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EEG的脑源定位与脑功能网络
- 徐桂芝等
- 575字
- 2022-05-05 19:28:49
3.1.1 ERP的基本原理
ERP是指外加一种特定的刺激,作用于感觉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在给予刺激或撤销刺激时,在脑区所引起的电位变化。从本质上讲,ERP是一种特殊的脑诱发电位,它属于近场电位,是大脑进行认知加工时,通过平均叠加技术从头颅表面记录到的脑诱发电位,用来反映认知过程中大脑的神经电生理改变。既然ERP是大量神经元同步活动的结果,那么对ERP的研究就是理解神经元集群放电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ERP不可能由突触前的动作电位形成,因为它的频率过快,持续时间过短。而突触后电位变化较慢,容易同步总和形成头皮电位。因此,目前一般认为ERP主要是由大量神经元的突触后电位同步总和形成的。
由上述讨论可知,记录到的ERP是由刺激事件引起的大量神经元的电活动形成的。引起ERP变化的可能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
①脑内源的变化,即神经元组成的变化;
②总体活动强度的变化;
③总体电场方向的变化;
④组成成分的相对活动强度的变化;
⑤组成成分的相对电场方向的变化。
脑内加工(脑机制)表现出的ERP是上述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各因素皆有可能变化。因此,若不同条件下的ERP不同,则表明脑的加工也不同;但是,即便不同条件下的ERP相同,也并不表明脑机制相同,因为完全有这种可能,即刺激事件使大脑发生了大量的信息加工,可使活动神经元的强弱变化或方向变化互相抵消,记录到的ERP没有变化。因此,在对ERP实验结果做结论时应该考虑这些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