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中日书籍交流史(新中日文化交流史大系)
- 王勇
- 2016字
- 2022-04-15 18:56:31
一 徐福赍书说
中国书籍之东传,究竟始于何时?往古的传闻虚实参半,需作一番认真的辨伪。如殷亡周兴,箕子远走朝鲜半岛,朝鲜史书《增补文献通考·艺文志》说:“箕子率中国五千人入朝鲜,其《诗》《书》《礼》《乐》、医巫、阴阳、卜筮之流,皆从焉。”意思是说,“六经”中的《诗经》《尚书》《礼记》《乐经》等皆随箕子东行传至朝鲜,尤其是秦火后不传的《乐经》,反映出后世“礼失求诸野”的念想,不可全视作信史。
从地理位置或空间距离来看,中国书籍传至日本列岛,时间上应该晚于朝鲜半岛。秦汉之际的徐福传说,便从这段历史中衍生出来。在《史记》《海内十洲记》等古籍中,徐福(一作“巿”)为齐人,假言为秦始皇访求长生不老仙药,率童男童女数千,携带“五谷”“百工”等,乘楼船入海,“得平原广泽,止王不来”(4)。
这段逸事为后世津津乐道,好事者不断添枝加叶,传说的舞台从《史记》的“平原广泽”转换为《后汉书·东夷列传》《三国志·孙权传》中的“夷洲”及“亶洲”等,至隋唐五代已经延伸到日本(5)。
图1-1 徐福渡海图(田中玄顺《本朝列仙传》)
在此过程中,徐福被塑造成不亚于箕子的文明传播使者,他不仅率领“百工”、携带“五谷”,而且也如箕子教化朝鲜那样,把大量中国先秦典籍传播到日本。徐福凿空书籍东传之路的传说,在波澜壮阔的徐福传说中形成较晚,虽然较之箕子赍书入朝鲜要早,但目前似乎只能上溯到北宋时期。
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日本东大寺僧奝然入宋,翌年赴开封向太宗献《本国职员令》《王年代纪》及中国珍籍《孝经新义》《孝经郑氏注》等,令朝野为之刮目。在这种时代氛围下,宋代的徐福传说又添枝节,将“焚书坑儒”与汉籍东传牵系在一起,衍生出徐福赍书东渡的情节,事见欧阳修(1007—1072)的《日本刀歌》。
这是一首传说与现实交映的名诗,每四联自成一节。第一节从西方的“切玉”宝刀传说,过渡到“越贾得之沧海东”,作者描述宝刀的材质、装饰、功效甚详,似乎亲见其物;第二节叙“丱童”“百工”“五种”(6)随徐福而往,皆承袭《史记》以来说法,而“至今玩器皆精巧”“士人往往工词藻”,则反映出11世纪宋人对日本的认知。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是第三节如下四联: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蛮貊,沧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大意是徐福东渡在“焚书”(7)之前,随身携带的“逸书百篇”(即《尚书》)得以留存日本;然而,日本严禁此书回传中国,因此世人无缘得睹古本;想到“先王大典”失落海外,这把宝刀反而引发无限伤感。
自五代吴越国以来,中国佚书络绎从高丽、日本回传(8),在此背景下催生的“徐福赍书说”,对后世影响颇大。1339年,日本南朝重臣北畠亲房著《神皇正统记》,即将上述传说目为信史。他在书中写道:
第七代孝灵天皇……三十六年,岁在丙午,周灭秦兴。四十五年乙卯,秦始皇即位。始皇好仙,求长生不老之药于日本;日本则求五帝三王遗书于彼国,始皇悉数予之。其后三十五年,彼国焚书坑儒,孔子全经唯存日本矣。
江户时代儒医橘南溪(1754—1806)著有《西游记续编》一书,认为徐福一行在日本熊野登陆,当地的新宫、本宫至今仍称蓬莱山,宫内神宝中藏有先秦文书,新宫附近筑有徐福墓,等等。
图1-2 徐福与童男童女图(橘南溪《西游记续编》)
徐福赍书说,是徐福传说衍变中的一个历史环节,近藤杢在《关于江户初期以前儒典的传来与刊行》一文中,对其形成轨迹归纳如下:
《史记》徐福“入海说”,一转而为“渡日说”,事见后周义楚的《释氏六帖》;再转而为“赍书说”,直至为宋欧阳修的《日本刀歌》所咏。
《日本刀歌》在中国的反响,比之日本更为强烈。宋人汤东涧为诗作跋,提到一桩逸事:日本僧俊芿(1166—1227)来华,见“六经”之本不同,归而摹写其国传本,遣弟子渡海以赠吴越知旧,惜海途覆舟失人,因谓“此书不当入中国”(9)。如此说来,宋代相信徐福所携古本幸存海外者,并非欧阳修一人。
宋元之际的马端临(1254—1323)以治学严谨著称,论及此诗,一句“可叹也,亦可疑也”(10),尚未盲信。至元代,谢应芳(1295—1392)《送赠题日本》云:“往来尔国远秦火,六籍不随埃烬零。愿言传写遗全璧,一洗鱼鲁开群盲。”(11)深信先秦经书随徐福东渡,期待日本僧人完璧归赵。明丰坊之父丰熙,出家藏《古书世本》,自称是“箕子朝鲜本”“徐巿倭国本”,成为明清时代扑朔迷离的一段公案。
综上所述,在漫长的时间川流中逐渐沉积而成的徐福传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日两国人民历时千余年共同创作的一部巨型史诗。它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中日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这一传说所涵盖的内容,不可能全部是客观史实,但至少是历史的真实。举例说,徐福所止之地已成千古不解之谜,但公元前3世纪以降,曾有移民集团渡海东迁日本列岛,却是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同样,徐福赍书一节,疑点甚多,显为后世伪托,但是如果我们撇开具体的人物,便可以大胆推断:秦人移民集团在传播水稻技术和金属文化的同时,必定把中国文化的载体——汉文书籍亦携往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