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动员居民关心公共事务

基金会初期的活动除了文艺演出外,还有教育、环保等活动,比如督导学生读书、动员义工打扫卫生保持环境清洁的活动等。

1988年,大甲镇澜宫改变行程往新港奉天宫绕境进香,所有新港的妈祖信徒听到这消息,无不兴奋异常,好客的乡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使出浑身解术,摆出各式流水席,免费招待全国各地蜂涌而至的虔诚妈祖信徒,新港一夜之间涌入近10万香客。但热闹过后,新港大街小巷遗留的垃圾,令人惨不忍睹,“新港垃圾淹过脚踝”是大甲妈祖回香后新港街面的真实写照。依照惯例,大家都在苦苦等待乡公所花钱雇佣清洁队员来打扫。此时陈医生组织乡贤以及基金会骨干人员围坐商讨,最后大家达成的共识是与其忍受脏乱环境、被动等人来清理,还不如义工起身动手做!于是新港基金会牵头组织了“净港活动”来清理垃圾,随后,“净港活动”通过电视转播让全台湾都看到了这一乡邻自发爱护生活环境的行动。这使得基金会声名鹊起,并迅速成为了整个台湾知名度最高的地方基金会之一。而陈锦煌也成为了社区营造的代表和权威,在新港对外的宣讲中,他被冠以地方社造权威人士、地方精英、“新港良心”等赞誉,为人们所称颂。

这些年来,这项由新港文教基金会发起、推动、组织、筹划、整合的随香扫地——净港活动,已成为新港妈祖信仰的另一大特色。这项结合各民间社团、乡公所、奉天宫等一起清扫新港的工作,是基金会成立初期获得乡亲肯定得以发展茁壮的重要计划,也是基金会向土地学习,从爱家乡做起的系列活动──如,田野捡拾农药瓶、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厨余再利用,再到环境教育、自然生态教室,出版赏鸟手册,或是2000年开始认养台糖旧火车站等一系列新港环境改造美化工作的由来。净港活动推动初期,基金会内部及新港乡亲也有许多不同声音,最大反对理由是:清扫过后垃圾马上丢下来,扫过等于没扫。但考虑入庙安座的隔天,是众信徒群聚街面跪拜妈祖的祝寿大典,若不将进香第一天燃放的鞭炮屑及垃圾清除,任谁也无法忍受如此恶劣环境。另外,净港清扫,最大意义在于过程,而不是目的,特别面对全国各地前来的信徒,是新港乡亲可以和信众们一起谦卑学习“敬天、爱民、惜福、净土”的宝贵时刻,因为这两点共识,净港工作才没有中断,后来,也逐渐加入资源回收,如减用泡沫塑料、少放鞭炮等实质环保工作。

陈锦煌医师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一个地方如果只是每个人各扫门前雪,那这个地方就会变得越来越陌生与自私;如果你希望要有所改变,就需要一些比较‘鸡婆’(本地话中形容人好管闲事)的人来打破界限,不能只是关心自己的家园,还需要关心自家事务之外的公共事务,照顾整个地区,才能号召其他人共同来参与。”随着基金会的引导,自发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在逐步壮大的过程中,基金会适时地开展相关家园活动,提供各类学习机会。比如新港的江妈妈除了打扫中山路自己家旁的铁路废弃用地外,还号召一些居民动手改造周围的环境,将本已废弃的用地改造成了菜园和花圃;居于新港的高灿先生是基金会的成员,与此同时他也是扶缘残障联谊会的义工,在让弱势者学会自立方面他为很多人提供了帮助。在新港义务地参与家乡营造工作,逐步地转化为新港文教基金会的成员或义工成为了越来越多居民“鸡婆”式的生活习惯和服务使命,义工林严山先生曾说:“义工虽是一种服务工作、一种付出,在服务过程中,自己也会随之成长,就像原先你对文化艺术并不了解,但在做文化活动义工的过程里,你会慢慢接触这些文化或艺术展品、认识所谓文化艺术人,进而学习了解这类文化艺术,因而义工服务也可算是一种学习,所以为地方做义工,应是一件无怨无悔的事。”

1995年,新港文教基金会借助“文建会”的促动,在美化传统文化空间的计划中协助社区成立了大兴路的街区居民自治会,同镇公所一起开启了大兴路的环境改造与美化工作。在新港,大兴路一直都是极为重要的商业街和人们休闲生活的主要街道,只不过在被台湾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方式冲击之后,商业功能演变成了大兴路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公共设施、公共空间被逐步蚕食侵吞的过程中,一些居民的呼声也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被更多人关注。实际上早在台湾政府推行和开展社区总体营造政策的初期,就已经有很多乡镇或者成立街区的居民自治会,或者邀集空间专业团队实施造街计划。大兴路美化传统文化空间的计划也并不是唯一一家,然而值得称颂的是,在居民产生造街分歧和矛盾冲突的时候,基金会和社区自治会没有放弃,始终坚持寻求共识的道路,努力解决了各项难题。

1998年2月25日,大兴路造街计划顺利完成,落成活动在新港举办,这是基金会、“文建会”、镇公所以及居民自治会共同奔走努力的成果,特别是自治会不畏困难、不惧冲突、自发性的调节功能,在寻求到共识的前提下为新港改造了大兴路的环境。大兴路在成为重要商业街区的同时,也成为了周围居民休闲娱乐的主要街道。陈锦煌医师认为:“这个造街营造共识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正是它协调又解决了各种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坚持寻求共识的经验,为后续新港的家乡营造奠立良好基础。”