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就是我们已拥有的,很多人都有一个惯性思维,盲目地认为“幸福就在山的另一边”,他们执着追求远方的幸福,对已经拥有的东西不屑
一顾。
就这样,他们选择了浮躁,也选择了疲惫的生活。
其实,幸福不是我们即将得到多少,而是我们已经拥有
多少,我们所拥有的才是构成幸福的主体。
如果能够树立这样的认知,我们的心灵就会获得宁静,变得悠然。
比如,冬日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如果我们能够体味这种幸福,那么心就会宁静,生活就会变得轻松、快乐。
悠然就是这样简单,不用竭力去塑造,也不用费力去追求,只要选择关注自己已拥有的,就会获得宁静与悠然。
认为幸福在前方或他处,盲目地追求幸福,一方面,不停地追赶让人疲惫不堪;另一方面,一直追求却从未能把幸福抓在手中,往往会让人越来越懊恼、浮躁,试问,这样如何能悠然地生活呢?
显然,这违背了幸福的初衷,幸福会远离我们。
其实,人生就像登山一样,很多人以为最美的风景在山顶,所以从一开始就低头往上爬,只想尽快到达山顶,从不抬头、静下心来看看身边的景物。
单调、劳累的旅途让心变怎浮躁,浮躁的心让人看不到幸福,不幸福又让人生的旅途更加单调、劳累……于是,在这个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离幸福越来越远。
要想打破这个恶性循环是非常容易的。
当我们调整自己对幸福的认知,学会因已拥有的而满足、快乐,不再只眺望远处的风景,不再为追求的幸福而浮躁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就会变得宁静、谈定,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悠然。
生活是宁静、悠然的幸福,还是浮躁、疲累的煎熬,取决于我们的选择。
当我们选择将目光停驻与已拥有的事物上时,就已经约定了幸福。
请记住,当我们迷路时,有人微笑指路;当我们远足口渴时,有人捧上一碗清茶;当我们饥饿时,有人备好了饭菜,当
我们疲惫时,有一个温暖的港湾可以停靠;当我们寂寞时,有
人问候;当我们历经坎坷时,有人鼓励……这种种都是幸福,都在我们身边。
幸福不是我们所追求的,而是我们已拥有的!记住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悠然地生活,同时也拥抱属于自己的幸福。
心静才能体会自然的真味,水平静了不仅可以照人影,也可以做木匠“定平”的水平仪。
俗话说“心平似镜”,人的心如果平静了,就能鉴照天
地的精微,甚至还可以洞察万物的奥妙。
赏花以含苞待放时为最美,喝酒以微醺最惬意。
这种花半开和酒半醉蕴含极高妙的境界。
反之,花已盛开而酒已烂
醉,那不但大煞风景而且也活受罪。
所以事业达到巅峰的人,最好能深思一下这两句话的真义。
为人处世切忌过之,天道忌盈,人事惧满,月盈则亏,花盛则谢,这些都是客观的规律,也是处世的盈亏之道。
“眼睛将要失明的人,先看到极远极微小的细毛;耳朵将要聋的人,先听到极细弱的蚊子飞鸣声;口将要失掉味觉的人,先能辨别雨水滋味的差别;鼻子将要失掉嗅觉的人,先嗅到极微小的气味;身体将要僵硬的人,先急于奔跑;心将糊涂的人,先明辨是非。”
所以事物不到极点,不会回到它的反面。”
春天一到,百花盛开,百鸟齐鸣,为山谷平添了无限迷人景色,然而这种鸟语花香的艳丽风光,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时之景。
秋天一到,泉水干涸,树叶凋落,山涧中的石头零乱地散在河道中,然而这种山川的一片荒凉,才正好能看见天地的本来面貌。
大自然的“风花”“雪月”亦可给人恬静的心境,恬静的心境又可增进自己的智慧,智慧增进以后不外用,只用来促进自己心境的恬静。
智慧与恬静交相涵养促进,和顺之气便从本性中流露出来。
真正的智者从来不叽叽喳喳地表现自己,让自己智慧的锋芒外露。
只有那些没有智慧的人才会成天闹哄哄的,大叫大嚷地表现自己,生怕一静下来这个世界就把他忘了。
满罐子水不动荡,默默无声;半罐子水荡到半空中,扑通
扑通地响个不停。
智慧之人像风平浪静时的大海,沉静而又渊博;浅薄之徒像快要干涸的小溪,走到哪里都喧哗不停。
只有虚才能包含万物,灌水进去不见满,取水出来不见
干,而且不知水源在何处。
这样才算得上永葆生命之光;只有静才能获得真理,“万物静观皆自得”,这恰如一泓清澈的湖水,只有平静时,才能映出周围群山的倒影。
如果水波涌动奔腾,那就只能听到自己的响声,而映不出天上的星月和地上的山峰。
同样,只有静才能涵养自己的心智,浮躁不安只能使自己变得荒疏浅陋。
只有以闲情、以心静才可以耐得住寂寞,才能体会到自然的真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