘤患者由于机体过度消耗、营养不良所致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如压疮、便秘、肌肉痉挛、大肠和膀胱痉挛、副肿瘤综合征等都可能引起疼痛。
(黄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