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

1941年4月15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了一项没有公开的行政命令,批准美军预备役军人及从陆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退役的军人,可以以平民身份自愿加入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以下简称“志愿队”),帮助中国抗日。1941年7月3日,负责组建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陈纳德辗转来到缅甸仰光。他来此要做3件事:考察选择一个机场,作为集合和培训队伍的基地;想办法筹措飞机零部件,以保证所装备的作战飞机始终处于良好状态;把临时拼凑起来的志愿队训练成军,能打仗、能打硬仗。5天后,第一批志愿者到达东吁机场,此地位于仰光北面约170英里(约274千米)。

在机场外场的教室里,陈纳德凭借其在美国陆军航空队当教官的经历,以及4年来在中国抗日的经验,自编教案、讲义,为先后到达的110名飞行员授课。除了飞行技术、战术,他还为飞行员介绍中国抗日的情况,以及中国防空预警网的构成和运作方式等。到1941年9月15日,每位飞行员都接受了72小时的课堂学习和60小时的飞行训练。陈纳德后来回忆道:“我这一辈子一直做教员,从在路易斯安那州乡下的那种‘一间屋’学校当老师(陈纳德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路易斯安那州的阿森斯教书,‘一间屋’学校是美国早期的乡村学校,因各年级学生在同一个教室上课而得名)起,一直到在最大的航空学校当教官。但是,我相信,在我的从教生涯中,最出色的业绩是在东吁那些柚木搭建的教室里创造的。在那里,我把来自五湖四海的美国志愿者训练成了闻名世界的‘飞虎队’。他们创造的空中战绩,没有任何一支相同编制的飞行队能够企及。”

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以“飞虎”之名享誉世界,不过,“飞虎”并非其自创。当时,在一本《印度连环画周报》里,有一幅描绘英国空军部署在利比亚沙漠中的战斗机插图,在P-40战斗机的机头下部画着一幅鲨鱼的利齿。志愿队的飞行员非常喜欢这一创意,将其临摹下来,涂鸦在P-40战斗机高高翘起的机头下部,从远处看去,P-40战斗机就像一条张着大嘴,露出尖利牙齿的大鲨鱼。1941年12月20日,志愿队在昆明空战中旗开得胜,令饱受空中欺凌的昆明百姓扬眉吐气。昆明的报社争相报道空战经过,一位记者在其专栏文章中描述了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空中英姿:“他们就像一群飞起来的老虎……”一传十,十传百,很快,“飞虎队”成为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昵称。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老兵罗伯特· T.斯密斯在《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历史》一文中回忆:始于滇缅公路保卫战直至1942年7月的战史,充分证明了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骁勇善战。在投入对日作战的初期,中国人民,以及新闻媒体就开始称我们为“飞虎”。

有关飞虎队名称的由来,有几种不同的说法。陈纳德将军在其回忆录中说:“张着鲨鱼大嘴的P-40战斗机如何又被演绎成‘飞虎’,我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怎么说,当我们刚得知自己得到这样一个绰号时,心里多少都有些惊讶。”1942年3月,好莱坞的沃尔特·迪斯尼协会的罗伊·威廉斯,应中国驻华盛顿军需处的请求,为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设计了队徽:一只插着翅膀威风凛凛的老虎,从象征胜利的V字形中飞身跃起。

1941年11月底,英军将2部防空情报雷达运到了缅甸,分别架设在毛淡棉和仰光,其探测范围可以覆盖缅甸南部空域,但是覆盖不到东吁机场的东部方向。防空预警网向东吁机场传递空情信息,需要依靠缅甸人经营的民用电话系统,既费时又费事。

空情信息处理、传递,包括标图、报知和记录等是一门专业,为了保证空情处理、传递的及时、准确和完整,必须建立一套专门的标准、规范和程序,必须组织专司人员,进行专业训练,才能胜任。并非有了雷达、对空观察哨和电话线,防空预警系统就自然建成,可以有效运作了。在重庆早期的防空预警中,因未对传递空情的数字读音做出规范而出过洋相。一天,位于川东的一个对空观察哨发现一架日机由东向西飞来,立即向重庆防空指挥所报告。值班参谋不是四川籍,用中文进行核实:“日机是几架?”川东籍哨兵回答:“‘思已戛’。”通信质量不佳,哨兵口音又重,值班参谋辨不清,再问:“是11架吗?”哨兵回答:“‘晡思思已戛,兹思已戛’。”值班参谋还是辨不清:“是71架吗?”哨兵有点不耐烦,口音更重:“‘晡思奇思已戛,久思已戛’。”值班参谋似乎终于听明白了:“噢,91架!知道了。”防空指挥所随即发布91架日机来袭的防空警报。

当时,在缅甸东部和泰国的机场之间,英军只建了一个对空观察哨,这个部署在靠近泰国边境丛林中的哨所,装备了一部望远镜和一部电话,由一名英国人看守。依据在中国抗战多年的经验,陈纳德在与英国驻缅甸的空军指挥员曼宁上校交谈时,多次建议其在仰光以西建几个简易疏散机场,在疏散机场和泰国边境之间增建一系列对空观察哨,使用电话专线和无线电设备,将其构成一个防空预警网,与雷达网互补。如此,就能为飞行中队提供足够的预警时间,使战斗机能够抢占有利高度来拦截日军飞机,并可在几个机场间适时机动及转移有生力量。曼宁上校有点刻板,他把陈纳德视为一个雇佣军头目,加上部队人手紧张,不愿意抽出军人负责对空观察任务。又因缅甸人敌视英国殖民者,曼宁不敢使用当地人负责对空观察任务,结果,临战前仅仅启用了那个唯一的对空观察哨,也没有在日军飞机攻击半径之外建疏散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