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防空样式

1939年9月1日,二战爆发。为了有效应对德国的“海狮”入侵计划,英国空军仔细评估了可供选择的防空样式,一是制空于地,出动轰炸机一举将德军作战飞机毁于地面。不过,英国空军尚不具备此种实力和能力;二是制空于空,出动战机,日夜在空中保持巡逻,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然而,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难以持续;三是以地制空,运用防空本土链雷达网能及时发现入侵之敌的信息优势,优化调度和配置防空作战资源,准确把握拦截作战的时机及作战节奏,以逸待劳,集中用兵,始终保持空中作战的主动权。显然,应选用第三种防空样式。这种防空样式虽好,可在当时还是一种全新的样式,其效能主要取决于新建成的防空本土链雷达网能否如预期的那样充分发挥先敌感知优势,及时发出防空预警,准确引导战斗机拦截作战。

为此,英国空军组织了一系列防空演习,旨在将新建的防空本土链雷达站尽快融入防空作战体系。为了及时、准确和连续地发现、识别和跟踪来袭目标,就必须有一个雷达情报中心对来自不同雷达站上报的、经常是冗余的,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空情信息进行过滤、处理和综合。例如,两个相邻雷达站报告同一批来袭轰炸机编队时,其报出的位置信息会有所不同,如果不进行识别和综合处理,就有可能误将其当成两批来袭目标。

早在1937年8月,英国空军就在鲍兹组建了第一个试验性的雷达情报中心。随着沿英吉利海峡部署的第一批5个防空本土链雷达站开始担负战备执勤,这个中心搬入了位于伦敦郊外的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地下指挥所。英国空军将本土防空划分为6个防空区,每个防空区下辖若干个防空分区。每个防空区部署一个战斗机大队,每个大队负责2至7个防空分区,每个防空分区部署1至4个战斗机中队。每个防空区的雷达情报分中心,负责收集处理责任区内各雷达站上报的空情信息,为防空分区分配拦截作战任务,并将综合后的空情信息上报雷达情报中心。雷达情报中心综合各防空区上报的空情信息,形成英国本土空中态势图,为指挥员掌握空中全局情况,调配作战资源,下定本土防空作战决心提供决策支持。有了雷达预警,英国空军可以只把三分之一的战斗机中队部署在英格兰南部的前线机场,而把其余兵力梯次部署到不列颠中、北部机场,作为预备力量。这种分散、梯次部署的方式,不仅有利于整个群岛的防空,还可以更安全和更灵活地调用预备力量,接替在前线受损的兵力。以雷达网为依托,利用雷达情报流将指挥控制、空中截击、地面拦击连在一起,整合成一个完整防空系统的构架,使防空的效率与效能得到质的提升。这种全新的防空组织形式,在世界防空史上是一次创新,虽然还处在运转磨合期,但已经具备了现代防空系统的雏形。

在不列颠战役爆发之前,英国空军拥有各型战机1200余架,平均每天可升空作战的飞行员600余名、高炮2000余门、雷达60余部。德国空军拥各型战机2600余架,是英国空军战机数量的两倍多。德国空军装备的战斗机主要是梅塞施密特-109、梅塞施密特-110,英国空军装备的战斗机主要是“飓风”和“喷火”。这些战斗机的战技性能各具特点,水平基本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