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增材制造
- 左世全主编
- 3766字
- 2022-05-10 16:47:25
序言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发生以来,美欧日俄等为应对危机、复苏经济、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和制高点,都在重新审视发展战略,不断加快推进“再工业化”,培育发展以新能源、节能环保低碳、生物医药、新材料与高端制造、新一代信息网络、智能电网、海洋空天等技术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新产业体系。力图通过新一轮技术革命的引领,重新回归实体经济,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已成为很多国家摆脱危机、实现增长、提升综合国力的根本出路。可以预计,未来的二三十年将是世界大创新、大变革、大调整的历史时期,人类将进入一个以绿色、智能、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知识文明时代。那些更多掌握绿色、智能技术,主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的国家和民族将在未来全球竞争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赢得全球竞争合作,共享持续繁荣进程中的主动权和优势地位。
为应对金融危机和全球性经济衰退以及日趋强化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以实现中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培育和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方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及相关政策举措。可以肯定,未来5~10年将是我国结构调整与改革创新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将通过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我国科技、产业、经济由大变强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走出一条依靠创新驱动,绿色智能,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望未来,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运载工具、海洋空天、公共安全等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形成十几万亿美元规模的宏大产业,成为发展速度最快,采用高新技术最为密集,最具持续增长潜力的产业群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也将拉动技术的创新突破和产业的结构调整,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在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形势下,编写一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图书,借鉴国外相关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行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投资方向、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研究,凝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和发展重点的认识,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以及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参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系列图书对相应产业的阐述、分析均注重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六个主要特点:
一是绿色。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能耗低、排放少、零部件可再生循环的“环保型”“绿色型”产业,无论从产品的设计、制造、使用,还是回收、再利用等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对环境的承载压力均要求达到最理想水平。
二是智能。新型工业化要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即要实现“两化融合”。而“两化融合”决定了智能是未来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所谓智能,是指制造过程的智能化、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服务方式的智能化。这些均是智能的最基本层次,它还具有其他更为丰富的内涵。例如:智能电网,通过先进的传感和测量技术、先进的设备技术、先进的控制方法以及先进的决策支持系统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电网的可靠、安全、经济、高效、环境友好和系统安全等方面的智能;智能汽车不只是安全智能,还包括节能、减排、故障预警等方面的智能。
三是全球制造。随着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成果也必将是由全人类共创共享。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不再由一个企业独自完成,需要集成各方面优势资源共同解决。例如,iPhone在中国完成装配,但它的设计、研发以及许多零部件的供应都是在美国、日本和欧洲实现的,其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化的产品。因而,未来的制造必然是全球化制造、网络化制造。
四是满足个性化需求与为更多人分享相结合。目前中国有14亿人口,印度有13亿人口,还有巴西、印度尼西亚等新兴国家、发展中国家也都要实现现代化。在全球如此规模庞大的人群中,既存在富裕阶层、高消费阶层,他们的消费需求是个性化、多样化的;又有占比较大的中产阶层、贫困人口,他们的消费需求是基本层次的,但也不能被忽视。两种类型的消费需求必须同时被满足,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而且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需要。因此,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该既要满足中高端个性化的需求,同时又要满足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广大普通消费者的需求。要把个性化的设计、个性化的产品生产,与规模化、工业化的传统生产结合起来,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规模化生产方式。
五是可持续。要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以有效、可持续利用,发展利用可再生资源、能源,强调发展再制造、循环经济。无论是原材料使用,还是零部件制造,从研发、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生产中的废料、使用后的残骸的回收处置,使其能够重新得到循环利用。
六是增值服务。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注意在设计制造过程中与产品售后、使用过程中提供相关增值服务。不应再局限于传统的观念,只注重制造本身,而不注重服务的价值。例如,发展电动汽车产业,必须首先解决好商业模式问题,包括充电桩建设、电池更换、废旧电池回收等服务,否则将无法广泛推广。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系列图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观点鲜明、立意高远,并力求充分体现出“四性”,即科学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基础性。
第一,体现科学性。所谓科学性,就是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符合客观规律。“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系列图书既要能够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战略服务,又不应受到行业、部门的局限,更不能写成规划或某些部门规划的解读材料,而应能够立足于事物客观规律、立足于全局。各分册编写组同志重视调查、研究,力求对国情、科技、产业及全球相关产业的发展态势有比较准确的把握,努力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一本基于科学基础的好素材。这套图书立足基于我国国情,而不是简单地把发达国家的相关产业信息进行综合、编译,照搬照抄。当然,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坚持开放性,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充分利用全球优势资源,提高发展的起点和水平。因而,有必要参照国际成功经验与最新发展趋势,但一定要以我国国情和产业特点为根本出发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竞争能力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二,体现前瞻性。一是能够前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因为这套图书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指导书。二是能够前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发展。为了做好这两个前瞻,必须要适当地前瞻全球经济、我国经济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趋势。只讲发展现状是不够的,因为关于现状的资料很多,通过简单的网络搜索即可查到;也不能只罗列国外的某些规划和发展战略。“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系列图书的编写注重有深度的科学分析与前瞻性的研究。
第三,体现指导性。“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系列图书本身就是指导书,能够对产业、对技术、对国家制定政策,甚至在未来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的制定等方面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与影响。虽然不能说这套图书可以指导国家战略与规划的制定,但是应该努力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
第四,体现基础性。所谓基础性,就是指要能够提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信息、基础知识,以及我国和有关国家在相关产业发展方面的基本战略,主要的法规、政策和举措,并尽可能提供一些基本的技术路线图。比如,在轴承分册,就描述了一个轴承产业发展的路线图。唯有如此,“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系列图书才能满足原来立项的宗旨——不仅要为工程技术界、大学教师、大学生与研究生提供学习参考书,为产业界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提供决策参照,而且要为政府部门的政策法规制定者提供参考。
机械工业出版社是具有60多年历史的专业性综合型出版机构,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机械工业出版社不断改革转型,不但形成了完善的编辑出版工作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而且编辑人员作风严谨,工作创新。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系列图书不仅是一套科技普及书,更是一套产业发展参考书,必须既要介绍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又要阐述相关政策、法规、扶植措施等内容。因此,这套图书的组编单位、编写负责人和编写工作人员必须要有相关积累和优势。“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系列图书所选的分册主编和作者主要是精力充沛的业内中青年专家,并由资深专家负责相应的编审、校审工作。现在看来大多数工作由中青年同志担当,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此外,这套图书的编著还充分发挥了有关科研院所、行业学会和协会的作用,他们的优势在于对行业比较熟悉,并掌握了较为丰富的资料。
最后,特别感谢国家出版基金对“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系列图书的大力支持!感谢全体编写出版人员的辛勤劳动!
期望“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与发展”为社会各界了解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帮助,期待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尽快取得重大突破,祝愿我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