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天浩渺,何以制防:雷达与不明海空情处置
- 小之
- 1464字
- 2022-05-06 19:40:37
防空预警网的完善
通过总结实战经验,中国空军进一步加强了防空预警网的建设和完善:开展对空观察哨员的培训,使其学会判断机型和架数的方法;规范空情传递、处理的程序,力求空情保障及时、准确和连续;为关键对空观察哨配备手摇式发射电台和简易密码;在日军机场附近设立监视站,只要日机一起飞,就通过电台向防控指挥部发报,报告日军起飞的机型、数量、起飞时间等,待其返航后,报告着陆的机型、数量及伤亡情况;通过技术侦察手段,掌握日机通信动态,通过日机之间相互联络的数量,来推断其出动的架数。随着实战经验的积累,负责处置空情的人员,能够对来自不同渠道的空情进行相互验证,综合处理,提高了防空预警网的效率与效能。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两个飞行中队的34架P-40战机从缅甸转场到昆明,并在郊外建立了一个空军基地,以保卫云南。到1941年12月19日,通过不懈努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指挥所已经和云南的防空预警网相互联通,还与监听站建立了联系。时任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指挥员的陈纳德回忆:“自从10月中旬以来,我一直为没有预警系统而担心,现在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了。”
1941年12月20日9点45分,陈纳德接到空情报告:10架从越南老街机场起飞的日军轰炸机,已飞越云南边境,正向北飞来。随着日机不断向中国境内深入,云南防空预警网接连传来空情报告:“X-10号对空观察哨听到巨大的发动机轰鸣声”“P-8号对空观察哨上空发现来历不明飞机”“C-23号对空观察哨上空有多架飞机飞过的声音”。根据防空预警网陆续传来的空情报告,在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指挥所的标图板上已经形成一条航迹,清晰地标出日军轰炸机已飞临昆明以东约80千米的空域。
陈纳德立即命令第2中队的一个4机编队前去拦截,另一个4机编队在昆明上空实施掩护;第1中队16架战机作为预备队,在昆明以西集结待命,做好在关键时刻出击的准备。不久,从指挥所吱啦作响的无线电收信机中传出空中编队对话的声音:
“他们来了!”
“不对,那不可能是日本小子。”
“看那些红色的圆球。”
“干掉它们。”
接着是一阵令人揪心的沉寂。陈纳德根据新的空中态势,命令作为预备队的第1中队飞往位于昆明东南约48千米的宜良,它处于日机可能会经过的航线上。不一会儿,防空预警网报告,日军轰炸机已掉头返回印度支那方向。接着,无线电收信机传出猛烈地枪炮声。未几,收到空中报告:大批日军轰炸机在宜良附近山区被击落。那天,来袭的10架日军轰炸机被击落了9架,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只有1架战机迫降,飞行员受轻伤。
对于这场漂亮的反空袭作战,何兆武先生是这样记叙的:“那天下午空气依然清新如常,我想也许是高原上空气稀薄的缘故,看得清楚极了,就见一些飞机在天上来回盘旋,速度非常之快,声音也非常好听。我们虽是外行,可是一看就知道那是一种新型的飞机,非常先进。第二天又有警报,日本飞机又来了,可是那天很有意思,大概他们也知道美国的志愿队来了,所以不像以前那样排着大队伍,只是试探性地来了10架,而且也没能到达昆明上空。第二天我们看报纸才知道,那10架飞机全军覆没(原文如此),都给打下来了。自从那天起,以后就再没警报了。”
当时,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及后来的美军第14航空队,最缺乏的是飞机燃油和飞机零备件,日军掌握了美军的这一弱点,在加大空袭中国空军基地频度的同时,还经常变换空袭的节奏,以到达拖垮和耗尽美军战斗力的目的。进入1943年7月后,日军不时发起空中进攻,企图夺回制空权。那时,美军第14航空队经常会从各种渠道收到一些不实的空袭情报,如果没有防空预警网的及时修正,第14航空队仅有的一点燃油和战机可能会被消耗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