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婴儿哭闹

哭闹是婴儿期最常见的行为,是婴儿对体内或体外刺激不适的反应,也是婴儿表达要求和痛苦的一种方式。婴儿哭闹的原因有很多,如饥饿、不适、疼痛或需要获得关注等。

一、病因

1.非病理性哭闹

往往哭声有力,除哭闹外无其他异常表现。主要原因为饥饿、口渴、哺乳不当致使咽下气体过多、欲排大小便等;也可因过冷、过热、尿布潮湿、衣服过紧、被褥过量、光线过强、痛、痒、蚊虫叮咬等所致;也可能是由于婴儿尚未建立正常生活规律,白天睡眠过多而夜间啼哭不眠的夜啼哭。

2.病理性哭闹

是指因各种疾病所引起的哭闹,以腹痛、耳痛、头痛、口腔痛最为常见。在发生前期常有烦躁不安的表现,啼哭常较剧烈且持续(表1-2-1)。

表1-2-1 病理性哭闹的常见病因

续表

二、诊断

1.发病情况

如发病年龄,起病缓急,发生哭闹的时间和环境,哭声的高低、强弱、发作特点(持续或反复发作或持续加阵发),哭闹前、中及停后的表现。

(1)阵发性的哭闹、烦躁、易激惹,每天至少3小时,每周至少发生3天,至少持续1周,且起止突然,但婴儿生长正常,需考虑婴儿肠绞痛。

(2)突然剧烈哭闹,挣扎不安,应特别注意肠套叠、嵌顿疝等。

(3)进食或哺乳时哭闹应注意口腔炎或鼻塞,以及婴儿上唇或母亲乳房阻塞婴儿鼻孔。

(4)排便时哭闹应注意结肠炎、膀胱炎、尿道口炎、消化或泌尿系统畸形等。

2.伴随症状

(1)伴发热、流涕、咳嗽,多为呼吸道感染。

(2)伴呼吸、心率增快、发绀,多为心、肺疾病。

(3)阵发性剧哭伴呕吐、便血,应注意肠套叠、肠梗阻、坏死性肠炎等。

(4)哭闹、高声尖叫伴呕吐、前囟饱满提示脑部疾病。

3.体格检查

注意面色、神态、体表,以及口腔、耳、鼻和咽喉部等有无炎症、损伤和异物;囟门有无膨隆;心、肺有无异常;腹部有无包块、嵌顿疝、明显压痛点;神经系统有无异常体征。

4.辅助检查

(1)血、尿、粪常规检查,排除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等。

(2)胸片、腹部B超等检查,排除肺部感染、肠套叠等;必要时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出血等。

三、鉴别诊断

婴儿哭闹的鉴别诊断,见图1-2-1。

图1-2-1 婴儿哭闹的鉴别诊断

四、治疗原则

1.非病理性哭闹

主要是进行基于行为原则的育儿指导,给予父母心理支持,进行个体化的咨询,能帮助父母更有效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并学会应对策略。

2.病理性哭闹

明确病因,根据病因进行相应治疗。如病史采集或体格检查有异常发现的患儿,需及时向相应专科转诊。

(赵正言)

参考文献

1.陈荣华,赵正言,刘湘云.儿童保健学.5 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金星明,静进.发育与行为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3.徐书珍,初建芳,于永锋.儿科疾病症状鉴别诊断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12.

4.黎海芪.实用儿童保健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5.江载芳,申昆玲,沈颖.诸福棠实用儿科学.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6.李冀,吴晓燕.儿科住院医师手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